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文,想见其为人】 文 / 春末夏初

文化   2024-12-27 10:37   江苏  





写在晚秋


2024-12-27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其文,想见其为人

文/春末夏初

熊老师又发行新书了,我很是期待。

我一向以为书非纸质不能读,只有抱在手里,才有温度,才有生命。

未拿到书时,心兴着觉得我应该会有点话说,拿到书看到那简约清扬的封面,我太欢喜了。

书封秉承了他一贯简约的风格,从容节制,于简朴中寓深蕴,耐人寻味,久看不厌。生活境遇各不相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解读吧。

翻开书卷,就看见了行走在文字里的熊老师。他的文字正如他在《淮南牛肉汤》中所述,看上去没有复杂的工序,难得的食材,但有货真价实的料,有纯正清爽的汤,他说“也许只有憨厚的人才能做出醇厚的东西”。

亦如此言,只有深厚至纯的人,才能写出这样醇厚至深的文字。

闲下来时,我窝在阳台上,蜷缩在冬日的暖阳里,翻看这些文章,不放过一篇。虽然那都是熊老师的人生与生活,可又何尝没有我们生活的影子呢?

冬天的风信子,早春三月的嫩茶,角落里做烧饼的人,谁不曾有过?谁不曾见过?熊老师是个有趣的人,他所描写的,都是我们日常可见触手可及的生活,一花一草,一人一事,普通至极,在他笔下,都特别地生动别致。

开篇提及的采食野蔷薇薹,我们的方言里称为“刺钩钩”。小时候我常常会采上一把,那种草木的清甜,是大自然的馈赠。熊老师细腻的描写,让我在回忆里又尝上了一口“刺钩钩”,少时不知春意浓,原来我也曾“满唇春色”。

我长大了,这个“技能”传授给了孩子,所以,我又把他喊过来,一起读这段文字,他兴致昂扬地边读边吱声,“对!对!就是这个东西,就长在火车站边上的园子里,可好吃了。”“妈,什么时候我们也种一棵蔷薇花呀?”“妈,我好怀念在外婆家的生活呀……”

朱光潜先生说“在生生不息的情趣中,我们可以见出生命的意义,把这种生命流露于语言文字就是好文章;把它流露于言行风采,就是美满的生命史。”

在熊老师的文章里,我们看见了老师,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熊老师亦是个柔软的人,人啊,越是博大越是平和柔软。

想起我与熊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他是我入职培训时的班主任,当时已是名师,与其他班主任大为不同,他没有一丝丝架子,我至今仍记得他微笑盈盈,不疾不徐的样子,他作指导时,真是“春风花草香”。

这样的感受,在文章里随处可见,对对山野的眷恋,对生命的关照,对世尘的宽怀,无不让人动容,感慨万分。

铁凝说:“如果时光无法挽留,那么文字恰是为了创造时光而生的。”在老师的文字中,我们不会忘记来时的路。

我也照见了自己还未走的路,想象着,多年以后,人生遇到自己难解之境时,也许还会拿起这本书,找寻些许跨越过去的力量吧。

听说地球自转速度都在加快,世间人愈发地匆忙,倘若能得一隙空暇,像熊老师这般,慢慢走,看看这人世间的草木人情,或许,这才是我们来这人间的美好所在。














杏坛心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南京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著有散文集《守望成长》《杏坛心语》《春风花草香》《山长水阔知何处》《橙黄橘绿时》。微信xtxy99





长按进店




杏坛心语i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