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趋严,私募行业“扶优限劣”加强。截至2024年1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0289家,相较2023年底的21625减少6.18%;管理基金数量144155只,相较2023年底减少5.83%;管理基金规模19.91万亿元,相较2023年底减少3.26%。2024年以来监管趋严,新备案管理人数量大幅减少,基金数量和基金规模均呈现走低趋势。具体来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000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7633只,存续规模为5.21万亿元。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数量同期减少469家,存续私募基金数量同期减少9625只,基金存续规模相较去年年末减少5086.84亿元。
2024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2024年年初至2月上旬,市场因风险情绪下行,5月下旬至9月下旬再次开启阴跌,10月8日大盘高开后快速走低,11-12月大盘表现偏震荡。具体来看,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中证A500年内涨幅超过10%,分别为15.42%,14.68%、13.23%和12.98%。从债券市场来看,2024年的债券市场呈现整体牛市,利率大幅下行。截至2024年末,10年国债利率为1.68%,较上年末的2.56%下行了88 bp;30年国债利率为1.91%,较上年末的2.83%下行了91bp;1年期国债利率为1.08%,较上年末的2.08%下行了100bp。大宗商品方面,1-5月份以铜为首的有色金属大涨,带动商品指数走高,但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逆转了这一波上涨,6-9月商品整体回调,其中黑色领跌。9月末出台的一揽子刺激政策带来了经济乐观预期,商品迎来一波反弹,但四季度再度缓慢下跌。全年南华商品指数收跌1.26%,其中黑色跌幅最大,达21.12%,能化下跌6.65%,农产品下跌2.05%,仅南华贵金属及南华有色金属分别上涨25.78%和4.76%。
2024年宏观策略拔得头筹。总体来看,各指数2024年来均录得正收益。其中,宏观策略以17.92%的收益年内领跑,指数增强策略年内收益14.46%紧随其后,管理期货以7.29%的年内收益位居第三。宏观策略之所以能在2024年大放异彩,关键在于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冲突所塑造的独特投资环境,为宏观策略精准捕捉市场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2024年指数增强策略受市场表现影响,2024年指增策略今年以来的收益排名所有私募策略第二,300指增、500指增、1000指增相较于基准均取得了超10%的超额收益。
2024年对私募管理人来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一年除了难还是难,年初微盘股踩踏让很多人的量化信仰都崩塌了,不少私募管理人甚至投资者都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是随着924行情提振了市场活跃度,私募管理人也迎来了信心重塑时刻。2024年是资产配置的大年,宏观策略大放异彩。得益于境内外底层资产的低相关性,专注于多资产、多工具、多市场资产配置的宏观策略迎来业绩爆发的一年。展望2025,随着监管升级,注销登记的管理人数量不断增多,未来私募管理人的注销速度远超新增速度。此外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认识更加充分,以及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私募基金这个行业中,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头部管理人的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私募基金的策略表现会继续呈现分化态势,既有业绩亮眼的佼佼者,也有黯然离场的失意者。在低利率环境和结构性行情下,私募管理人应持续加大投研投入、保持策略迭代,特别是策略精细化的管理,努力在不同市场中保持业绩稳定性和风格适应性,不断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1.1 股票市场:先抑后扬,经历了诸多波动和不确定性
2024年年初至2月上旬,市场因风险情绪下行,5月下旬至9月下旬再次开启阴跌,10月8日大盘高开后快速走低,11-12月大盘表现偏震荡。具体来看,上证50、沪深300、创业板指中证A500年内涨幅超过10%,分别为15.42%,14.68%、13.23%和12.98%。
2024年A股市场先抑后扬,经历了诸多波动和不确定性。2024年初起,A股开始逐渐走弱,1月“雪球产品”暴雷传闻和市场下跌同步发生,引发了一定恐慌情绪,非理性交易行为进一步加剧市场下跌。随着2月6日中央汇金宣布扩大ETF增持范围,A股市场开始触底反弹。随后一系列积极因素进一步修复市场预期。5月下旬起,A股市场开始震荡下行,5月制造业PMI意外跌至50%以下,市场期待下调的6月MLF利率及LPR报价均维持不变,均对市场带来一定影响。市场对于小盘股退市风险的担忧持续发酵,部分小盘股持续下跌。三季度市场交投情绪低迷,但9月24日起,宽货币、稳楼市、提内需等一系列政策利好落地,重振市场信心,推动股市快速反弹。四季度A股市场高开后震荡波动,受内外因素影响,调整至10月中下旬后反弹,11-12月整体偏震荡,年底风格切换为大盘价值占优,防御型策略占主导。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绘制,统计日期:2024-12-31
数据来源:云通Power基金投研平台
从大类资产比价指标看,股市早已体现较高的性价比。股债性价比指标呈现出W型的态势。这一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2024年的前五个月以及“9·24”行情期间。特别是在4月15日,即新“国九条”政策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以高股息为特征的中字头股票表现尤为突出,引领市场反弹。而“9·24”的政策超预期提振了市场情绪,叠加估值存在反弹空间,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权益市场仍处于估值低位,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截止12月31日,沪深300股债利差为6.02%,近10年均值为4.86%,当前处于过去十年较高位置,高于86.04%时刻。沪深300股息率溢价1.42%,近10年均值为-0.43%,当前处于过去十年较高位置,高于99.58%时刻。
数据来源:云通Power基金投研平台
数据来源:云通Power基金投研平台
自2024年初以来,Barra风险因子的表现呈现出分化的态势。其中,市值因子在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调整之后,近期呈现出复苏迹象并开始逐步上升。盈利因子在各类风险因子中表现也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动量因子在经历了短期的回调之后,也显示出了回升的趋势,而流动性因子和波动性因子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自2024年初以来,Barra风险因子的表现呈现出分化的态势。其中,贝塔与波动性因子延续2022-2023年敞口收益,2月回撤后,高相关性股票重夺优势,国庆前后盈利显著。低波动性股票全年扩大对高波动性股票优势,低波红利、央企红利、中特估等风格突出。动量因子上半年表现优异,下半年震荡下跌,但仍维持强者恒强特征,符合预期。价值BP因子延续2022年以来良好走势,高BP率行业多为银行、地产、钢铁。1-2月,市值与非线性市值因子向下暴露组合大幅回撤。中盘股二季度结束震荡,三、四季度恢复正常。流动性因子维持过去两年趋势,盈利收窄。杠杆与盈利能力因子2024年波动放大,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显著。
数据来源:云通Power基金投研平台
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31个行业中有21个行业年内实现上涨,其中银行和非银金融涨幅超过30%,分别是34.39%和30.17%,此外还有7个行业涨幅超过10%,分别是通信、家用电器、电子、汽车、商贸零售、交通运输和公用事业。此外,医药生物、农林牧渔、美容护理三个行业领跌,年内跌幅分别为14.33%、11.58%和10.34%。
数据来源:iFind,云通数科绘制
1.2 债券市场:整体走牛,关注宏观与政策变化
2024年的债券市场呈现整体牛市,利率大幅下行。截至24年末,10年国债利率为1.68%,较上年末的2.56%下行了88 bp;30年国债利率为1.91%,较上年末的2.83%下行了91 bp;1年期国债利率为1.08%,较上年末的2.08%下行了100 bp。
从债市收益率走势来看,全年整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24年年初至4月中旬,“资产荒”为行情主线,资金对长债配置需求较高,驱动债市快速走牛。由于长债收益率下行速度较快蕴含一定利率风险,4月末至9月中旬,央行多次“喊话”提示长债风险,政策与市场博弈,债市收益率波动下行。“924”一揽子利好政策点燃权益市场,赎回压力下债券市场在9-10月份陷入震荡。
随后11月底在特朗普交易、化债政策等的驱动下债市逐渐走强。再叠加“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市场提前定价2025年降准降息预期,年末债券收益率不断突破历史低位。
受经济温和复苏、货币政策宽松以及市场供需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25年债市整体收益率将继续呈现下行态势。利率债可能进入“1%时代”,信用利差也将保持低位。债市整体收益率下行背景下,市场波动率或将加大,由于票息收入大幅减少,配置盘将面临严峻压力,并可能转向交易策略。在此基础上,交易策略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变化。
图:2023.12-2024.12重要债券指数收益率
数据来源:云通Power基金投研平台
截至目前,我国上市期货、期权品种累计达到146个,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建材、航运和金融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领域。2024年我国上市了15个期货、期权品种,期货市场的产品生态不断丰富。
2024年全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77.29亿手,累计成交额为619.26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08%和增长8.93%。分交易所看,2024年全年,上期所累计成交额为202.57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32.71%,同比增长33.89%;上期能源累计成交额为31.37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5.07%,同比下降12.64%;郑商所累计成交额为85.15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3.75%,同比下降33.69%;中金所累计成交额为190.93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30.83%,同比增长43.37%;大商所累计成交额为98.35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5.88%,同比下降13.44%;广期所累计成交额为10.89万亿元,占全国市场的1.76%,同比增长78.68%。
特朗普在202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并将在2025年重返白宫,其主张的关税政策将使得中美贸易摩擦进入新阶段,导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增加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在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下。国内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利好大宗商品需求。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恢复尚需一定时间,大宗商品普涨格局难现,预计市场将出现结构性行情。此外贵金属黄金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避险属性凸显,预计价格将稳步上扬。
图:2024年国内期货交易所成交量(百万手)
图:2024年南华商品指数涨跌幅
本文为《2024年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年度报告》节选,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原创报告获取】获取完整版PDF
2.1 监管趋严,私募行业“扶优限劣”加强
2024年以来监管趋严,新备案管理人数量大幅减少,基金数量和基金规模均呈现走低趋势。截至2024年12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0289家,相较2023年底的21625减少6.18%;管理基金数量144155只,相较2023年底减少5.83%;管理基金规模19.91万亿元,相较2023年底减少3.26%。
具体来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000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87633只,存续规模为5.21万亿元。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数量同期减少469家,存续私募基金数量同期减少9625只,基金存续规模相较去年年末减少5086.84亿元。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2083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55415只,规模14.30万亿元;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管理人7家,私募资产配置类基金22只,规模51.59亿元;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199家,其他类私募投资基金885只,3853.75亿元。
图:2024年私募基金存续情况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云通数科整理
表:私募基金全市场存续情况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云通数科整理
表:证券类私募基金存续情况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云通数科整理
2.2 年内新增备案49家证券类管理人
中基协数据显示,2024年年内,1-12月,每月备案私募证券类管理人数量分别为7家、1家、1家、5家、2家、5家、6家、6家、3家、0家、6家和7家,值得一提的是10月单月无私募证券类管理人成功备案。2024年以来,共计备案167家私募管理人,其中私募证券类管理人49家,私募股权创业管理人47家。
表:近一年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备案情况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云通数科整理
2024年以来通过备案的49家私募证券类管理人,月均新增不到4家。从2024新私募登记的月份来看,8月份私募新规之前登记的有27家,占比55.10%;新规之后的8-12月登记新私募22家,占比44.90%。新增成员专业度的进一步提升,行业优胜劣汰的不断提速,将有助于私募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未来管理人要“凭真本事吃饭了”。
从新私募通过的月份来看,1月份是新私募的高峰期,足足登记了7家新私募;7月、8月、11月则是年内次新高,分别登记了6家新私募;10月份则是爆冷,新增登记的新私募为0家。
从新私募的注册地来看,2024年江苏南京新增备案最多,有8家新私募的注册地在南京,此外,上海、深圳、北京、成都、广州、无锡、珠海等地区新私募较为集中。常州市、海口市、杭州市、三亚市、厦门市、苏州市则各有1家新私募。
表:2024年新备案证券类私募管理人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 CHFDB 统计日期:2024-12-31
2.3 行业出清加速,逾1500家机构注销
私募行业的“优胜劣汰”进程正在加速。2024年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登记的现象仍然显著,逾1500家机构注销。其中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有518家,12个月无在管成为新增的注销原因。自2023年起,中基协加大了对私募行业的监管力度,对部分违规的私募基金进行处罚,甚至注销了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2023年全年有2537家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其中证券类私募管理人有730家。
在2024年,中基协共发布了533份纪律处分书,相较于2023年有所增加。其中,针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纪律处分有161份,而针对私募基金高管人员的纪律处分为372份。具体来看,处罚的主要原因集中在几个“高发区”:内部控制不达标、承诺保本保收益、未能依照合同规定向投资者充分披露信息,以及违反专业化经营原则等违规行为。此外,2024年以来,挪用基金资产和从事与私募基金管理无关的业务也成为私募机构频繁被处罚的原因。
随着私募基金行业的迅猛发展,从初期的无序扩张到如今的激烈竞争。在这一过程中,不少私募基金在资金募集、投资研究和合规管理等方面面临重大挑战。伴随着“劣币”加速出清,新增管理人质量持续提升,私募必须苦练“真本事”,在合规与投研方面双向发力。
图:2018.12-2024.12私募管理人注销情况
数据来源:基金业协会,云通数科整理
2.4 部分私募规模跃升显著,黑马频出
在私募新规收严,管理人备案难度加剧的同时,也有不少管理人年内规模跃升显著。其中北京国丰兴华、上海量派投资和上海磐松为年内首次新晋百亿私募。
国丰兴华于2024年1月8日完成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成立于2023年12月,由新华保险旗下新华资产和中国人寿旗下国寿资产各出资500万元联合设立,两者占股各为50%。该公司仅成立4个月,就完成从0到百亿元的跨越。
上海量派投资在2024年6月的规模为20-50亿,于2024年10月规模首次达到100亿以上,规模从中大型提升至百亿级仅花了4个月。量派私募的两位创始人,首席投资官孙林和首席技术官余航,均有着丰富的海外知名量化机构从业经历。量派产品线丰富,包含指数增强、中性策略和量化CTA策略。量派投资以量价模型为主导,并搭建了多样化模型。
磐松资产7月新晋百亿私募,成立于2022年,是一家专注于股票量化策略的管理人,专注于长周期预测的研究,采用系统性投资策略,实现A股的价值投资,主要策略包含指数增强、股票多空、市场中性、期货套利等。磐松作为国内专注低频的量化私募,给国内的量化生态带来了不小的变化,特别是其推出管理费和业绩报酬只收其一的收费模式,备受投资者欢迎。磐松率先大规模采用中性策略只计提业绩报酬,指增产品只计提管理费的模式,打响了私募降费的第一枪。
表:2024年证券类私募管理人规模增长红榜
2.5 证券类基金托管数量显著下降
2024年券商系托管人托管证券类私募基金合计超5000只。2024年证券类私募基金托管前二十与2023年底相比,托管数量显著减少。我们认为,主要是2024年下发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对私募证券基金的初始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门槛提出明确要求,监管严格排查“帮忙资金”。
从具体数据来看,排名前两位的券商托管机构年内新增托管数量均超过1000只,分别是国泰君安和招商证券。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分别托管912只和611只位列第三和第四名,以上券商年内新增托管数量超过500只。我们推测,未来证券类私募基金的托管规模将继续维持,但托管数量还会进一步减少。
表:证券类私募基金新增托管数量排名
2.6 百亿私募仍是券商代销渠道“主力军”
随着年中“商业银行不得代销私募基金”的消息流出,券商日益成为私募基金重要的代销机构。有机构统计,银行、券商占私募渠道的约80%,当然也有部分私募以直销客户为主,第三方和资管机构也占有一定比重,各类机构和渠道有着各自的资金性质和特色。因为规模数据我们无从查证,只能代销数量来看,榜单上的私募管理人主要以百亿级和中大型管理人为主,上架的策略主要以量化指增为主。
从年内代销数量来看,截至12月末,通过券商渠道代销的私募管理人,2024年代销数量超过10只的管理人共计31家。
代销上架基金数量排名靠前的两家为百亿私募,分别是上海宽德和上海衍复,其中宽德代销数量为85只(可能存在同一产品不同份额的重复计算)。衍复投资和博普资产紧随其后,分别代销42和32只。31家年内代销数量超10只的私募管理人中,17家为百亿私募,由于产品线及投研投入的优势,百亿私募整体处于代销队列的领先位置并不意外。同时,量化私募持续发力,虽然年初受到小盘股踩踏冲击,但新上架量化基金劲头不减,其中不乏百亿量化私募,如宽德、衍复、量派、思勰等。
随着监管对于私募基金交易的监控更加规范化。“强者恒强”趋势愈发明显,头部私募管理人代销数量仍然可观。特别是2024年颁布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对私募管理人在公司运营、产品募集、投资管理、信披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要求,短期看这让中小私募的生存受到不少挑战。
表:2024年代销上架数量超过10只的私募管理人榜单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 CHFDB 统计日期:2024-12-31
2.7 百亿私募缩减至83家
2024仍是私募规范化调整的一年,存续私募管理人规模与数量仍在减少,但其中也不乏亮点。根据中基协数据,截至2025年1月10日,目前国内证投类百亿私募目前为83家(剔除股权类私募管理人),2024年百亿私募数量迅速缩减,相较2023年年底的101家整体减少18家。其中,北京量派投资、上海磐松、上海波克、北京国丰兴华为2024年内新晋百亿管理人,同时相较2023年底,25家私募管理人退出百亿队列。
从2024年以来备案基金数量来看,上海宽德备案94只基金排名首位,银叶投资备案64只位列第二,世纪前沿2024年以来备案62只基金排名第三,同时也有16家百亿私募年内并未新发行新基金。
2024年市场环境充满变数,有部分私募管理人年内管理规模出现“大跳水”,部分网红私募走下神坛;也有部分私募2024年逆袭成功,在2024年中规模取得了明显增长。在存量博弈的环境下,私募管理人想要提升管理规模实非易事,除了自身投研能力及策略容量以外,还会受市场风格、募资渠道、品牌知名度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
表:2023.12-2024.12中国私募管理人规模分布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整理
表:证券私募管理人历史规模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整理
表:百亿证券私募名单(剔除产品规模是股权类的私募机构)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 可上下滑动查看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红色标注为百亿量化私募
83家百亿私募(剔除股权类私募管理人)中有36家管理人为量化私募,30家管理人年内有业绩更新且均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为12.42%。整体来看,在市场分化行情持续演绎、中小盘风格调整的背景下,特别是924行情以来主观多头策略年内优势显现,否极泰来。
从规模来看,量化巨头的位置依然不可撼动,面对量化超额的衰减以及行业拥挤度,量化行业的头部化趋势愈演愈烈,规模和人才不断向头部集聚。其中,幻方量化、九坤投资、衍复投资和明汯投资规模均在500亿元以上宽德资产、灵均投资目前规模处于为400亿元-500亿元之间,诚奇资产规模处于300-400亿元之间,黑翼资产、世纪前沿、天演资本规模也均超过200亿元。
表:百亿量化私募管理人年内业绩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选取2024年内有业绩披露的基金计算平均收益
本文为《2024年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年度报告》节选,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原创报告获取】获取完整版PDF
2024年A股市场行情总体呈现先抑后扬的格局,经历了冲高回落再反弹并大幅震荡的过程。4月,新“国九条”发布,旨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对A股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股市迎来第一波上涨。然而,市场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出现回落,直到9月迎来关键转折点。
9月24日,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召开,宣布了一系列金融政策举措,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为市场注入了强劲动力。紧接着,9月26日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并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10月8日,发改委明确将“提振资本市场”作为增量政策的五大方向之一。这些政策的密集出台,成为市场反转的核心驱动力。
自9月24日起,A股市场迎来大幅反弹,10月8日,上证指数盘中创下年内最高点3674.40点。市场情绪也由之前的悲观转向积极,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市场日成交额快速放大,10月8日更是创出了3.48万亿元的历史极值。尽管年末市场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调,但全年主要股指仍录得年度上涨。全年上证指数上涨12.67%,深证成指上涨9.34%,创业板指上涨13.23%,沪深300指数上涨14.68%。
总体来看,各指数2024年来均录得正收益。其中,宏观策略以17.92%的年内收益位领跑,指数增强策略年内收益14.46%紧随其后,管理期货以7.29%的年内收益位居第三。
表:2024年各指数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表:2024年各策略指数收益涨跌风向标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2024年,私募策略业绩呈现出显著分化态势。在众多策略中,宏观策略、指增策略和管理期货策略脱颖而出,分别以17.92%、14.46%和7.29%的年内收益位列前三,其中宏观策略更是以卓越表现领跑全市场。宏观策略之所以能在2024年大放异彩,关键在于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冲突所塑造的独特投资环境,为宏观策略私募基金精准捕捉市场机遇创造了有利条件。与股票多头、管理期货、债券策略等专注于单一资产的策略不同,宏观对冲策略不受资产种类限制,能够灵活地在股票、债券、外汇以及大宗商品等多个资产类别之间进行配置,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盈利能力。
图:2024年私募不同策略业绩指数累计收益率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表:2024年私募市场不同策略业绩指数表现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无风险收益率为3%,下同
3.3 全市场云通私募星级评价指数
截止2024年12月31日,云通对符合评价规则的5348只私募基金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规则,对于每个基金的星级评定,我们采用了收益指标、风险指标、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以及两个特色指标来综合评价基金业绩表现,且针对不同策略的基金选取的评价指标也不尽相同。考虑到国内私募证券类基金成立时间普遍较短,云通目前对私募基金进行一年期、两年期和三年期的星级评价,采用动态计算的权重将这三个区间的星级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得到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图:星级指数分布图
图:云通私募星级指数业绩走势图
表:2024年云通私募基金评价概览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表:2024年部分新晋五星绩优基金
我们选取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私募基金作为有效基金样本来观察各策略累计收益的分位数水平。
选取有效样本的条件:
(1)成立一年以上:即基金在2023年12月1号以前有净值数据;
(2)当月有净值披露:基金在2024年12月份有净值披露;
(3)非结构化基金;
(4)非单账户。
表:2024年以来分策略私募基金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3.4.1 指数增强策略
2024年指增策略今年以来的收益排名所有私募策略第二,300指增、500指增、1000指增相较于基准均取得了超10%的超额收益。从指数平均涨跌幅来看,私募300指增的年内收益为25.58%,私募500指增的年内收益为15.60%,私募1000指增的年内收益为14.38%。
2024年总体来看,A股呈现“双底”形态,大盘、价值指数占优。2024年上半年大盘指数结构性调整十分明显,大盘蓝筹股表现较好,而中小盘股普跌。2024年开年小微盘的快速回撤,导致了小微盘风格上的量化策略集体调仓,引发流动性危机与进一步的回撤。直到2月初国家队买入小盘ETF,证监会换帅后,小微盘股的危机才得以缓解,指数呈现出V型反弹,时间持续到了3月中旬,在4月至9月中旬中,市场出现了红利资产抱团的格局,最后红利资产也开始补跌,这在9月中下旬形成了第二个底部。随后便是“9.24”增量行情,各大指数再次触底反弹,成交额大幅上升,市场交易情绪高昂,10月至今,指数再次进入了震荡期,中小盘指数相较于大盘指数更加活跃。
从数据上看。截止2024年12月底,有效样本中指数增强策略总体平均收益率为13.43%,中位数收益率为11.59%。大部分指数增强产品的收益率集中在[8.71%,17.33%],得益于9月之后权益市场的大幅反弹,指增类策略在去年表现最好,有超过90%以上的产品能够取得正收益。
图:2024年指数增强策略累计收益率走势图
图:2024年指数增强策略基金年度收益分布直方图
图:2024年指增策略基金展示
图:2024年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指数统计情况
图:2024年指数增强策略业绩统计(等权平均)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图: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月度收益统计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2024年,沪深300上涨14.68%,中证500上涨5.46%,中证1000上涨1.20%。从年初至今的整体表现来看,指数增强策略基金均值为13.43%,正收益比例为97.03%。具体来看,指数增强基金在1月市场整体弱势的情况下表现不佳,收益均值为-8.28%,仅2.53%的基金能够取得正收益。在2-4月市场回暖的情况下,指数增强基金也取得了正收益,5月至8月各个指数震荡下跌,指增基金再次下挫,6月仅3.06%的指增基金能够取得正收益。9月是指增策略的一大转折,各大指数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快速反弹,收复“失地”,指增策略在本月中的平均收益达到了15.01%。10月后,由于市场成交额与波动大幅回暖,超额重回到舒适区,这让指增策略继续强势反弹,在震荡行情中取得了一定的超额,10月有超过9成的指增产品取得了正收益,11月有近八成的指增产品取得了正收益,12月亦有超过八成产品收益为正。
图:2024年300、500、1000指数增强策略基金收益情况
数据来源:云通数科CHFDB,统计日期:2024-12-31
在收益端相差较大,300指增要显著优于500指增,500指增又要优于1000指增。具体来看,300指增年初至今的均值为25.58%,正收益比例为100%;500指增年初至今的均值为15.60%,正收益比例为95.12%;1000指增年初至今的均值为14.38%,正收益比例为96.97%。
本文为《2024年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年度报告》节选,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原创报告获取】获取完整版PDF
2024年对私募管理人来说也是跌宕起伏的一年,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一年除了难还是难,年初微盘股踩踏让很多人的量化信仰都崩塌了,不少私募管理人甚至投资者都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是随着924行情提振了市场活跃度,私募管理人也迎来了信心重塑时刻。这一年对协会发布了运作指引,对私募管理人在公司运营、产品募集、投资管理、信披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要求,中小私募的生存门槛进一步提高,未来私募路在何方?慕强是人性,资本市场从来都是强者恒强,弱者愈弱,大型私募机构备受追捧,而中小私募机构无人问津的局面从未改变。这一年我们看到有些网红私募跌下神坛,投资者对明星私募和明星基金经理纷纷“祛魅”,对明星祛魅,对单一赛道祛魅。但我们也看到,有私募管理人靠着在关键窗口期的稳定发挥或者出色把控,力挽狂澜,受到投资者追捧,迎来规模暴增。这一年我们看到太多的人离开,也看到不少新面孔加入,优胜劣汰一直都是私募行业的丛林法则。
2024年依然是以权益为代表的风险资产收益领先的一年,全球权益资产在2024年均获得了正收益。A股市场整体先抑后扬,经历了诸多波动和不确定性。资产收益出现明显两级分化,从市值角度看,大盘风格明显强于中小盘,但微盘依然引领市场涨幅。红利指数褪去光芒,价值风格一枝独秀。从私募基金的整体业绩表现来看,2024年宏观策略以17.92%的年内收益位领跑,量化多头以年内14.46%收益紧随其后,CTA以7.29%的年内收益位居第三。这一年量化股票策略经历了几轮惊心动魄的冲击,其实历史上每一次极端风格的演绎对于量化管理人都是极大的考验,投资者对于量化策略的尾部风险也有了深刻理解。2024年是资产配置的大年,宏观策略大放异彩。得益于境内外底层资产的低相关性,专注于多资产、多工具、多市场资产配置的宏观策略迎来业绩爆发的一年。展望2025,在全球经济周期错位的大环境下,全球秩序和格局可能会被打破甚至重塑,宏观策略或许能够继续发挥大类轮动的优势,识别资产价格的失衡错配现象,发掘资产间波动关系,通过多空结合,从而取得喜人的超额收益。
展望2025,随着监管升级,注销登记的管理人数量不断增多,未来私募管理人的注销速度远超新增速度。此外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的认识更加充分,以及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私募基金这个行业中,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头部管理人的集中度也会进一步提升。私募基金的策略表现会继续呈现分化态势,既有业绩亮眼的佼佼者,也有黯然离场的失意者。在低利率环境和结构性行情下,私募管理人应持续加大投研投入、保持策略迭代,特别是策略精细化的管理,努力在不同市场中保持业绩稳定性和风格适应性,不断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市场向来是严苛和残酷的,对于私募管理人而言,要想出人头地或者更上一层楼,要么苦练水平,提升投研能力,从收益曲线上求突破;要么选择新的赛道,比如出海,注重投资策略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投资者认可度持续提升的情况下,不断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和服务,做好负债端管理。对投资者来说,都希望私募管理人既能做得出Alpha,又能跟得上Beta,未来Alpha一定是越来越稀缺,也是越来越贵的。未来,如何做到更加有效的分散配置和更加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将会是每一位投资者也是机构从业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即使没有了底层基金的Alpha,也要能通过资产配置给客户创造出Alpha,这才是资产配置或者未来财富管理业务的真正护城河。
- End -
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本公众号并转发
本文为《2024年中国私募证券基金年度报告》节选,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原创报告获取】获取完整版PDF
如有疑问,扫码联系云小通
【云通动态】
【云通动态】冯美云:源于场景,始于数据,终于价值——基金配置领域的思考和实践
【云通动态】蒋伟伟:百亿量化私募表现出彩,规模扩张较往年提速
【云通动态】2023年云通数科第六届“云+FOF”生态圈共建峰会圆满结束!
【绩优基金榜单】
绩优基金4月榜单:转向AI赛道,宏利基金王鹏成年内绩优榜单“常客”
绩优基金3月榜单:深挖科技,“网红基金”诺安积极回报杀回来了!
绩优基金2月榜单:TMT板块走强,万家基金莫海波狂揽权益榜单
【超重磅】2023绩优基金年度榜单发布:大涨58.56%!北证主题加持下的公募主动权益冠军顾鑫峰!
【私募基金月报】
【私募基金4月报】监管收严大幅注销私募机构,百亿私募格局变化大
【量化月报】
【公募量化4月报】Alpha的获取难度上升,超额收益正逐步收敛
【公募量化月报】新亮点,首批科创100指增和中证A50指增注入新鲜血液
【公募量化月报】中证1000指增有望笑到最后,哪位基金经理笑得最好年末拭目以待
【云通基金经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