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绥化简史概要 | 第一节 游牧狩猎部落争雄

文摘   2024-07-03 08:39   黑龙江  

。。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家乡是中国北方发现古人类遗迹的重要地区之一。

    在家乡众多的文化遗址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庆安县勤劳镇莲花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83年,考古学家们在遗址中挖掘出土了精美玉器15件、石器12件。这些珍贵的文物可以证明,我们的家乡早在7000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此定居生活。这是松嫩平原上关于古人类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东北亚地区古人类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出土层和陶器特征,并结合碳十四技术,断代时间为距今约7400—7200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和黑龙江省辽金文化博物馆研究员王建泉有明确论断)

。。在《山海经》中,我们的家乡最早地处“大荒之中”的肃慎国。这里的国和现在的国并不一样,那个时候的肃慎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族群,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历史学家把他们建立的部落政权称之为“国”。至少在春秋时期,我们的家乡已经是肃慎族群的主要活动区域了。

。。
当时的东北,很像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除了肃慎人外,还生活着东胡人和濊貊(wèi mò)人,这三个族群都比较强大,但都不具备吞并对方的实力。春秋往后至清末间,东北的历史,可以说就是这三大族群及他们的后辈们演进变化的历史。


。。南北朝时期,夫余人的势力范围进一步南缩,一些留下来的余人与其它族群融合,成为豆莫娄人,此时家乡的西部、西北、西南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地域,其余地域成为挹娄人的后裔勿吉人的势力范围。

肃慎人后来被濊貊人的后裔夫余人打败,《后汉书》中把余人建立的政权称为“余国”,它的王城位于今天的吉林省吉林市,而我们的家乡在当时属于余国的北境辖区。


到东晋十六国时期,余国没落,原北境余人建立寇漫汗国,家乡隶属其国。

。。余人后来遇到了东胡人的后裔鲜卑人,他们攻入余国的王城,自此余国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期少数民族分布与迁徙

到了中原唐王朝时期,一个叫黑水靺鞨(mò hé)的族群强大起来,他们的祖先是肃慎人。原来,当初肃慎人被余人击败,却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消亡,有一支生存下来,他们后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靺鞨。靺鞨作为一个部族,它的一个分支黑水靺鞨崛起于黑水岸边。这里的黑水,指黑龙江。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玄宗李隆基在黑水靺鞨设立黑水都督府,我们的家乡隶属黑水都督府的西部辖区。唐晚期,同为都督府的渤海都督府、室韦都督府强大起来,他们和黑水都督府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这和一千多年前的肃慎人、东胡人、濊貊人时期是不是很像呢?《新唐书》记载,黑水靺鞨“插雉尾为冠饰”,雉尾就是野鸡漂亮的尾巴,今天京剧中的武将还常常佩戴它,看来这个传统由来已久。


辽、北宋时期少数民族分布与迁徙

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入渤海人的“忽汗城”,渤海人四处逃散。黑水都督府此时已经瓦解,当初生活在家乡的黑水靺鞨人已并入女真族群的一个分支铁骊(lí)部中。此时的东北再一次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北部是室韦族群,西南部是辽契丹族群,东部是女真族群,三股势力此消彼长,最后谁能实现大一统呢?

家乡的呼兰河流淌不息,即将见证着又一段新的历史。

参考文献
郭孟秀《肃慎族系演进考》,《学习与探索》2019年第5期;
李明浩《濊貊研究综述》,《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第31卷第1期2021年3月;
范恩实《夫余兴亡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
梁玉多《勿吉——靺鞨民族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张高、姜华昌、关颖著《渤海国管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特别标注
。。本文所引地图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该书是由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谭其骧生前在其巨著《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基础上进行的权威修订与升级版。该书编纂工作1982年正式启动,汇聚了全国各大高校历史地理专家,联合组成“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历时30年,于2012年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目前只出版了第一册,为当前中国最新的权威历史地图集。该书的出版,较之1982年版《中国历史地图集》,更新与校正了清黄维翰《呼兰府志》、民国常荫廷《绥化县志》中的相关记载。为绥化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了较为清晰的历史坐标。

策划单位:民革绥化市委
策  划  人:韩鹏宇
友情合作:绥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法律顾问:黑龙江光明律师事务所

欢迎关注黑土乡情
看得见的乡愁,听得见的乡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