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味道,手抓肉
作者:郑博
都说新疆人的胃是肉养的,拉条子撑的,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因为新疆的马、牛、羊、骆驼等肉畜,大多都是散养的,常在戈壁滩上跑,山梁蹿跳,草原上溜达,“喝的是纯净水,吃的是百草药”,所以肉质醇香鲜美。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绿洲土地肥沃,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小麦生长周期长,面粉的韧性度好,咀嚼筋道。对新疆人而言,炒菜要是不放肉感觉连菜都不会炒了,两天不吃拉条子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胃和习惯造就新疆人民的饮食生活,肉和面就是新疆美食的灵魂,新疆人的地道口味。
以前,听大人说明日要上山吃肉,早早就醒了,天灰蒙蒙地出发,不知道过了多久到了山林间,连绵不断的天山巍峨耸立,松树从山脚下连到了山腰间,野草浸没了膝盖,山泉水顺流而下,大人在靠近山泉水的地方支起了大铁锅。一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哈萨克族大叔分解着一只肥羊,清洗羊肉,放入大铁锅中,加入冰凉的山泉水,点燃松枝枯草,开始煮肉,不一会儿,羊肉浓郁的香味四处飘散,肉熟了,大家在松树下席地而坐。大盆子、大盘子里盛满了香喷喷的羊肉,哈萨克族大叔用小刀把肉切成小块,你一块我一块直接用手抓着大口吃起来,再搭配一盘皮牙子,这就是新疆味道。手抓肉是从哈萨克族中传来的一种羊肉食用法,因用手抓吃,故得名。
新疆人对肉食总是青睐有加,手抓肉都选用上好的羊、牛、马、骆驼肉,冷水下锅,水为山泉水,锅为黑铁锅最好,而非现在的高压锅。水开后去除漂浮在水面上的油沫,少量放盐,文火慢煮,不缓不急,太早肉硬,太迟肉软,要煮得恰到好处。肉要不软不硬,口感咀嚼才够肉味。出锅上盘后加一点皮芽子、盐、浇点肉汤,用手抓着吃肉,无需筷子、勺子辅助。吃完肉,一定要喝肉汤,原汁化原食。手抓肉首选肯定是羊肉,有人喜欢羊羔肉,“没有结婚的羊娃子”肉质鲜嫩;有人喜欢大羊的肉,口感味醇,肉味更香浓。燎肉,是最尊敬的客人吃的手抓肉。将整只羊用火去毛,去除内脏,羊皮焦黄焦黄的,慢火细煮,风味口感上佳。冰碴驹俐肉(山羊),七、八月份,此时的山羊经常爬山,吃各种山草,肉比较紧实、韧劲大油脂少,细润柔滑、口感清爽。
新疆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冬宰的习惯,就是冬天储存冬肉的习俗,宰上几只羊,分割上几十公斤马肉牛肉骆驼肉等,越是自然生长的越是受人们欢迎。手抓肉的品种也就多样化了,有人喜欢吃手抓肉的风干肉,整只羊、马肉、牛肉、骆驼肉风干上些,在冷房子里晾晒几天去除部分水分即可,浓缩保留了原有的肉味,冷水下锅煮熟后慢慢咀嚼更有味道。有人喜欢吃手抓肉的熏肉,马肉、牛肉、羊肉、骆驼肉都可熏制,只是熏制时间略长,熏肉以熏马肉、熏马肠子最好,风味各异。
有一次随朋友到牧民家做客,羊肉在大铁锅里慢煮,人们在毡房里围毡而坐,喝着鲜牛奶与砖茶熬制的奶茶,吃着奶疙瘩、包尔萨克,相互间说着各自的故事,等待肉熟的过程。不知过了多久,主人端着一大盘手抓肉而来。抓起肉大口咀嚼,鲜嫩的肉味,略带着草的清香,略带着焦烧味,一种独特的手抓肉香味,自此以后就被这独特风味与口感而征服,至今仍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生活在巴里坤草原上,结识了许多哈萨克族朋友,也经常与哈萨克美食不期而遇,每逢参加哈萨克族婚礼或者重要节日,都能品尝到正宗的哈萨克手抓肉,手抓肉是招待宾客的上等佳肴。有一位朋友时常挂念婚礼上的马肉,按他的说辞是婚礼上的马肉香香的,味道醇醇的,令人欲罢不能,每吃一口都是幸福的味道。
哈萨克族的手抓肉是新疆味道,即能登大雅厅堂,又能入寻常人家,是新疆人普遍喜欢的美味佳肴之一。新疆人的手抓肉,新疆人的口福。有滋有味的肉,绽放在舌尖上的芳馥。原汁原味的肉,流淌在舌尖上的生活。
在空旷苍茫的戈壁滩,在绿草如茵的草原,在连绵起伏的天山,当月亮爬上半空,一顶毡房,一堆篝火,一盘手抓肉,自然原始唯美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居于室内特有的民族风情,多彩的餐具,装满各类食品,热气腾腾的奶茶,酸甜可口的奶疙瘩,我们相互诉说着往事,当肉香浓郁的手抓肉上餐桌的那一刻,就有了温暖如家的味道,有了感人至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