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粟司令因为“个人主义”问题遭到了错误批判,虽然在三十多年后被组织正式平反,但是他在50年代末受到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次批判会上,粟司令前后做了八次检讨才勉强通过,期间数次落泪,一代“战神”受到的委屈可想而知。
在批判会上,主流的声音自然是揭批粟司令的个人主义问题,比如向国防部要权、培植嫡系军队、向苏联告洋状等等。批判的主力是彭总、聂帅及几位开国大将。由于批判者的职务和地位甚高,所以在场的将领即便同情粟司令,也很少有敢不附和主流声音,对首长进行批判的。
但在1958年时,对于批判会的主题有不同的意见,一些关联不大的将领可以选择缄口不言,不一定要摆明立场。像林帅、贺老总等人,当时他们的军内地位都很高,而且不赞同批判粟司令。尤其林总,他认为解放前有大量战功的人,不该受到批判。所以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他始终没有讲话,一些在场的将官也保持了这样的态度。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讲话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他们被领导点名发言批判粟司令,其中就有原三野的高级将领叶飞。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叶飞上将虽然受到组织者的巨大压力,甚至被单独谈话,却在会上坚持一个字都不肯说,全程保持了缄默。他的表现也得到了不少将帅私底下的认可,间接地支持了孤立无援的粟司令。
为什么这场批判会上一定要叶飞上将讲话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粟司令和叶飞两人的工作关系。在解放战争时期,也就是粟司令战功最高的年代,叶飞是粟司令的直属部下。他曾经担任过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粟司令的一众爱将里面歼敌战绩最多,后来更是因为战功赫赫而晋升为三野的兵团司令,建国后也得到中央的提拔和重用。
如果要批判一名高级将领,让谁来讲话最有公信力呢?当然是和他关系最好的同事。所以原第三野战军体系的几位主要将领都被点名要求讲话,包括叶飞、王必成、陶勇等人。叶飞如果坚持不“批粟”,那么就洗脱不了与被批判对象之间的干系、这种状况下,不是他想沉默就能保持沉默的。叶飞敢于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采取对抗态度,可见这个人多么讲义气,对老上司肝胆相照。
叶飞不肯讲粟司令的坏话,还有一个深层背景,就是1949年的金门战役。金门战役是我军在解放战争当中损失最重的一场恶战,并非损失九千多人创造了纪录,而是因为这一战发生在解放战争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是三野意外输掉的一场战役。而且是成建制损失掉了三个团的兵力,这在之前的战争进程中是十分罕见的。叶飞虽然不是直接指挥官,但28军和29军都隶属于叶飞兵团建制之下,叶飞没有在整体上做好战前的布置和把控,情敌冒进,责任是非常大的。按说因此降职甚至低授军衔,都将是正常的处理。
1949年10月,陈老总专心于上海的政务梳理,三野在军事上已经完全由粟司令来把控。面对作战失利的巨大压力,粟司令没有真正处置叶飞、萧锋等犯错将领,而是更多地把金门战役当做一种夺岛战役的教训,在此后多多总结,用来准备更艰难的攻台战役。金门之战给第四野战军夺取海南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粟司令的保护下,叶飞没有被降职,为此他非常感激首长。1955年评衔时,叶飞也没有受到这件事的影响,仍然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话虽如此,但1958年距离1949年仅仅过了九年,如果说粟司令犯了“个人主义错误”,而叶飞不肯揭批的话,那么他本人在金门战役指挥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也完全有可能在会上被翻出来,用以打压。这种情况下,叶飞感激粟司令的栽培之情,顶住了个人问题的巨大压力,硬是不开口,在老首长处于困境时伸出了援手。而叶飞清者自清,会后他也没有被人追究打压。
叶飞上将是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唯一一个被点名要求发言,却自始至终一句话都不肯说的高级将领,其品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叶飞之外,王必成、陶勇两人更是起身发言,对粟司令进行了积极的维护。最后在叶帅、总理、萧劲光大将等人的积极活动下,粟司令虽被降职,但此后仍然在军事科学院发挥余热,七十年代对越作战时还起到了重要参谋作用。上世纪90年代,老将军终于被彻底平反。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