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路过我的生命
谢谢你路过我的生命
文/曹蚯蚓
1
读师父的新书《谢谢你路过我的生命》,生气,很生气,气得这几天都不想见他。
听说他要出一本新书是在一个月以前,他在朋友圈征集封面建议,看插图,我以为那是他写给女儿的书,不足为奇,他跟天下所有父亲一样,是个女儿奴。我曾读过他数篇写女儿的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说自己是女儿的仆人。这话,很朴实,也是他一贯的风格。女儿跟他关系极好,工作了还能像孩子似的接受他小猪的称呼。
我很喜欢,这种松弛的父女关系。
我断定,他会把这篇仆人的文章放到书里去,毕竟,它太典型,好多家庭都有这种和谐的亲子关系;它又不太典型,不是每一个父亲都能像他一样,会用文字描摹孩子的时光。
我猜,他会写很多女儿的琐事,第一次咿咿呀呀喊爸爸,第一次蹒跚学步,第一次上幼儿园……
我甚至想,要在书中学习他怎么当父母。
没想到啊,没想到。
完全颠覆我的想象。
2
翻看目录一看,竟然写了一帮人,分为五个部分:昔人,从村里的老人写到老校长;古人,特级教师张祖庆开篇,顺着写了挚友、同事、学生;家人,老祖母老字辈至女儿;鄙人,择取的是他生命中有代表性的事件。
除了昔人部分,他写的每一个故事主角,我都认识,我都曾路过他们的生命。
比如水文姐姐,她是我的老同事,一个语文老师,三天两天带着孩子吹葫芦丝、唱歌,师父书中写的班主任培训时,她吹葫芦丝的场面,我亲眼见过。看着师父的文字,回忆水文姐姐站在台上,说“哎呦喂,我非要用它吹出一首歌来不可”,像个赌气的孩子一样,无比亲切。只要水文姐姐跟我说话,她就会加上口头禅“的喂”:“秋英,你的儿子很可爱的喂”“秋英,当老师也蛮有意思的喂”“秋英,我很喜欢看你写的故事的喂”。
然而。
师父竟然没有把这个写进去。
看来,他对水文姐姐的了解还不够透彻。再版的时候,必须把这个写进去。当然,其他事例,他选得相当精准。所以,这一点,可以忽略不计。
比如果果,他写果果的时候,果果还是个初中生,现在果果已经是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了。我第一次见到果果的时候,是刚参加工作那年,她才上一年级,傍晚,在学校走廊处,她跟着妈妈去找爸爸。天色将暗,果果的眼睛却闪闪发光,特别有神。后来,也陆陆续续见过果果几次,断断续续听说过果果的一些趣事,比如书中写的初中语文考试考了八十九分,她觉得很不满意。看果果的故事,我不得不感叹,岁月真是一把雕刻刀,把当年的妙龄少女,雕琢成了今天的中年妇女。
比如愣头青,同样是他的徒弟,我就没有被写进这本书里。这话言过其实了,当我拿着目录质问他的时候,他瞪着他一贯喜欢瞪的大眼睛,眉头皱成折叠扇,翻到《愣头青》这个故事,找到其中一句话,用手指指着,一个字一个字读给我听,证明他真的写了我,写得特别真实,特别真诚。我表示不服,人家一大篇文章,我一句话,偏心明摆着,生气,谁不生气谁是小狗。
他竟然置我的生气于不顾,很不屑地说了一句:“你们两口子的事情,内部解决。”原来,在他看来,这是人民内部矛盾。他就是这样胡搅蛮缠,书,是他的,又不是愣头青写的,我回家跟愣头青商量啥?
更生气的是,我至今都没有写过一篇关于愣头青的文章,因为我实在找不到什么素材可写,好的素材,都被师父抢走了。其实,也不是没什么可写,而是我遇到的素材,跟他写的比起来,好像都逊色了。有一天,我终于打开电脑,写了两三百字后,发现写得也没有他写的好,算了,就此搁笔。
每次看这篇文章,我就有一种要重新认识愣头青的感觉,这是赤裸裸的在威胁我,我能不生气吗?
3
我更生气的是,他写了那么多人,就是没有写我的师母。师母,一个温婉的女教师,教数学,却有一番文艺味,写得一手好文章。最最关键的是,她烧的面条比师父烧的好吃。他成天在朋友圈里炫耀,说自己面条烧得多么美味,有图有真相。没有吃过的人,看看照片,当然被骗。他从来不敢把师母烧的面条发到朋友圈,原因只有一个,他的厨神地位将会不保。师母烧面条,没有他的高调,默默地,就把汤头熬好了,面条煮透,夹到汤里,荷包蛋、青菜盖上,对了,那次我吃的,还有排骨。至今,我没有吃过比这更好吃的面条。
可是,他写了那么多人,对师母只字不提,我只能揭竿而起,为师母鸣不平。
不过,要是他再写一本《谢谢你路过我的生命》师母专属版,我觉得师母会真正原谅他。
4
故事,都是我熟悉的故事,人都是我熟悉的人。
可气的是,再读的时候,我却泪眼朦胧,几度哽咽。
还得从《愣头青》的故事讲起,我与愣头青同门,后来成了一家,这不是重点。进了赖门,我就成了他的弟子,一开始,对他是莫名的害怕,看到就想逃,不敢去听他的课,不敢去问他问题,至于说讨论问题,那就是传说。
第一次硬着头皮,发了条短信给他,想去听他的课,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幸福却突然降临。我又开始担心,他要是让我评课,我该怎么说,一整个晚上,展转反侧,没想到第二天,他什么也没有问我,急匆匆走了。这个师父也不过如此,我当时就这样狂妄地想着。后来我才知道,他急着去开会。
后来,就一直有后来了。
我开始赖上了他,找他看教学设计,找他修改文章,找他教文本解读……
有问题,找师父。成了我的至理名言。
现在我也带徒弟,尽管课上得不好,但她需要的时候,我也会站上讲台,给她上示范课。课,不怎么样,但我知道怎么做一个师父。
赖上师父后,我渐渐走上了成长之路,如何带班、赛课、课题立项、文章发表与获奖,人人都羡慕我有一个好师父。
可是,我很生气,我这么努力了,我也算是小有收获了,他总觉得我可以做得更好,每次我跟他说点子,他总是说很好,你可以做得更好。我觉得,他是在忽悠我。可是我定性不好,常常被他忽悠。
忽悠着忽悠着,我就有了自己的专著,我还在埋头写的时候,他竟然说身体很重要,要适当放松。好吧,他说得基本有道理。
在众多徒弟中,我算是努力的,但她就是不把写我的文章放进他的书里,所以,我生气,气得哭了,哭得很伤心。
但,我还是要说,师父,谢谢你路过我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