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而检验科特殊岗位人员的专业资质和技能水平,则是确保检验科高质量运行的关键因素。这些特殊岗位涵盖了临床基因扩增检验、临床检验医师、产前筛查与诊断检验等多个领域,每个岗位都有其独特的资质要求。
本文详细整理了这些岗位的人员资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 年版)》中对检验医师的定义是从事临床检验指导,以及出具诊断性检验报告的专业人员。
检验医师应当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范围为:医学检验与病理专业。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年版)实施细则》的通知,《细则》第117条,将检验、病理与影像并列,要求建立和临床的沟通机制,根据临床需求开展相应服务,由执业医师提供检验结果及诊断报告的解释和咨询服务。
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办医政发〔2010〕194号)第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人员应当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工作。
《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第二版)》(联防联控机制医疗发〔2020〕313号)规定:
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有2年以上的实验室工作经历和基因检验相关培训合格证书。
《开展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国卫妇幼函〔2019〕297号)规定:
从事产前筛查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的产前筛查技术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
其中,生化免疫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当符合以下条件: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具有 2 年以上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
《开展产前诊断技术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国卫妇幼函〔2019〕297号)规定:
从事产前诊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产前诊断技术专业培训,通过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考核获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相应资格证明。
从事辅助性产前诊断技术的人员,应当在获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相应资格证明的人员指导下开展工作。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具有2年以上临床实验室工作经验。
分子遗传实验室(可选)应当具备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资质,严格遵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2019年修订)》第八条:从事产前诊断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符合以下所有条件:经省级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从事产前诊断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或者《医师执业证书》中加注母婴保健技术(产前诊断类)考核合格的。
《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国卫办妇幼发〔2016〕45号)规定:
从事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的实验室人员应当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技术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
《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卫疾控发〔2006〕218号)第十三条 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经过相关的业务培训,经考核合格者由相关机构发给培训证书,持证上岗。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艾滋病检测工作。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人员条件:由 3 名医技人员组成,其中具有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人员 1 名。负责筛查试验的技术人员需具有 2 年以上从事病毒血清学检测工作经验,接受过艾滋病检测确证中心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
根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人员要求:
中专以上学历,从事检验工作2年以上,具有技师以上职称,接受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取得技术合格证。
根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人员要求:
具有与医学相关的本科以上学历,高级职称,具有儿科或临床检验工作经验,从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工作5年以上,掌握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网络运作和管理。
近期直播推荐
编辑:笪文武 审校:徐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