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天山乡—文艺助力乡村振兴”专栏》丁素红:野人谷记

文摘   2024-08-04 18:00   新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野人谷记


作者:丁素红



市区以北约50余里,沿天山山脉,传有“野人谷”。虽百闻未及亲赴。
农历甲辰年伏月中,余随文学爱好者众,前往之。
临近谷,愈无路。车沿前辙缓行,偶有轮陷,急转向避之。来一空旷地,车停。众遂下,步行前往。


其时,恰逢前夜风雨后,时有云朵蔽日,山风微凉,舒爽怡人。众行百余米,但见山体林立于前,左右两侧亦是。山体高百米,连绵不绝,或浅棕色,或深褐色。崖壁皆有孔洞,大小形态各异,密密麻麻,数不胜数。洞穴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椭圆或无状。进深亦不同,或浅或深,似佛龛,似蜂窝;似鸽笼,似妖塌。目之所及,心中所念皆是境;念无形,幻化有形。林林总总,伴之而行,不禁叹天地悠悠,鬼斧神工。人工雕钻,百不及一。时有两山错峰处,见天之云彩万千状,疑有天人窥野人。及止步,闭目,静心,听风,又似有“野人”呼啸,神秘莫测。
沿山行,无路。地表无坑便是路。漫行谷中,砂砾卵石吻脚。日头时隐时现,山风如影随形。崖壁时有绿草丛生,谷底偶见杨柳桑扎根。


一行人渐分两部。心急者赶景,欲速达谷之尽头一探究竟;爱美者留连,美丽率过客,携浅月,牵红子钰,挽兰花花,另有故乡、凡人及红楼美优伶等众不离左右,登崖壁洞穴,或站,或立;或盘腿,或屈膝;或仰望,或俯视;或远眺,或近观;或呈思虑状,或呈祥和状;或而惊叫,或尔大笑……美及颜,悦其心。万福之态,尽收美镜。倩影多变幻,崖洞之背景则安之永恒。
行至中后段,见一车三人停滞。一男率两女,走走停停。新奇之色浮面。遂搭话,男子曰:早闻野人谷风景奇特,洞穴无数,曾有野人出没,必来探。并大笑曰:未见野人,乃见“一线天”,亦是绝美之景。只见其小跑助力,三两下攀上一大圆石,再纵跳,于石后露头大叫:快来!此处别有洞天!一行两女面露怯色,终未敢攀。其在“一线天”处左顾右盼,上下探索,亦未能攀至高点,遂出。喜悦满足之色溢满脸颊。


余行至其间,忽闻前方呼声。拐过一弯,见谷之尽头,一小众人已至。尽头一树,干粗约一人难环抱之,叶尚丰满。枝丫挂满红绸,证许愿者众多。许是历经疲惫,终达尽头,未见野人侵袭,幸运之至,乃挂红绸许愿罢。待及至树旁,随众人手指处,现一眼清泉出于峭壁缝隙,低洼处一方口承接,又一细管相连引水至下游。水细如小指,亦乃野人谷草木之源。
据传,曾有瀑布形于此,曾有牧民放牧于此。
野人何在?无从考证。
吾等既达,便做野人罢,以应天地之景、野人谷之名。‍


作者简介


  丁素红,笔名冰凌花。中国铁总文联会员,哈密市作协会员,曾任《新疆老年康乐报》、《哈密广电报》特约记者。先后在《人民铁道》、《人民网》、《新疆铁道报》、《新疆都市消费晨报》、《新疆都市报》、《新疆老年康乐报》、《哈密广电报》、《哈密日报》、《哈密老年》杂志、《财富哈密》杂志等发表作品百余篇,并曾获得以上个别媒体征文二、三等奖、优秀奖等。曾任哈密广播电视台栏目剧编剧,作品《瓜乡花木兰》获得播映并好评。曾任乌鲁木齐铁路局《心路历程》一书编辑,哈密四库文书编委之一,任《创业哈密》副主编、任红月亮诗社副主编。

 

END

 

编辑:张芳
责编:邢宝玉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丝路文艺
《丝路文艺》是一本由哈密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网刊,这里有诗和远方,期待您的关注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