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走出的开国将帅极多,“战神”粟裕也不例外,他出生在湖南会同。自从17岁离开家乡,粟裕南征北战,建国后又在北京担任要职,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老家。我国的战将大多有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夙愿,粟裕功成名就后也曾多次有过回乡看看的念头,但遗憾的是没能成行。
1907年粟裕在会同县伏龙乡诞生,参军后最接近返乡的一次机会,是在1951年。当时大陆已经解放,粟裕思乡心切,请总参谋部的同志帮他规划一下回湖南的事。下属很坦诚地告诉首长:这件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只不过湖南山多,尤其去会同要经过雪峰山,一方面交通不畅,另一方面国民党特务和土匪,在这一带比较活跃,我们必须预备一个加强连的兵力。
粟裕听后沉默了,最后摆摆手,表示先不回去了,以后还有机会。大将戎马一生,自然不惧怕什么土匪特务,只不过因为自己的私事,要动用军队资源,他心里过意不去,所以便暂时放弃了返乡的想法。粟裕的内心是多么淳朴无私啊:以他的革命贡献和军内地位,即便派一个加强连去护送,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但粟裕却坚持不肯这样做。
第二次获得机会,是8年后的1959年。粟裕大将到湖南省会长沙开会视察,工作人员很有心,向粟裕提到:这次您终于可以回老家看看了!不过粟裕听后却没有感到高兴,而是面无表情地摇了摇头,说了一句:不回去了吧。为何思乡这么久,都到了长沙却不顺道回家看看呢?熟悉历史的朋友,对这一时间节点会比较敏感:1958年粟裕被免除了总参谋长职务,理由是工作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这是一次冤案,后来获得中央平反,但毕竟是后话了。1959年的粟裕正处在人生低谷,这肯定不是一个回乡的理想时间,因此粟裕拒绝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场粟裕见到了老乡粟周尧同志,粟周尧当时是会同县的参会代表。粟裕大将满眼放光,专门拉着对方的手问了一句:我家老屋后面有两棵古树,你有印象不,现在还在吗?粟周尧很肯定地告诉将军:都还在,您放心吧!粟裕对于家乡的思念,由此可见一斑。
此后因为工作原因,粟裕大多数时间都在北京,负责军事科学院的研究和领导工作。六、七十年代局势不稳,粟裕没有获得回乡的机会。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将的身体状况明显恶化,对老家会同更加牵挂了,一心想回去看看。粟裕的侄女给他带来了会同出产的冬笋,粟裕吃着冬笋非常激动,此时他的思维和讲话能力都已经有所退化,用手指着冬笋,说想回家。1981年,粟裕的妻子楚青专门代丈夫写了申请,向上级表达这一愿望,希望组织能给予适当安排,圆他这个思乡梦。
胡耀邦主席看到了粟裕的申请,百感交集。从北京往返湖南一趟,对于粟裕的身体是不小的考验,路途颠簸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此时的粟裕是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胡耀邦不希望老将军冒这个险,便委婉地拒绝了粟裕的申请,并回复说: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静静养病,一切等好了再说!话虽如此,胡耀邦还是进行了一番安排,让粟裕大将最信任和喜爱的三野部将张震,代替粟裕返乡,并专门拍摄了大量照片带回北京,替粟裕一偿宿愿。
用这种方式,粟裕重新看到了日思夜想的老家,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满足了多年愿望。不过粟裕大将的身体却还是慢慢垮掉了,1984年2月5日撒手人寰,享年77岁。不管粟裕离家多少年,始终牵挂着家乡人民,他永远是湖南人的骄傲、会同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