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二十四岁的母亲已有两个孩子——我四岁的大哥和两岁的二哥。两间泥土房,四口之家,年轻的父母对生活满怀热切的希望。那个时代的贫乏生活,家家相似。母亲要强,她想使生活有更好的样子。生产队分配到户的活计她一点不少做,挣足工分,再额外算计来钱的道儿。姥姥支援鸡雏鸭雏,母亲精心侍弄着,下蛋攒起来,不光孩子有的吃,富余的还能卖到供销社,换回一点零用钱。
。。县基建科在村子北头公路边上,利用漫岗的取土便利,建了制砖厂。因为能挣现钱,四近农人都争着进厂干活。砖厂择优录用,就委托大队把关,只有品德优、身体好、干活实,大队才给出具介绍信,凭信才能在厂里谋到一份活计。
。。母亲找大队干部请求进厂。老支书觉得父亲在卫生所上班,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牵扯着,不赞同母亲想法。母亲谎称已得父亲支持,孩子已安排妥帖,老支书便不忍再拂母亲的执意,批她成为砖厂的一名运坯工。
。。运坯的工具是一辆木板车。母亲劳作时,双手攥持车把,倾身紧拉,背带便在肩头勒出一道红印子。车载砖坯四板计四十八块,从制坯车间到晾晒场一百多米,过坡一道,一天拉足五十车,工钱一块七毛五,大队扣下公积金两毛,净到手一块五毛五。
。。为这一块五毛五,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来做饭。吃完早晨的,带出中午的,再喂鸡喂鸭,屋里屋外收拾利索,最后把两个孩子送到奶奶家。七点进厂干活,午休一小时,晚五点下工。倘若上级对生产指标加了码,厂子就连轴转。不过,工人自愿报名打夜班,晚六点上工,工作到午夜十一时,工钱一块,大队不再扣,都给个人。母亲凭着身轻体健,一遇夜班机会就把家整个甩给父亲,贪婪地挣那纯纯的一块钱去了。
。。父亲始终不同意母亲的做法,觉得自己是村医,挣的工分比一般劳力多,哪里用得着她撇下家不管去挣那份苦力钱,特别是两个幼子哪能放开手。好脾性的父亲心生怨言,就用“无为”表达抗议。下了白班的母亲以为进家就能吃上一口热饭再去赶夜班,一看锅寒灶冷,就只好急忙忙料理完满院嘶鸣待食的牲禽,自己干嚼两个凉馒头完事。
。。为自己的固执,母亲现在都后悔,想起就说:我呀那时太年轻,对孩子太不上心啦,把小哥俩往他奶奶那里一扔就不管了,可老太太也要照看自家一摊子事,哪能管得过来呀。一次小二(二哥洪亮)自个溜到当街上要回家,不料马倌正驱马进村,十多匹大马小马冲撞过来,孩子浑然不觉危险迫近,恰好郑大婶路过,看到这一幕吓得不行,飞地奔过去把孩子扯到道边,躲过一劫。
。。有惊无险,真是大造化。母亲不敢把这桩事告诉父亲,便暗自忧心,既怕再出意外,又放不下那个稳拿的进项。思来想去,回了娘家,把孩子托付给我盛年的姥姥和待嫁的二姨。这回母亲干得更来劲了。
。。干足了月,工资发下来,母亲到供销社给奶奶扯了一块蓝布料做小褂。又买了小布鞋,给两孩子送去。进了屋,母亲乐呵呵地伸手抱孩子,试穿新鞋,不料大孩怯怯怔怔不知叫妈,小二更是如撞生人,哭嚷着躲扑到二姨怀里。见此情景,母亲好个伤感,忍不住放声流泪。口硬心软的姥爷在一旁斥责:日子过不下去了咋的,怎么就非得挣那个钱?知女莫过母,姥姥看透母亲心思,就劝慰她接着干下去,孩子搁这保管一百个放心。
。。母亲就继续透支体力,拼着年轻的身命。
。。又一个夜班,这回父亲自告奋勇去替换母亲。次日,当了一晚运坯工的父亲下班后径直去了姥家,自行车的前梁坐一个,后座载一个,把两孩子领了回来。
。。还用父亲怎么劝说呢,孩子就拴住了母亲的腿脚。刚毅的母亲便不再坚持己见,从砖厂退了出来。母亲的小本上记着明账呢:工时52天,去掉花销,攒下63块钱。母亲用这钱买回一头半大的克朗猪(小公猪阉后),喂养一年长到300多斤卖了150块钱。照母亲心思,父亲托人要到一张票证,在县百货站买回一台上海产的燕牌缝纫机,从此,家中就有了第二宗大件儿。
。。这台缝纫机在母亲的手拨脚踏下,缝新衫,补旧裤,匝鞋帮,制家纺, “哒哒哒、哒哒哒”日夜不分地响动着。在我们兄妹五人听来,这声响是年轻的母亲和后来不再年轻的母亲,在我们七口之家一直倾心弹奏的世间最美的乐音。
。。2009年父母从农村迁往绥化城里,未舍这台缝纫机,装车带了来。摆在屋内,缄默无声,何用之有呢?
。。当是“纪念”——对苦尽甘来的生活的纪念。
我的荒原并不荒凉。
|| 作者简介:
王宏兴,1977年出生,青冈县人。绥化市直机关干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心向荒原》(上海文艺出版社)。
|| 往期回顾
杨传术 | 最后的夏天 孙守云 | 戒烟 刘淑兰 | 母亲的长烟袋 逯春生 | 我的土地 我的祖国 闫冬 | 雨后的秋天 杨中宇 | 乡村八月节 韩秀媛 | 老刘的太阳和月亮 张林 | 向阳花 林超然 | 露天电影 陈力娇 | 你知不知道该对谁感恩 艾苓 | 紫漆柜装不下 张晓舜 | 水山村札记 闫东 | 一条鱼的葬礼 韩秀媛 | 奶娘 艾明波 | 生命的景象 黄岩梅 | 心底的河流 邹晓光 | 爷爷的誓言 姜淑梅 | 坐月子 韩文友 | 日喀则札记——一个皮匠 韩秀媛 | 父亲,我是你行走的年轮 韩佳栋 | 老井 赵富 | 消失的习俗早晨滚麦地 王宏兴 | 母亲的菜园 刘忠民 | 斯世,我于万丈红尘中等你 高云华 | 四季老屋 白雪松 | 母亲的缝纫机 韩秀媛 | 家乡的味道 韩秀媛 | 波斯菊的秋天 张爱玲 | 非走不可的弯路 于志学 | 吃“细食儿”的小席匠 我的知青生活(上) | 叶柏陶 (下)
友情合作:绥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法律顾问:黑龙江光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