【情雅成诗,爱淡成词】 当三叠笛声落定,一个驱车而去,一个划舟而归,彼此惊魂却了无一言……

文化   2024-12-22 11:21   江苏  


  

情雅成诗,爱淡成词

/昊辰

“情雅成诗,爱淡成词。”是安意如《思无邪》里的一句话。

起初读的时候,前半句好理解,后半句为什么是“爱淡成词”呢?浅淡之爱如何支撑诗词华美深邃的内蕴?在生活闲暇时我常思量这个字,久而久之,生出了些有别于作者解读诗词原处的意味。

自古“雅”字旁边依托的都是一个“淡”字,何曾见过“浓”?即使是追求浓烈张扬的当下,“淡雅”依然是令人张望的韵致。或许只有“淡”才能真正成全“雅”的芳纯、“美”之辽阔。

“淡”是谓真的“淡”吗?不由得让我想到《世说新语》里那段千古无言境界的士林佳话,一个是“一往情深”善吹笛的桓子野,一个是“雪夜访戴,造门不前而返”的至情至性之人王子猷。

原以为魏晋风度,一个嵇康已占尽风流,不曾想还有这样令人心驰神往的故事。

两个相知相慕却未相见相识的人,某天邂逅在水一方,桓子野在水之岸为之三弄笛声,王子猷在水之央侧耳倾听,水声,笛声,天光,云影,在两人之间穿梭,时空消逝,展颜一笑,刹那永劫。

佛语“拈花微笑”的心灵相悟,绝然美丽该不过如此了。

桓子野善吹,王子猷善听,在这音乐所搭建的空间里两人顿然化作知己。当三叠笛声落定,桓子野起身驱车而去,王子猷举棹划舟而归,彼此惊魂却了无一言,飘然远逝。

天光依旧,云影徘徊,去留无意,自在安详,这段邂逅似乎淡得不着痕迹,然而却是“不着一字,占尽风流”。

原来这一“淡”字早已超越了所有浓烈热切的外在形式,行至了精神的高远辽阔之处,无伤无过,无为而为之。

庄子有言: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曾经因为这句话,因为两条鱼的故事而觉得无比的沮丧,如此“相濡以沫”的两条鱼,为什么会在海水漫上来时游身远去,愉快的“相忘于江湖”?这句话也在言“淡”,却“淡”到了无挂碍。

一直以为可以天长日久地相守,可以相携一生把细水长流的风景看透。在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期许和追逐里,无论是哪一种感情,都以为可以天长地久的记住某些人或被某些人记住,庄子的话颠覆了我对天长地久的信仰。

我们一路走一路在遗忘,虽不愿意承认却是事实。

正如郭敬明所言很多人,很多事,都在我们念念不忘之中被遗忘。足够伤感,可伤感又能怎样?也许真的不如忘却了愉快前行。如此一个“淡”字,是需要磨砺出怎样淡泊高远的心致才可以潇洒的作别夕阳,挥手前行?

也许这便是一切生的本相,正如佛教诠释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有多少人如我一般还在第二重境界里昏天暗地摸爬滚打、欢愉惆怅?以为懂了,以为透了,以为释然了,其实还是在挣扎徘徊。

这第三重境界,洞明世事之后的心若止水,淡泊宁静,如此得以返璞归真。

安意如说:凡心所向,皆是虚妄,如此,便让心淡化了之。她在接近和理解,而我自知还有很长一段山水之遥,所以还得借助这些文字来雕琢和安抚自己的灵魂。

正如好友简曾在书信中对我说的:文字是我们的安魂曲,走过某段阳光细碎的小路,只要心恍然间一动就足够了,写或者不写,记得或者忘却,其实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长按进店


绘自然之灵,探烟火日常,忆沉淀光阴,

表现万物欣荣与沉静,书写世间沧桑与温暖。


感谢您的欣赏!


点击关注,拥有更多精彩🌹:


杏坛心语:
杏坛心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著有散文集《守望成长》《杏坛心语》《春风花草香》《山长水阔知何处》《橙黄橘绿时》。微信xtxy99


杏坛心语i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