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0月,时任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北京亲切接见了一对母女:史玉清和高凤英。史玉清是新四军高级将领高敬亭的遗孀,而高凤英则是高将军的二女儿。高凤英的姐姐早亡,所以她就是高将军留在世上的唯一骨血。胡耀邦握住高凤英的手,深情地说了一句:你有一个好爸爸、英雄的爸爸,你要向他学习!高凤英闻言泪如雨下。
按说高敬亭早已离世,高凤英见胡耀邦时已经是40多岁的年纪,为何还会如此激动和感伤呢?其实胡耀邦接见史玉清母女的这一天,意义非比寻常:高敬亭在离世44年之后,终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此前的一段岁月里,高将军曾蒙受不白之冤,不仅失去了生命,还长期得不到平反,史玉清母女长期心情压抑,为恢复高敬亭的名誉而奔走努力。
高敬亭是红军名将,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高敬亭率领余部坚守大别山区,建立了红28军。在艰难环境下,到全面抗战前夕高敬亭的队伍实力不降反增,达到3000余人。高敬亭的领导和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一致认可和称赞。1937年部队整编成新四军时,高敬亭任司令员的第四支队,是新四军最强劲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1939年6月,高敬亭却被军部实施监禁并公审枪决。这后来被证明为一起冤案,导火索是四支队的叛徒事件(七团长杨克志和副团长曹玉福),深层原因则是高敬亭与叶挺、项英二位新四军领导人的矛盾。高敬亭性格孤傲,部队实力又强,对于一些上级指示有抵触,军部逐渐对高敬亭有了看法。后来矛盾升级,延安派出多位干部协调工作,结果收效甚微。
客观而言高敬亭有自己的错误,但明显罪不至死。人无完人,强制要求一名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毫无瑕疵,是不现实的。叶、项二人在没有得到中央正式批复的情况下,对高敬亭实施枪决,酿成了敌快我痛的悲剧。毛主席和中央多数领导的意见,是将高敬亭暂时调离四支队,并提出了送回延安教育学习的方案。等到叶挺军长看到毛主席的批复时,懊悔不已却也无法补救了。
由于新四军架构、背景有一定的特殊性,延安没有立即追究新四军军部的责任,力求维护抗战大局。但在不同场合,毛主席几次针对这件事,表达对两人的不满。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项英离世、叶挺后来也遭遇空难,客观上又给高敬亭的平反事宜造成了影响。多年来高敬亭的冤案不再被提及,其实也算是一种“为尊者讳”,毕竟当年新四军的两位主要负责人都不在了。
1975年,早已长大成人的高玉英直接向毛主席写信,强烈要求给亡父平反,这种事情是不多见的,震动了中央。主席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可高敬亭的生前功绩,指出他所谓的错误是被人为夸大了。毛主席要求总政治部重新调查案件,尽快给予平反。最终在1977年,高敬亭将军被组织恢复名誉。后来胡耀邦等领导人主持拨乱反正工作,又进一步肯定了高敬亭在战争年代的巨大贡献,于1983年追认其为革命烈士,这便有了开篇时的一幕。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