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鱼”韵——北林区冷水鱼往事系列2

文摘   历史   2024-05-08 14:27   黑龙江  

第二集 冷水鱼养殖的前世今生

      1956年,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副省长的杨易辰找到商业厅厅长刘振荣,研究如何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的问题。两人相差2岁,都是早年考入高校的高材生,又都在延安革命的熔炉里锻炼过,参加革命多年,谋划新中国建立后黑龙江省的发展,两人有着共同的责任感。在聊到水产工作时,两人达成一个共识,水产工作要加强,养鱼既符合黑龙江的自然条件,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在谈到推进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时,杨书记满怀热忱地拍了拍刘厅长的肩膀说道:“振荣,你组织人下去调研调研,拿出一个发展养鱼事业的办法来,咱黑龙江省湖泊众多,三江一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流遍全境,这么丰富的水资源,养鱼应该很有优势。”
      按照黑龙江鱼类对水温的要求来看,通常情况下,要在20摄氏度以下的水温中才能生存,加上黑龙江省又地处高纬度地区,因此,很多专家常把黑龙江众多河流中的淡水鱼泛称为冷水鱼。冷水鱼并非黑龙江省独有,但黑龙江的高寒物候特点客观地赋予了冷水鱼独特的“地域特色”。
      这一年入秋,刘厅长先着手解决养鱼的技术人员问题,在杨书记的大力支持下,全省陆续建立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绥化县作为呼兰河流域的重要城市,于10月中旬正式建立绥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不久,省商业厅水产局组织全省11个站人员进行了境内的水资源调查,摸清江河水的具体情况。绥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王锡良带着3位同事步行到城北的呼兰河进行了技术测量。为了确保准确性,他们沿着呼兰河岸,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走,在呼兰河的西段、中段、东段3处取样,测量的数据汇总后取平均值。省水产局经过比对松花江6条重要支流(呼兰河、汤旺河、拉林河、蚂蚁河、倭肯河、梧桐河)各水站上报的数据,发现呼兰河的浮游生物总量21.94毫克/升,位列6条河首位。浮游生物是鱼类不可或缺的天然活饵料,这样的水质条件显然十分有利于人工养鱼,这是一条非常鼓舞人心的好消息。
      绥化地区专员黄克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嘱咐县长高兴武要积极鼓励水产事业的发展。一次她半开玩笑地对高县长说:“我啊,喜欢吃鱼,我等着吃你们站自己养的鱼啊。”高县长从军多年,当即敬军礼表了态,一定完成这个任务。
      1958年,省商业厅水产局把各地发展水产事业的计划和一些探索做了系统的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推进水产工作的办法,这份综合报告最终得到杨书记的高度认可。这年开春,杨书记在宾县召开全省推进水产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以养为主、以群众养为主、以发展数量为主,水库、池塘、江河、湖泊养鱼相结合,发展数量和提高质量相结合,技术与群众相结合”的“三为主、三结合”全省水产发展总方针
      北林区冷水鱼养殖当年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开始了它的发展。

(未完待续......)

引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黑龙江省志 第十一卷 水产志》,1996年
④马喜余:《回顾北林区渔业生产的发展历程》,《北林区文史资料第一辑》2004年第1期

特别鸣谢:北林区档案馆

|| 往期回顾
流水“鱼”韵——北林区冷水鱼往事系列1

策划单位:民革绥化市委
策  划  人:韩鹏宇
友情合作:绥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法律顾问:黑龙江光明律师事务所

欢迎关注黑土乡情
看得见的乡愁,听得见的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