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至31日,博动医疗参加于美国华盛顿举办的第36届美国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2024)。展台进行了μFR®(AngioPlus®,国内注册QFR®)、Acopilot®(IVUS)、CT-μFR(CtaPlus)、OFR®(OctPlus)、UFR®(IvusPlus)的产品展示,吸引近百位海外专家参观展台,并针对博动医疗黑科技进行体验和讨论。大会期间,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名专家分享了基于博动医疗计算生理学系列产品的科研结果及临床应用的案例,深入讨论计算冠脉生理学精准诊疗黑科技。
FAVOR III China子研究临床结果揭露 ①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宋雷教授在大会日程Anatomy-derived Coronary Physiology - 1分享了一项FAVOR III China子研究μFR®指导分叉病变的PCI手术策略,旨在追踪FAVOR III China中入组的分叉病变患者3年入组患者的远期预后。研究中μFR®指导组分叉病变845例,非分叉病变1064例;造影指导组分叉病变858例,非分叉病变1051例,所有随访完成率97%。使用最新一代μFR®对主支和分支血管同时评估,按是否符合μFR®指导分为两组,将主支或分支血管术前μFR®≤0.80,且主支术后μFR®>0.89,分支术后μFR®>0.80作为CUT-OFF标准。在分叉病变患者人群中,3年MACE的发生率在μFR®指导组为11.9%,非μFR®指导组组为18.6%,μFR®指导患者的相对风险下降39%。
与传统造影指导相比,仅针对主支血管的μFR®指导策略可使非分叉病变患者预后获益;当分叉病变人群符合μFR®指导的功能性血运重建标准,即主支或分支血管的术前μFR®≤0.80,且术后主支μFR®>0.89,分支术后μFR®>0.80,患者的远期预后显著改善。
FAVOR III China子研究临床结果揭露②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张晗教授在大会日程Anatomy-derived Coronary Physiology - 1分享了一项FAVOR III China子研究的结果,旨在分析多支病变中μFR®指导与造影指导PCI手术决策的临床预后。在该亚组分析中,多支血管病变患者2066例(μFR®指导组1023例、造影指导组1043例),非多支血管病变患者1759例(μFR®指导组890例、造影指导组869例),共3704例(96.8%)患者完成3年随访。3年随访结束时,在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与造影指导组相比,μFR®指导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改善:3年MACE发生风险降低了35%。
该研究结果表明,与冠脉造影指导的冠脉介入治疗(PCI)相比,μFR®指导的PCI能够更大程度实现完全性功能学血运重建,并改善长期预后。在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这种获益较为显著,在非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中也有相应的潜力。
冠脉生理学对冠脉介入手术初始决策的影响
— FAVOR III China的启示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王浩宇教授在大会日程CAD and PCI Outcomes – 4分享了一项冠脉生理学对冠脉介入手术初始决策的影响:FAVOR III China的启示的讲题。在这项大规模试验中,约有 31% 患者的初始治疗策略与生理学指导策略不一致(如果打算介入治疗的血管离线μFR® ≤0.80,且所有打算延期治疗的血管μFR®>0.80,则将其定义为 “初始 ”生理学一致策略;反之,则称为 “初始 ”生理学不一致策略)。在进行μFR®计算的全部 3,768 名患者中(μFR®组 1891 人,血管造影组1877 人),有 2,601 人(69.0%)为“初始”生理学一致性策略,其中 1,340 人被指定采用μFR®指导PCI手术,1,261 人被指定采用标准血管造影指导策略。初始一致策略的比例分别为 70.9% (1,340/1,897) 和 67.2% (1,261/1,877),在初始治疗策略不一致的患者(31%)中,μFR®引导组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血管造影引导组。与造影指导相比,μFR®指导的 PCI手术对这些患者的长期预后有很大影响。临床研究显示,计算冠脉生理学能够帮助制定术前初始治疗方案,并有效改善临床长期预后。
RWS®技术指导DCB治疗
冠脉小血管疾病的疗效
来自中国上海胸科医院的沈玲红教授在大会日程Drug-coated Balloon Studies – 2分享了一项PEPCAD China SVD研究的事后分析结果,针对评估RWS®在预测药物涂层球囊(DCB)血管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疾病(SVD)的疗效的临床价值。PEPCAD China SVD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的葛均波院士牵头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比较DCB与POBA在治疗SVD中的疗效,此次事后分析目的是博动原创μFR®系统中,基于造影的RWS®技术进一步探讨其在DCB治疗SV后疗效的预测价值。该项研究共纳入了268位患者的276处病变(DCB组181位患者188处病变、POBA组87位患者88处病变)。以RWSmax≥13%或<13%作为分组标准,比较不同RWSmax水平的SVD病变介入前基线RWS®与9个月晚期管腔丢失和12个月靶血管失败的关系。
较RWSmax<13%的病变,RWSmax≥13%的病变的晚期管腔丢失显著更高、出现再狭窄显著更多;RWSmax≥13%与12个月靶血管失败风险增加10倍独立相关;在DCB组中,DCB在降低晚期管腔丢失上的优势仅在RWSmax<13%的病变中被观察到。在基于造影的RWS®指导下,能有效预测DCB在治疗新小血管的病变效果,未来将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新标准。
μFR®的PCI手术规划功能
指导DCB治疗冠脉小血管疾病
来自意大利米兰大学IRCCS蒙齐诺心脏病中心的Stefano Galli教授在大会日程Drug-coated Balloon Studies – 5分享了一项DES-ISR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关于单体位造影的μFR®对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冠脉小血管病变的指导作用。研究收录了134例病例,对其进行术前和术后的μFR®分析。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μFR®>0.90,冠脉小血管疾病患者会有更好预后。与单纯凭借造影指导比较,基于造影μFR®能快速、简单规划DCB治疗新小血管病变。
根据心脏移植患者的冠脉生理学
和斑块易损性的预后评估
来自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医院的Simone Fezzi教授在大会日程Transplantation and Transplant Vasculopathy上带来了斑块易损性对心脏移植患者的最新预后结果。针对2011-2020年间在意大利维罗纳大学医院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心脏移植患者进行μFR®和RWS®分析,总共纳入200条血管、286个节段,对其进行长期的预后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靶血管失败(TVF)。在66个月随访时,RWSmax>13%的TVF发生率比RWSmax<13%的组别高28.3%,RWS®预测TVF的准确率达到84%。
心脏移植(HTx)后使用造影早期检测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变(CAV)具有挑战性:血管内成像具有侵入性,耗时长,成本高。基于造影的μFR®和RWS®技术可以改善纯造影无显著性诊断特征病变的风险分层,但是仍需要进行更大的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验证μFR®和RWS®指导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决策应用价值。
👇关注博动医疗公众号👇
有更多TCT相关精彩临床研究揭幕解读分享
推荐阅读
精彩回顾|华山论剑,剑指精准:亚太专家共同探索计算冠脉生理学
精彩回顾| 人工智能赋能计算冠脉生理学与斑块易损性评估网络研讨会圆满落幕
SOLACI盛会:博动医疗引领冠脉介入技术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