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速递|CT-QFR登顶《Radiology》,远期预后再添新证据:MACE事件独立预测因子

文摘   2024-12-17 13:00   上海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严福华教授团队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Matheson教授团队合作在放射学顶级刊物《Radiology》发表《Prognostic value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derived quantitative flow ratio in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1],旨在验证CT-QFR在冠心病患者长期随访中的预测价值。



研究背景:

在冠心病诊疗领域,精确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性缺血是临床决策的关键。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定量血流分数(CT-QFR)作为一种无创评估冠脉狭窄功能学的新方法,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对其诊断准确度进行了验证。


先前的一项发表在《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IF=12.8)上的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CT-QFR能够与压力导丝测量的血流储备分数(FFR)保持较好的相关性(r=0.79,p<0.001)和一致性(0.00±0.06,p=0.823)。以FFR≤0.80作为冠脉狭窄功能学意义的标准,CT-QFR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2%,87.7%和86.8%。相比于CTA直径狭窄率,CT-QFR诊断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提升(0.92对比0.76,P<0.001)[2]


另一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院士、胡新央院长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涂圣贤教授等在国际顶尖心血管期刊《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maging》(IF=7.5)发表的关于CT-QFR及μQFR的研究揭示CT-QFR在包含分叉、串联和中重度钙化等复杂病变时准确度能达到92%,灰区病变中准确度仍能达到85%。[3]


《Circulation 影像子刊最新发布:博动CT-QFR于复杂病变中小试牛刀》


虽然多项研究均证明了CT-QFR技术的诊断准确度,但其预后价值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CT-QFR在冠心病患者长期随访中的预测价值。


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基于国际多中心CORE320(Combined non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using 320-detector row computed tomography,NCT00934037)研究的数据,共纳入了379名在2009年11月至2011年7月期间接受冠状动脉CTA和SPECT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并在60天内接受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的疑似冠心病患者。CT-QFR基于冠状动脉CTA图像计算得到。研究的主要终点是5年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研究使用Kaplan‒Meier曲线、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和比较CT-QFR与ICA和SPECT心肌灌注成像的联合诊断方法的预测能力。



研究结果:

在本研究完成5年随访的310名受试者中(中位年龄62岁,66%为男性),共有82例患者发生MACE事件。在CT-QFR阳性(≤0.80)的受试者中,无MACE生存率更低(60%(95% CI:51%,68%)对比82%(95% CI:75%,88%),P<0.001),中位无事件生存期更短(3.72年(95% CI:3.42,4.02)对比4.48年(95% CI:4.27,4.67),P<0.001)



1、在基于CT-QFR的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经临床指标校正后的结果显示,CT-QFR(风险比:1.9,95%置信区间(CI):1.0-3.5,P=0.04)和既往心肌梗死(风险比:2.5,95%CI:1.5-4.0,P<0.001)为冠心病患者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在基于ICA-SPECT的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仅有既往心肌梗死史(风险比:2.2(95% CI:1.3,3.7),P=0.003)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2、研究发现CT-QFR与ICA和SPECT心肌灌注成像的联合诊断方法具有相似的预后评估能力。在CT-QFR结果阴性和ICA-SPECT联合诊断结果阴性的患者中,5年无MACE生存率相似(82%对比80%,P=0.45);在CT-QFR结果阳性和ICA-SPECT联合诊断结果阳性的患者中,5年无MACE生存率也相似(60%对比57%,P=0.4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T-QFR与ICA-SPECT在预测MACE的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AUC:0.64(95% CI:0.57,0.70)对比0.67(95% CI:0.61,0.74),P=0.19)。



此外,CTA检查的中位辐射剂量为3.2 mSv(95% CI: 2.8, 3.5),显著低于ICA-SPECT联合诊断的21.7 mSv(95% CI: 17.1, 26.1)(P<0.001),表明了CT-QFR在具备预后价值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3、在先前接受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CT-QFR预测MACE的能力显著降低(AUC:0.44(95% CI:0.34,0.55)对比0.70(95% CI:0.64,0.76),P<0.001),这一结果提示先前PCI会对CT-QFR的预后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接受过PCI的受试者中,ICA-SPECT的AUC显著高于CT-QFR(0.60(95% CI:0.53,0.76)对比0.44(95% CI:0.34,0.55),P=0.007),这一结果提示对于接受过PCI的患者,ICA-SPECT可能是一个更为可靠的预测工具。


研究结论:

这一研究的结果证明了CT-QFR技术作为筛查工具指导冠心病患者临床决策的价值,有助于在患者早期诊断中优化治疗决策,以降低未来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着技术的持续革新,依据Murray定律开发的第二代CT-uFR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升级,能够全自动执行计算流程,将每一例病人的平均分析时间缩短至1.6±0.3分钟,可行性达到93.1%,显著提高了诊断效率,有望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决策提供更为可靠的工具[4]


创新并无止境,精益仍需求精。在2024年EuroPCR大会上,涂圣贤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曲星凯教授联合发布的前瞻性CAREER研究的结果,全自动CT-μFR(无需任何用户交互操作)分析可行性进一步提升为97.2%,准确度仍可达到83.0%。博动医疗始终以“血管介入精准诊疗领导者”为目标,以“技术赋能医学,守护健康生命”为己任,为临床和患者提供更精准、智能的诊疗工具。


EuroPCR 2024| 第一日看点抢先看



参考文献:

1、Li Z, Tu S, Matheson M, 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Derived Quantitative Flow Ratio in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adiology. 2024. https://doi.org/10.1148/radiol.240299

2、Li Z, Zhang J, Xu L,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a fast computational approach to derive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rom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20. 13(1_Part_1): p. 172-175. https://doi.org/10.1016/j.jcmg.2019.08.003

3、Wu X, Wang K, Li G, et,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Angiography-Derived Quantitative Flow Ratio in Complex Coronary Lesions. Circ Cardiovasc Imaging. 2024 Mar;17(3):e016046. doi: 10.1161/CIRCIMAGING.123.016046.

4、Li G, Weng T, Sun P, et al.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fully automatic coronary CT angiography-based quantitative flow ratio.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Computed Tomography, 2024. https://doi.org/10.1016/j.jcct.2024.10.001




向下滑动查看所有内容


推荐阅读






学术速递| 基于Murray 的QFR(μQFR)引导的虚拟 PCI对生理缺血患者的预后价值




学术速递| JNIS子刊:μQFR——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预后评估新利器




中国原创QFR®技术改写欧洲心脏学会临床指南,指导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方面获得I级推荐!


博动医疗科技
欢迎关注博动医疗官方账号。 我们专注于血管介入精准诊疗领域,构建以QFR®、IVUS为代表的计算冠脉生理学精准诊断与腔内影像产品线,产品覆盖全球30+国家和地区,1300+医疗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