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赖学威
单位 | 高州市人民医院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一种潜在致命的疾病[1]。
IE主要病原菌为草绿色链球菌,其中缓症链球菌占比最高,其次是葡萄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他病原菌有肠球菌、肠杆菌科等[2]。
变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是龋齿的首要病原菌,由其引起的血流感染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目前国内有2例报道[3,4]。
本文分享1例由变异链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疗过程。
患者男,59岁,2个月前开始出现反复发热,体温最高为39℃,一般活动下有心悸、气促,无咳嗽、咳痰,无尿少、浮肿,无胸闷痛,无头晕、头痛,无抽搐、晕厥。
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增厚并重度关闭不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予“抗感染、美托洛尔”等治疗后发热好转。患者2天前再次出现发热,为进一步治疗入住我院心内科。
体格检查:T 36.6℃,P 76次/分,R 20次/分,血压99/59mmHg。
神志清,双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余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浮肿。患者部分牙齿可见牙菌斑,左下牙有龋洞。
心脏彩超结果示:二尖瓣增厚并重度关闭不全,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二尖瓣瓣叶回声毛糙,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改变。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正常。少许心包积液。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示:1.窦性心律,2.偶发房性早搏,个别成对,3.频发室性早搏伴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部分成对,部分呈二、三联律(见图1)。
图1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部分)
病理报告结果:(二尖瓣)瓣膜组织玻璃变性(见图2)。
图2 心脏瓣膜标本病理报告
白细胞总数(WBC) 7.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82.0%(50.0-70.0%),超敏C-反应蛋(HCRP)27.52ng/L(0-10.00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87.91ng/L(0-10.00mg/L);
β2-微球蛋白(β2-MG)3.9mg/L(0.40-3.00 mg/L),葡萄糖(GLU)8.11mmol/L(3.90-6.10mmol/L),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14.2秒(10.0-14.0秒);
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R)1.25(0.82-1.15),纤维蛋白原(FIB)3.47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4.7秒,凝血酶时间测定(TT)18.9秒,血浆D-二聚体(D-D)0.50mg/L,抗凝血酶Ш(ATI)82.4%。
7月3日,外院血培养检出变异链球菌,予“抗感染、美托洛尔”等治疗。
7月22日,收入我院后送检双侧双瓶血培养标本。
7月26日,两瓶需氧瓶报阳时间为3.5天,标本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见图3)。随即向临床医生报告危急值,并转种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置35℃普通培养箱,24h出现细小、圆形、凸起、α溶血的菌落(见图4)。
图3 培养物革兰染色可见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1000)
图4 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35℃,24h
7月28日,质谱仪鉴定结果(BRUKER microflex LT/SH、得分2.05):变异链球菌。药敏结果见下图(图5)。
图5 药敏结果
7月29日,行单根导管的冠状动脉造影术。
诊断:1.亚急性心内膜炎,2.二尖瓣关闭不全,3.非风湿性三尖瓣关闭不全,4.室性心动过速,5.频发性室性期前收缩,6.心功能Ⅲ级。
8月2日,患者全麻后,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下,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取心脏瓣膜送检病理。术后密切关注,予抗感染、抗凝,及改善心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
8月8日,拔除引流管。
8月10日,监护仪示室性早搏,持续泵入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效果欠佳。会诊后改用莫雷西嗪、稳心颗粒。
8月17日,患者心率86次/分,律齐,二尖瓣听诊区机械瓣启闭音清晰。继续适当功能锻炼。
8月23日,予术区换药、拆线,无明显红肿、渗出。患者精神、胃纳、睡眠尚可,无发热,无气促,心率92次/分,律齐,二尖瓣听诊区机械瓣启闭音清晰。
心血管超声提示二尖瓣位机械瓣功能良好,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WBC) 5.81×10^9/L(4.00-10.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4.1%(50.0-70.0%),超敏C-反应蛋(HCRP)21.08ng/L(0-10.00mg/L),降钙素原0.030mg/mL(0-0.050mg/mL);
炎症指标好转,复查血培养无菌生长。详细交代相关病情及出院相关事项,予带药出院。
案例中患者部分牙齿可见牙菌斑,且有龋齿数年,龋洞可能长期变异链球菌定植,笔者分析认为变异链球菌很可能通过口腔破损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引起变异链球菌菌血症,病菌随血流经心脏,附着于心脏瓣膜等部位,致瓣膜赘生物形成,出现心脏杂音。
患者反复发热2月余,心脏超声提示二尖瓣增厚并重度关闭不全,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等感染指标升高提示感染;
此外,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患者血培养先后2次检出变异链球菌,结合相关临床症状,诊断为变异链球引起的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患者入院予头孢哌酮/舒巴坦1.5g静滴,每12小时给药一次,治疗7天后根据药敏结果,改用头孢曲松0.5g静滴,每6小时一次,联合左氧氟沙星0.5g静滴,每12小时一次,联合用药抗感染治疗25天。后续数次复查血培养标本,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患者再无发热症状,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鉴于患者心脏瓣膜病变严重,有心衰加重、不排除发展为急性心力衰竭的可能,保守治疗无效,且患者无明显手术禁忌,手术指征明确。患者由本院心外科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心脏瓣膜手术。
对比术前、术后的心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术后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见图6)。
图5 术前(左上方)、术后(右下方)心血管彩色超声对比图
出院后,给予头孢曲松2g静脉滴注2周。电话回访时,患者表示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坚持做功能训练,并无明显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加强营养,保障充足休息睡眠,同时注意口腔清洁卫生,择期到口腔门诊进行相应治疗。
出院一个月,门诊复诊查体心率80次/分,T 36.2℃,P 80次/分,R 20次/分,BP 115/80mmH,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血管超声提示二尖瓣机械瓣功能良好、左室整体收缩正常。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脏内膜的炎症,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5]。
急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感染也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部位、腱索和心壁内膜[6]。由于引起急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有所不同,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也有所差异。
IE是一种由不同微生物感染累及心脏瓣膜,进而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致命性疾病[7]。
IE的发生与发展是循环微生物、患病瓣膜内皮和宿主防御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病变是引起栓塞、赘生物形成和瓣膜和/或瓣周组织破坏导致急性瓣膜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多样化,可累及各个器官系统,其心脏表现包括瓣膜增生、脓肿、环周扩张感染和心包炎等,IE病原学诊断依赖于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超声心动图是IE诊断的影像学基础[8]。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的感染以及反复发生栓塞是IE患者外科干预的主要指征,在IE患者出现诸如急性心力衰竭等重大并发症前实施外科手,同时依据血培养结果给予精准的抗菌治疗,通过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步骤,从而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9]。本案例中患者同时接受了抗感染治疗和心脏外科手术,最终痊愈出院。
感染性心内膜炎与日常活动中皮肤或黏膜损伤有关,特别是口腔等定植菌相对复杂的部位,如若出现龋齿、牙齿班,或者牙周炎等,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干预[10]。
点评专家:陈泽城 高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主任技师
变异链球菌是口腔中的主要致龋微生物,常定植于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
此外,变异链球菌亦可能成为机会性致病菌,引起口腔感染、牙周炎等疾病。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存在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疾病等易感因素时,变异链球菌可通过血流进入心脏,附着在心脏瓣膜上并引发炎症[11]。
IE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其不仅累及心脏本身,还可影响全身多器官的功能。
本案例为变异链球菌致感染性心内膜炎,从患者血液培养检出变异链球菌,进而完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了用药依据,患者心肌功能差,实施了心脏手术治疗,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心内外科、感染科、检验科、病理科、康复科、药剂科、营养科等科室参与其中,因此可见,IE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为患者赢得良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好书推荐
编辑:李玲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