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集 绥化站的历史变迁
日本投降后,铁路回到人民手中,自此开启了人民铁路的新时代。绥化站各领域发展到今天,已经历经了多次改革,有的改革后变化比较大,比如车速,从呼海铁路时期的30余公里/小时,到日本殖民时期、东北解放时期40余公里/小时,到今天已突破100公里/小时,列车不但越来越快,安全性同比过往也实现了大幅度提升,这说明技术的进步彻底解决了过去提速就意味着安全性可能降低的老问题。再比如,火车进站进哪条铁道线需要变道,过去是人工手动扳道岔,容易出错,扳道员成了高危职业。现在是电脑软件系统控制电动扳道岔,出错率几乎为零,安全性也提升了太多太多。比如绥化站候车室,建筑面积从1927年646.6平方米①到1937年1296.6平方米②,到1971年3692平方米③,再到现在的4414平方米④,面积越来越大,容纳旅客人数也随之增大。
绥化站的变化,在管理上,对上,最早隶属北安铁路局,后隶属齐齐哈尔铁路管理局和哈尔滨铁路局,现在属于一等站,隶属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绥化站还曾经于1946年6月18日组建绥化铁路分局⑤,首任绥化铁路分局局长由北安护路军司令员(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的前身)彭敏担任⑥,这个人后来领导了铁道兵兵团、南京长江大桥和西南大三线等工作⑦,功勋卓著,后来在国家计委副主任岗位退下来⑧,2000年去世⑨,享年82岁⑩。
前排右2彭敏
绥化铁路分局成立后,先后在铁路系统改革中,于1947年被撤销⑪,不久又恢复,1958年再度被撤销,又再度恢复,1978年被撤销⑫,至今再也没有恢复。对下曾经于呼海铁路时期仅设有车务、工程、会计、总务四个科室⑬,于日伪时期设客运系、货运系、庶务系、运转车间⑭,于绥化铁路分局时期曾下设14个科⑮,于文革时期曾下设“三车一校”,即车站、车辆段、列车段、第三小学⑯。于90年代,下设10室、部、办,9个车间(队、公司、办)⑰。现在直属哈尔滨局的有车务段和工务段2个段⑱,其余原有段降级为绥化车间。在性质上为国营处级单位。
绥化站客运旅客,伪满时乘降年均14万人(乘降,就是上车、下车次数)⑲,1953年达到50万人⑳,1965年达到114万人㉑,1984年达到207万人㉒,2004年达到650万人㉓,客流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经济的发展。
关于绥化站货运,有个重要参数叫到发量,指一定的时间单位内收到其他站发来的到达和发送货物的总和。从1956年开始,我们有了绥化站货运量的详细统计。1969年前,绥化站年均到发量浮动在100万吨上下㉔;1969年到1981年,逐年增长至200万吨㉕;从80年代起至2000年,绥化站到发量呈倍数增长,2000年,达到630万吨㉖;2019年,1306万吨㉗。绥化站货运业务的快速增长,从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绥化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城市发展对各类资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
计划经济时期,绥化站主要发送的货物是粮食、甜菜、卷烟、木材。实行市场经济后,转变为粮食、卷烟、木材和零担货物。零担货物指零散的不够装一个集装箱的品种比较繁多的货物,铁路人称它“白货”。而到达绥化站的货物主要有煤、石油、水泥、化肥、钢铁等大宗货物,铁路人称它“黑货”。无论“黑货”还是“白货”,绥化站在不同的时期,始终承担着主要运送任务。
绥化站从1926年发展变化至今,已历经97年的风雨。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路网建设偏弱,“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在那时候成为祖国各大城市快速发展中优选投资建设的项目。改革开放后,我国路网密度、范围、深度显著增强,公路运输得到迅速发展,对铁路客运和货运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
从绥化站的发展变迁来看,回顾绥化的城市发展历程,绥化站使得今北林区(也就是原绥化县)迅速发展成为区域性货物集散地。编组站和绥佳线的建设,又使得北林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1956年,以绥化县为中心设立绥化专区,专员在绥化办公。为什么不设在别的县?绥化县当时已经发展成为松花江北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而绥化站及它所代表的绥化铁路系统,应该说是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没有之一。看看今天的北林区地图,城区东部,以绥化站为中心,向西、东、南辐射出来太平街、二马路、三马路、北林路、铁兴路、强安路等多条街道,这些路的兴起和发展,带动了周边人口的聚集和商贸的发展,它们都和绥化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中我们会发现,绥化站的发展,对城区东部空间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绥化南站位置图
城南高铁绥化南站已于去年秋破土动工,绥化人翘首期盼它能够早日运行。希望家乡在绥化站和未来的绥化高站的带动下,助力城市发展,愿家乡越来越好。
谨以此系列向绥化站及一代又一代勤奋耕耘的绥铁人致敬。
参考文献:
①《绥化站志》“大事记”10页;
②《绥化站志》“第二篇 运输生产”155页;
③《绥化站志》“第二篇 运输生产”156页;
④绥化车务段提供数据;
⑤⑥《绥化站志》“大事记”16页;
⑦⑧⑨⑩2017年彭倍勤 于平生 中共党史出版社《彭敏的路桥情缘》;
⑪《绥化站志》“第一篇 车站沿革”61页;
⑫《绥化站志》“第一篇 车站沿革”63页;
⑬《绥化站志》“第一篇 车站沿革”56页;
⑭《绥化站志》“第一篇 车站沿革”57页;
⑮《绥化站志》“第一篇 车站沿革”61页;
⑯《绥化站志》“第一篇 车站沿革”62页;
⑰《绥化站志》“第一篇 车站沿革”66页;
⑱百度百科“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
⑲采访所得;
⑳㉑㉒㉓《绥化站志》“第二篇 运输生产”155页;
㉔㉕《绥化站志》“第二篇 运输生产”165页、166页;
㉖来源于互联网前瞻数据库“绥化市铁路货运量”;
㉗来源于绥化站车务段。
|| 往期回顾
绥化站第1集、第2集
绥化站第3集、第4集
绥化站第5集
绥化站第6集
我的知青生活(上) | 叶柏陶
我的知青生活(下) | 叶柏陶
绥化金家楼往事
策划出品:民革绥化市委
策 划 人:韩鹏宇
友情合作:绥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法律顾问:黑龙江光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