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文艺】许小立:土火锅的记忆

文摘   2024-11-24 19:33   新疆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土火锅的记忆
 作者:许小立

每次回巴里坤,土火锅是必吃的一道硬菜,铜制的土火锅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有肉片、有丸子、有夹沙还有洋芋、粉条,重要的食材都有,是童年的味道。大快朵颐后,觉得这土火锅似乎又缺了点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缺。




土火锅是家乡的一道美食,在我的童年记忆里是年三十装仓的压轴大菜。当夜幕拉下,父亲已把土火锅里里外外擦洗干净,虽是陶土的材质,几经使用,它早已褪去本身的粗粝,在肉汤的滋养下,越发细腻起来,闪着黑曜石般的光泽。母亲说土火锅用陶土的才有味道。母亲先用洋芋片、豆腐块垫底,然后再分区域把事先准备好的夹沙、丸子、羊肉片、牛肉片、大肉片、粉条、木耳等依次放进火锅里,最后把羊肉汤浇到土火锅里,火锅算是装好了。然后,父亲小心翼翼地把土火锅端到院子里的长条凳上,再用火钳把早已烧得通红的小煤块一个一个地从火锅中央的烟道投了进去,热量迅速传导到锅身,食材在火锅里滋滋作响,它们经过陶土砂锅的烹制,香气被激发出来,逗得我们姐弟忍不住凑到土火锅跟前伸手想揭开盖子,看汤是否烧开。母亲笑道:“一揭三不滚, 二揭六不滚,三揭永不滚。”我们赶快住手。




做为土火锅的灵魂食材夹沙、丸子,吃起来绵而不烂,是要亲手制作的。丸子的作法很简单,就是把拌好的肉馅团成团,用油炸即可。母亲的办法很简单,右手抓起一小团肉馅,轻轻攥起拳头,轻轻一挤,一个小肉丸就在拇指与食指间形成了,手腕一转肉丸就进到锅里。而夹沙的制作工序有点费时,先将鸡蛋液摊成薄饼,把拌好的肉馅夹在两张鸡蛋薄饼中间,为了使肉馅与上下两层薄饼紧紧粘连在一起,要在鸡蛋饼与肉馅的接触面上刷一层淀粉水。一切准备就绪后,把它切成两指宽的长条,过油即可。

下火锅时再把长条形的夹沙切成小块。母亲是摊鸡蛋饼的好手,鸡蛋液在铁锅里,铁锅在她的手中旋转着,一会功夫,一张圆形的薄饼就出锅了。偶而也会失手,那时我们就有口福了,摊不成圆形的薄饼就分给我们姐弟吃掉,金黄色的饼儿太诱人了。

关于鸡蛋饼,巴里坤有个传说,说一户人家有五个女儿,父亲去打柴时,母亲总是要给他做些鸡蛋饼,但每次制作时就要把这五姐妹打发出去。后来,大女儿发现了这个秘密,跑回家就对她妈说:“妈,灶火里红堂堂,锅里气堂堂,你给我们做了什么好吃的?”“给你爸烙的鸡蛋饼饼子。”母亲看到被女儿发现了,只好给大女儿一张,后来,其他几个女儿都学老大的样子,问她妈妈讨到了一张鸡蛋饼,结果把为父亲准备的鸡蛋饼全吃光了。

父亲很生气,打柴时就把女儿们都带上了,然后把他们扔到山上。姐妹们运气很好,在山上不仅发现了财宝,还找到了回家的路。这户男女主人也为扔掉女儿懊悔呢,见女儿们安全回家,又带来了许多财宝,最终皆大欢喜。年少的我,对这个故事残忍的一面没太在意,而这鸡蛋饼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良好印象。


终于,火锅被端上了桌,就等父亲揭开盖子,开吃。我家四个孩子,两个闺女,两个小子,再加上每年一放寒假就被六叔派到我家玩的堂妹,五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年纪,一会功夫,火锅就被我们吃了个底朝天,食材吃完了,汤喝完了,继续加汤,加肉、加丸子、加夹沙,我们吃的个热火朝天,父母乐滋滋地看着我们吃。


在家乡巴里坤关于土火锅还流传着一个笑话,说有个人从没有吃过土火锅,到亲家家坐客,亲家特地做了个土火锅,端上桌后,大家吃将起来,而这个人有些纳闷:“人家一夹夹出一个肉丸子,我怎么一夹夹出个火蛋子。”原来他是从烟道里夹菜呢。



当我写这篇文章与母亲历数当年土火锅里面的所装食材时,我问道:“放不放带鱼?”母亲说:“当然不会放,带鱼是一道硬菜,那时的生活条件差。”我听得出母亲有点心酸。但在我的记忆里我童年的土火锅里是有带鱼的,比妈妈历数的食材要多。现在回忆起那时的味道,我感觉所有的美味都装进土火锅了,我童年的土火锅里装的是满溢的幸福。







作者介绍



作者介绍:许小立,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哈密市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入选《黄河天山共明月》,偶有作品在哈密市、十三师新星市主题征文中获奖。







编辑:侯光英  ▏责编:邢宝玉

图片来自网络


丝路文艺
《丝路文艺》是一本由哈密市作家协会主办的文艺网刊,这里有诗和远方,期待您的关注与投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