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FOF为什么不能服众了?

财富   2024-12-09 15:58   上海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前两天公众号Tom真不想你踩雷发布一篇文章阐述了当下对私募FOF的看法,指路👉私募FOF没有未来,虽然强调只是针对市场化对外部投资者募集资金,再将资金投资于各基金产品的那部分私募FOF,但也引起了不少业内的共鸣。

2021公募FOF因为“天然的分散化、抗风险性”迅速吸粉,而私募FOF相较于公募FOF,因为“投资范围更为广泛,适应高净人群”而被热捧,火力出圈。

然而这两年的FOF“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公募FOF业绩不理想的同时,私募FOF叠加暴雷的信任危机,更是水深火热。

从下图私募FOF新发基金也能侧面佐证,2021年新发基金达到高点后每况愈下,俨然就是大家对FOF祛魅的过程。

统计日期截至2024-11-30

做不出业绩是原罪(不排除幸存者偏差的可能)。

从今年以来单月的业绩来看,私募FOF业绩属于“中游学生”,无功无过。

然而,“无功无过”,在投资中也算是“过”的一种。

图:2024年私募FOF策略指数业绩走势(截止日期:2024-11-30)

图:2024年私募FOF策略指数业绩走势(截止日期:2024-11-30)
从我们跟踪观察的样本来看,选取有效样本的条件:

(1)成立一年以上;(2)当月有净值披露:基金在202411月份有净值披露;(3)非结构化基金;(4)非单账户。

图:2024年私募策略业绩分位数情况(截止日期:2024-11-30)

截至202411月底,有效样本中FOF总体平均收益率6.06%,中位数收益率4.52%,在2024年有净值披露的基金中,96.02%的基金取得了正收益,排在所有私募策略的中间档。

图:2024年私募FOF策略指数基金收益散点图(截止日期:2024-11-30)

图:2024年私募FOF策略指数基金收益分布直方图(截止日期:2024-11-30)

从近五年的FOF业绩来看,不排除市场行情的影响,截至今年9月底,无论是公募FOF业绩还是私募FOF业绩,整体是开倒车的状态。然而,来到11月末,经过9月底10月初的一波利好提振,私募FOF反弹劲头相比公募FOF更足。

统计日期截至2024-09-30

统计日期截至2024-11-30


私募产品业绩乏善可陈的同时,倒影出的是私募FOF管理人的窘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证券类私募管理人中,主策略为FOF策略的管理人共97家,规模在5亿以上的管理人只有27家,占比仅为28%

图:97家主策略为FOF策略的管理人


小私募很伤。

小私募的困境总是不言而喻的,或许每家初创私募都有着做大做强的抱负,但显然事实是很残酷的。

各家私募机构比拼的一方面是投研和策略的实际产出以及业绩表现,另一方面比的就是市场团队的专业性,可以帮助渠道去筛选更符合资金属性需求和市场环境的策略产品。随着私募行业发展的进一步成熟,私募管理人的长期发展除了业绩之外,品牌、营销等软实力也十分重要。

多数初创私募都是做策略出身的,初期可能是策略+技术成立一家私募,满腔热血但只懂埋头研究策略,“两耳不闻窗外事”对策略之外的事情,比如当下市场客户需求,产品条线布局,合同条款设置、私募新规调整等不是很清楚。

大部分人都单纯地觉得把策略做好了就可以,业绩抗打就酒香不怕巷子深,实际上市场对小私募的要求更为严苛,如果市场超额平均水平在15%那么初期小私募在行业内有所声量,可能超额要做更多。

另一方面不争的事实是,市场对大私募的容错率是远高于小私募的,如果一些投资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小私募,不管是由于行情影响还是策略本身,收益不符合投资者预期,一小步的行差踏错可能就意味着永远失去这批客户了。

业绩不好是原罪,但是仅仅业绩好又是不够的。

做投资本质就像做厨子,你要做出好吃的菜,但你又不可能做出所有人都爱吃的菜,投资者有自己的“预期”。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头部管理人,也有自己的焦灼。

(1)华软新动力,曾经风光无限的百亿FOF,一朝踩雷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之后在私募频繁暴雷的情况下,逐渐演化出整个私募行业的信任危机。

在暴雷之前,华软新动力可以说是私募FOF管理人中“舍我其谁”的存在。华软新动力在多只百亿量化私募中曾是其前五大投资人,比如16年投资九坤,17年投资致诚卓远、锐天,18年投资量锐,19年投资天演,20年投资星阔等。代表基金华软新动力稳进FOF一号作为拳头产品历史业绩也是可圈可点的。

202311月暴雷后的冲击下,2024年以来规模,在百亿上下横跳,截至12月初,基协数据显示当前规模不足百亿。

(2)上海新方程,新方程是好买财富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02月,20144月首批完成备案,管理规模一度超过百亿。

法定代表人乐嘉庆担任首席投资官,乐嘉庆是复旦大学硕士、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金融EMBA20年金融从业经历,曾任信托公司投资部经理、华安基金管理公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国内最早对私募进行系统化研究的资深人士之一,注重对基金的实地调研。

然而新方程早在202211月也收到过证监会的警示函。监管函披露,新方程个别员工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未充分了解所管理的个别产品底层投资赎回限制及汇率变化情况,未能充分履行管理人应尽的谨慎勤勉义务;个别产品未按基金合同约定向投资者披露定期报告。而新方程的法定代表人乐嘉庆,也因未谨慎勤勉履行相关职责与义务,被警示记档

(3)广金美好,法定代表人罗山,罗山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天体物理博士后,拥有16年海外投资经验,10A股市场投资经验,曾任易方达基金董事总经理。在罗山的带领下,广金美好再次荣获私募金牛奖,这已经是广金美好8年内第4次捧回金牛。

广金美好FOF投资决策体系覆盖多维市场环境、各类策略特性,在配置方面细分收益风险来源,制定组合投资策略,并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公司自成立以来每年尽调近200家子管理人,通过电话尽调和实地调研,多维度、细颗粒度地挖掘与策略和管理人相关的投资数据,尽调-投资转化率在10%以内,优中选优。

还有不少20-50亿区间的管理人,也非常眼熟,珠池、中邮永安、汇鸿汇升、京华世家等等。

但话又说回来。

FOF肯定不至于是“鸡肋”,从行业内的展业趋势就能看出,撇去公私募,银行、保险、信托、家族办公室都在尝试往投顾、FOF的道路上走。FOF确实不追求突出的阿尔法,解决的是大规模体量资金的资产配置问题。社保基金能做到8%以上的年化回报就是用类FOF的方式,选择优秀的管理人,分散配置。这也充分证明,FOF在大规模资金的管理,长期增值方面是有利可图的。


“穷则思变”,那私募FOF还有士气寻找新道路吗?

“达则兼济天下”,层层加码的现状下,FOF管理人还能沉下心来挖黑马吗?


更多管理人信息可联系👇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本文仅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人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
END


云通数科
“云通数科” 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由上海琻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并运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