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鱼”韵——北林区冷水鱼往事系列1

文摘   历史   2024-05-07 11:06   黑龙江  

引子 历史的回溯

      历史记录着一片地域的发展变迁,翻开北林的历史,岁时节令、风物民俗,那些过往岁月中的人和事,如一串串闪光的珠贝,让我们前行时可仰望星空之美。上溯至清光绪十一年,黑龙江将军府鉴于生活在呼兰河南岸和濠河(今泥河)之间的移民人口迅猛增加,为强化对该区域的治理,经向清政府申请,批准设立理事通判厅,原百姓对该区域的称谓“北团林子”改为“绥化”。一百多年后,百姓们怀念当初“北团林子”的名字,把它简化成“北林区”,成为如今中国地图上的一个标准地名。今天的北林人民,承继先辈们留下的奋斗精神,正昂首阔步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上。

第一集 从六河九岸说起

      鱼儿离不开水,谈及北林区的冷水鱼,先从水说起。
      人类喜爱逐水而居,即便是狩猎时代,古人类身处林区,也常常是选择在山间溪流汇流地带居住。掌握火的本领后,煮熟食物当然离不开水。进入农耕时代,对水的需求就更大了。人类离不开水,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想想,地球71%的表面积都被水覆盖着,而我们体内也有超过50%比例的水,水实乃地球地理环境中最重要的、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生命之源。
      北林区是一个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人们常用“六河九岸”来概述他。哪六条河流,河都有两岸,为何六条河却是只有九个岸呢?
      在卫星图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北林区境内的河流有4条,他们是呼兰河、诺敏河(亦称“努敏河”)、克音河、泥河,均为呼兰河的上游支流。支流,是水文学术语,是相对于干流而言的。干流是粗壮的河流,因为拥有众多支流的汇入。干流很像树叶上的粗脉,支流像侧脉、细脉,他们共同构成了叶脉的网状结构。上述四条河流经汇流呼兰河最终流入松花江。这些河流,逆流追溯他们的发源地,都会溯至小兴安岭。他们从汩汩流淌的小溪水,历经数十、百公里的蜿蜒流淌,逐渐发展成为不同层级(等级)的支流。

      除了上述4条河流外,北林区还有2条河流,在卫星地图中标注得不够明显,分别是泥尔基斯河(原泥尔根河、墨尔根河,以最新地图数据为准)和津河。加在一起,北林区境内主要有6条河流,总长度超过300公里。在这些河流的沿岸,居住着69.8万人口(2022年七普数据),他们聚落在一起形成了20个乡镇和一座主城区。先民们自清末闯关东而来,见此地域林草丰茂、土质肥沃,遂在此定居,从事农耕生产。一代又一代,繁衍至今。
      所谓“九岸”,6条河流,本对应12个岸,因为有3条河流属于界河,河对面就是其他行政辖区了,所以算过来,减去3个对岸,为9岸。克音河对岸是望奎县,泥尔基斯河右岸是庆安县,泥河南岸是巴彦县。北林区因河而与这三地毗邻,位列于呼兰河中游的核心地带。
      生活在六河九岸的北林区人民,因为地处水资源丰硕之地,谋划发展,自然把目光集中在土地和河流上,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北林区与生俱来的优势。

(未完待续......)

引用
①韩鹏宇、贾清妍、闫晶淼主编:《清宫档案绥化史纂》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

河海大学《水利大辞典》编辑修订委员会.《水利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5;
③“北林区人民政府”官网“走进北林”“北林概况”发布时间:2024年4月28日;
④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绥化县志》,1985年

策划单位:民革绥化市委
策  划  人:韩鹏宇
友情合作:绥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法律顾问:黑龙江光明律师事务所

欢迎关注黑土乡情
看得见的乡愁,听得见的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