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教师工作越来越繁忙,有时候,忙到几乎窒息。
其实,有一种忙,叫“公开课忙”,更是让很多老师深恶痛绝,却又不得不认真应付。
为了磨出一节大家都满意的课,一次一次焦头烂额。时间花下去了,课确实好看了,但磨一节课的时间,事实上可以做很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
观察学生,研究学情,收集问题,改进教学;
架构课程,优化结构,对教材做统整、微调与拓展;
阅读好书,拓宽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练习基本功,提升朗读水平、口语表达水平、三笔字等。
而且,很多人学名师之所以学不像,往往只学习他们课堂教学的“术”,而没有学到他们处理文本以及课堂对话的“道”——其实,真正的“道”是对学科教学规律和对儿童的深刻理解——而对儿童的理解和对学科教学的理解,不只是在磨课过程中获得的。
反过来,如果眼睛不是死死地盯着公开课,而是多看看儿童,多修炼自我,对儿童理解更深刻了,对教学理解更深刻了,自身解读文本的功夫提升了,教学水平,也许会整体地提升一大截。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靠一节精品课爆红大江南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很多教师的成名,不再是依赖一节或数节课。
什么是“成名”?
成名,意味着专业发展达到峰值,意味着有了更多话语权,更多专业尊严,甚至更多收入。
一线教师,谁不希望通过专业发展来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呢?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但并非所有教师都适合在公开课这个赛道上实现梦想。倘若你吊死在那棵叫“公开课”的树上,除了焦头烂额、生无可恋,你可能还废掉正在带的班级和你的专业生涯。
因此,千万别吊死在“公开课”这棵树上!
那么,除了上好公开课,又有哪些途径来实现专业突破呢?
那就是:海量阅读,不断写作,埋头做自己的课程。
深圳的李祖文老师,不是赛课型的老师,他专注于自己的读写教室,十几年持续深耕,慢慢地,他走出来了。在读写教室这个领域,他是国内无可取代的存在。
第一,除了听名师讲座,分享专业成长的路径、方法与心得之外,张祖庆、李竹平、李祖文、丁素芬带领老师将带领学员深度创建自己的读写课程,以课程突围,实现非典型成长。
第二,每天早晨、午间各用十五分钟时间,安排学员分享习作,长短不限,内容不限,只为破解公众表达畏惧心;还有TED演讲、下水文比赛、读写论坛及课程设计展示等一系列活动,推着你输出,倒逼你成长。
第三,与主编面对面,示范论文打磨、修改,并告诉你什么样的文章适合投给什么样的栏目,指导你迈上发表的快车道。
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来不是培训的结果,而是源自于自我内心的深度觉醒。
总而言之:此次课程,以这些非典型名师的成长为例,激活学员的专业自我期待,让更多一线老师看到成长的希望。
自然包括你。
请看具体课程——
【课程安排】
扫码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