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陈良龙教授、罗育坤教授等人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Prognostic Value of Murray Law-Based QFR (μQFR)-Guided Virtual PCI in Patients With Physiological Ischemia》引起了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基于定量流量比(QFR)的虚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PCI术后生理结果的改善相关。基于Murray定律的QFR(μQFR)是一种新的生理评估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效率。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μQFR引导下的虚拟PCI在改善PCI术后预后方面的表现。
研究方法:
这项非常正确的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盲法、随机、对照的优势研究,旨在比较μQFR引导的虚拟PCI与血管造影引导的PCI的临床疗效。在中国4个中心接受治疗的其他受试者被纳入最终研究。
研究结果:
与血管造影引导PCI组相比,μQFR引导虚拟PCI组容易达到主要终点(绝对差异,9.1%[95%CI,4.53–13.76];P<0.001;图3)。pci术后总μQFR中位为0.95(95%CI,0.93-0.97),共有596条(89.5%)血管达到了主要终点(μQFR≥0.90)。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
μQFR引导的虚拟PCI患者中PCI术后μQFR≥0.90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管造影引导的PCI患者。
与血管造影引导的PCI相比,μQFR引导的虚拟PCI具有更好的QFR值,更低的造影剂剂量和x线剂量,支架长度与病变长度对齐也更好。
关于两组PCI后的生理模式,μQFR引导的虚拟PCI组表现出较少的弥漫性疾病,主要是梯度模式。
本研究验证了μQFR引导下的虚拟PCI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验结论:
研究表明,μQFR引导的虚拟PCI策略在生理结果方面优于血管造影引导的PCI策略。μQFR引导下的虚拟PCI策略与较低的对比度和x射线剂量和更合适的支架长度相关。此外,μQFR引导的策略显示了降低pci后残余病灶主梯度发生率的潜力。
QFR虚拟支架技术介绍
虚拟支架植入功能允许医生在术前利用患者的冠脉造影影像,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血管模型。虚拟支架技术也可以为医生提供支架的长度,进远端直径等数据,在这个模型中,医生可以像玩积木一样,尝试不同的支架类型和尺寸,观察它们与血管壁的贴合度、对血流的影响等。这种模拟不仅能够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支架,还能预估手术后的效果,从而在术前就制定出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虚拟支架植入功能,医生可以在术前就完成大部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支架的选择、手术路径的规划等。这不仅节省了手术时间,还提高了手术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术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模拟和预估,手术的成功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推荐阅读
精彩回顾|华山论剑,剑指精准:亚太专家共同探索计算冠脉生理学
学术速递| JNIS子刊:μQFR——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预后评估新利器
计由心声——2024《最新版慢性冠脉综合征(CCS)管理指南》 影像与功能学临床应用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