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比形式重要 《一年级鲜事多》阅读推进课杂思

文摘   2024-06-05 19:57   浙江  


读比形式重要

——《一年级鲜事多》阅读推进课杂思


文/曹蚯蚓


1

《一年级鲜事多》是“君伟上小学”系列的第一本,看到题目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它,整套买来,一口气看完,果断决定带孩子读。作者王淑芬是懂孩子的,她看见了一年级孩子该有的样子,用生动、幽默的笔墨记录下来,配以有趣的插图,真的招孩子喜欢。


因为有趣,尽管导读课上得很简单,孩子们的阅读欲望一下就被激发了,课还没有结束,就有孩子悄悄打开了书,全班共读一本书就此拉开序幕。导读课,戛然而止,可是我很开心,第一次为戛然而止的课叫好。


2

阅读数日,共读推进课很快就提上了日程。对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全班共读的一本书,我格外谨慎,推进课上之前,思考了几个问题:这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既要解决前期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又要引导后续阅读;在这之前我们读得大部分都是绘本,且以老师讲读为主,如何引导孩子从图画书阅读过渡到整本书阅读;阅读速度较快的孩子,已经读完,如何引导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关注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


3

基于问题导向,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阅读进度调查。在培养阅读习惯的起始阶段,阅读进度调查很重要,它可以测试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对后续的阅读指导有很大帮助。我用呈现目录的方式进行调查,让孩子对着目录,选择已经阅读过的。当然也可以用直接问的方法。但我更喜欢前者,目录反应了整本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每个小标题,是每个章节的高度概括,目录呈现,不仅唤起孩子对故事的回忆,也是一种阅读方法渗透。


通过调查,全班五十三个孩子,发现十来个孩子已全部读闭,这些孩子中有些已经看了两遍;三十来个孩子看了一半,剩下的孩子读的都比较少。


进一步探究,读的比较少的孩子普遍识字量小,存在一定的阅读困难,导致阅读兴致不高。这是我之前欠考虑的一个问题,我觉得亲子阅读时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当然的事情不能有,这是我在以后共读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4

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这看似是一个封闭性的问题,其实它很开放,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怎么做选择,当这个问题问出来的时候,脑海里最先想到的那个故事,就应该是最喜欢的故事。印象深刻才会迅速在大脑中反应出来。我请了三个孩子上台大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不读标题,只读内容,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考验听众能不能想起故事的题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问题。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要设计这个题目。目的很简单,还是在渗透阅读目录的方法,一次次强化,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关注题目。


为什么是大声朗读?可以检查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这里所说的阅读理解能力,包含识字量、字词连贯、断句,如果孩子能比较流利地朗读出自己喜欢的故事,较长的句子能读书停顿,说明他对故事是有自己的见解,不是应付式的喜欢。前面说过,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具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大声朗读是通过声音传递故事的趣味性,这就可以让阅读力弱的孩子体验到故事的味道。对于已经阅读过的孩子,我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锻炼他们从故事中提取简单信息的能力。


这个环节比较费时,尤其是大声朗读部分,因为没有事先布置,完全考验孩子的临场发挥。但我给足了孩子时间,慢慢读,慢慢品。我一直觉得,在阅读起始阶段,不适合快速读阅读,一字一句读才是根基。


5

阅读需不需要留痕。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抽象,首先什么是留痕,哪里留痕,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迷。我没有多讲,而是直接拿了自己阅读过的书展示给他们看,特别感兴趣的圈圈画画,看到某个地方有想法的,也可以简单写一写。从阅读的兴趣来说,尤其是读故事的时候,我不喜欢这种方式。影响阅读兴趣的都是障碍。


为什么要给孩子展示自己的阅读痕迹,模板给了,孩子要学就容易了,但不需要刻意强调。我直接告诉孩子,对于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在页边做个折角,读完可以问问有没有同学也对这个地方特别感兴趣。如果有,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可以找老师聊。从一年级开始给孩子灌输这种阅读交流的形式,不管从是从班级阅读氛围的营造,还是对阅读深度的挖掘,都有很大的帮助。低年级的阅读,大部分是无意识的读,无数个“无意识”阅读积累,就会走向有意识阅读。


所以留痕与不留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已经在读了。


这是一节家常阅读推进课,如果是一节公开课,我还会这么上吗?我想大概率还是会这样的。阅读的本质是一样的。




我是蚯蚓
草根蚯蚓,蚯蚓草根,欢迎来到蚯蚓老师故事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