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11月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详解

文摘   2024-11-17 18:48   山东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

要不得!

要不得!

注重调查!

反对瞎说!

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没有的。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这是懦夫讲的话。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一定要出门么也不一定,可以召集那些明了情况的人来开个调查会,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你的这个困难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摘自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材料二:

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例如,把一个县、镇或村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其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文化和宗教等状况,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全面调查的特点是调查对象范围广、单位多、内容比较全面,但一般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组织难度较大。

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把进行社会调查作为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决定政策的基础。《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同志在19305月所做的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的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寻乌县城人口的政治地位及成分情况、商业情况、旧有土地关系、剥削状况、土地斗争情况等。寻乌调查使毛泽东同志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以及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寻乌调查后不久,毛泽东同志响亮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等科学论断。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

做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总体的一般情况,可选择中等水平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可以选最先进的和最落后的典型;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可以选择出现这些苗头、趋势的调查对象;如果调查目的是为了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就要选择发展形态完整的调查对象。

“解剖麻雀”是毛泽东同志对典型调查方法的形象比喻。他认为解剖一个麻雀,首先要选好麻雀,也就是要选好调查研究的典型。

那么,怎样找调查的典型呢毛泽东同志说:“调查的典型可以分为三种:一、先进的,二、中间的,三、落后的。如果能依据这种分类,每类调查两三个,即可知一般的情形了。”“在一切活动中找出几个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典型例子,经过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得出具体结论。”

毛泽东同志所做的很多调查,都是“解剖麻雀”的范本。《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最早一篇比较完整的典型调查报告,采用的就是解剖典型的方法。毛泽东同志通过调研分析指出,这户佃农如果没有天灾人祸,“收支相抵,不足一十九元六角四分五厘五”;“事实上佃农不能个个这样终年无一天休息地做苦工,稍一躲懒,亏折跟来了”。他指出,中国之佃农比牛还苦,因牛每年尚有休息,人则全无,这就是中国佃农比世界上无论何国之佃农都辛苦,且许多佃农被挤致离开土地变为兵匪游民之真正原因。这份调查报告通过一个典型案例,大致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状况,后来被作为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教材。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能够对中国广大农村有深刻的认识,同他善于把握典型,运用由点及面的调查方法分不开。

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一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

B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

C寻乌调查加深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和调查工作的认识,材料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论断即在寻乌调查后提出。

D根据调查目的,典型调查在研究对象中可以选取不同的“典型”,中等水平的、最先进的、最落后的都有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应少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指手画脚,必须放下架子,想办法去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解决遇到的难题。

B文章通过“解剖麻雀”这个比喻来阐释典型调查的方法,即通过深入分析某一典型个案,由点及面地推导出普遍规律。

C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的方法,因为全面调查虽有内容更全面、系统的优点,但耗费颇大,较难组织。

D毛泽东《中国佃农生活举例》选取的调查角度是特定佃农的收支情况和生存状况,以此深入了解当时中国佃农的苦难。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一项是3   

A《习近平正定足迹》记载,当年春光电器厂研制出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的设备,习近平同志听说后就赶赴电器厂调研。

B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深刻批判了主观主义的恶劣作风,号召全党树立理论和实际相统一的实事求是的作风。

C1955514日,毛泽东在接见警卫队干部和战士时说:我通过你们,你们通过农民,把情况了解上来,这就是调查。

D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形成的注重调查研究、重视研究中国具体国情的习惯,在革命实践中发展成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

4根据材料一,从表达方式和语体特点两个角度举例分析毛泽东论着的文体特色。4

5小刚准备针对自己家乡××镇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情况开展调查,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准备对他的调查提一些建议。请结合材料二相关内容,拟写建议提纲。6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白鹰 蒋冬梅

他想起四十年前的那只白鹰了。那时村庄里的男人,人人胳膊上架着一只鹰,可哪只也比不上他的白鹰俊,他逢人就说:“看,一只海东青

他们的先祖从前住在黑龙江两岸,男人们很多都是“老鹰达”。每到冬天,他们千里迢迢到北海去捕鹰,那里流传着山巅岩画的故事。捕鹰人登上峰顶的峭壁,直捣鹰巢,掳走幼鹰。大鹰和他们在险峻的山尖上争战,巨大的鹰翅掠起疾风,铺天盖地袭来。有的捕鹰人难以招架,从崖上摔下,挂在半山腰的巨石上,任凭风把他们的尸骨吹干冻透,像一幅岩画贴在崖壁上。

鹰来的那天,当他摘下蒙在鹰头上的皮鹰嘴子,亮光刺激了鹰眼,鹰暴怒地抖动毛羽,眼中射出一道利剑,凌厉之气直向他杀来。那鹰一身青白带黑的毛,像一只勾了墨的白瓷瓶。

“得好好熬一熬它,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他对父亲发着誓愿。父亲驯了一辈子鹰,却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不是谁赢谁输的事儿

他不懂这话的意思,只知道驯鹰都得按老办法来。他把自己和鹰关进一间小屋,小屋框起的方寸之地,遮挡了白鹰往日的天空。白鹰被一段铁链拴在木杆上,边上摆着羊肉和清水。他试探着挑起一块肉凑近鹰嘴,拿出老驯鹰人的架势,像念咒语般呼唤着:“这这、这这。”可白鹰像一个被困的王者,头连动都不动一下,目光凛冽不可侵犯。他有些心急,又探、再探,动作多少带些赌气的成分。白鹰暴怒地飞腾起来,一双带钩的铁爪狠狠抓向他,可刚一凑近他,又被铁链狠狠地拽了回去,一些毛羽在空中翻飞。他捡起那些毛羽,捧在手心里,像捧着从佛像上掉下的金漆,觉得心疼极了。

看来,驯鹰不能心急,硬熬不如巧熬。他把白鹰带到屋外让它透透气。天色渐暗,白鹰眼中射出的剑光折断在黑暗之中,他假装不再理会白鹰,升了篝火烤起来。天上一轮月,地上一堆火,映出白鹰扑棱起的巨大翅膀,夜色把它们勾勒成一对出鞘的长刀。

熬鹰也是熬人,人和鹰两军对峙,都已精疲力竭。当他把白鹰带回小屋时,他困得张不开眼皮,白鹰也趁机眯起了眼。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他跑到外屋,浸了一脑袋凉水,转头钻进屋,声嘶力竭地吼了一曲祖辈传下来的熬鹰调:

你是哪山生来哪山长

哪座高山去捕食

哪个大洼来背风

今天上山把你请,

把你请啊把你请,

来我家中敬一敬,

你不喝来我不吃,

你不睡来我不歇。

轻易屈服的绝不是一只好鹰。他粗野的嗓音像一只小棒槌敲打白鹰的耳膜,白鹰暴怒起来,冷不防报复性地给了他一爪。他也不擦手上的血,还是不停地唱,声音里满是真诚,直到嗓子哑得完全发不出一丝声音。

第三天天亮的时候,他饿得眼冒金星,手上鲜血淋淋,白鹰也铩了羽,低着头喘息。当他把一块羊肉放在掌心伸了过去,白鹰一口叼起,狼吞虎咽起来。他试着抚摸白鹰胸口的羽毛,白鹰的目光软了下来,低头承接着他的善意。他会心一笑说:“嘿,你看,打了个平手!”冷不防眼前一黑,他一头栽倒在地。醒来后,他对父亲说:“鹰熬成了!”父亲不紧不慢地说:“可没那么容易!”

当他和白鹰同吃同睡三个月之后,他走到哪,白鹰跟到哪,白鹰稳稳地站在他的肩膀上,像他背着的一把剑。就算他解开白鹰脚上的铁链,白鹰在天空追逐一朵云,最后还是像归巢的鸟,落回他的手臂。父亲看见了说:“出去逮一只山鸡试试吧。”

他架着白鹰一头扎进屋外的北风,等日头快沉落草莽之时,不远处的草窠中飞出一只山鸡,展着五彩的长尾划过天空。白鹰头顶上的羽毛突然炸开了一朵花,只一瞬间,就如一道白光和山鸡卷在了一起。当山鸡的哀鸣响起,他踉跄赶过去的时候,白鹰正落在一株大树上,看见他过去也没有飞下来。

如果一只鹰起了走的心,那只能试试“摆床子”的绝技了。他掏出切好的鲜肉,按着老辈传授的秘诀,不断变换着抛肉的花样,柔声叫着:“这这、这这!”这是他和白鹰之间的秘语,他知道白鹰听得懂。可是白鹰既不飞走也不落下,静静地和他对望着,站成两座雕塑。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白鹰不在树上了,一阵伤感涌上心头,数月间投入的感情把他的心揪疼了。他失魂落魄地往回走,突然一声鹰唳划过,白鹰驮着旭日而来,周身金光,一对羽剑自由挥斩着苍穹,转瞬又昂头冲击高空,似一只镖射向太阳。

他伸出手臂,白鹰还是落了下来。他不舍地抚摸着白鹰的身体,解开了它脚上残留的绳绊。一瞬间他就决定了,突然向上扬起手臂,把白鹰抛向空中并大喊着:“你去吧!”白鹰振翅而起,却在空中来回盘旋着不肯飞走,像在完成一场告别仪式。

他的脸上淌满了泪,耳畔仿佛又响起那首熟悉的儿歌:

阿玛去北方,额娘守家门。

高山悬崖上,请只海东青。

交给大人们,换来粗布衣。

身披白玉衫,不是捕鹰人。

有删改

【注】海东青:最名贵的猎鹰品种,被称为“万鹰之神”。老鹰达:鹰的首领。摆床子:又叫出床子,是指鹰一旦受到惊吓,便独自待在树上,猎人必须将自带的肉抛出,吸引它下来。白玉衫:满族人用猎鹰追捕天鹅,以天鹅胸脯上的绒毛制作“白玉衫”作为贡品。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讲述了一个满族人四十年前熬鹰的故事,展现了一幅现代时髦的少数民族风俗画,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B文章第二段,既是介绍捕鹰的过程,也是在讲述山巅岩画的故事,展现了捕鹰过程的艰辛,充满了悲壮美。

C文章第三段中,父亲“这不是谁赢谁输的事儿”一句话,表现出父亲这一老熬鹰人对“他”的轻视与不屑。

D文章构思巧妙,捕鹰、熬鹰、放鹰一气呵成,最后写“他的脸上淌满了泪”,表现了“他”的悔恨与不舍等复杂的情感。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作者善于运用拟人手法写鹰,如“鹰暴怒地抖动毛羽”“静静地和他对望着”,鹰似乎有了人的情感与智慧。

B文章塑造了父亲这一形象,通过父亲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对“他”进行提醒,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C文章插入了熬鹰人吟唱“熬鹰调”的描写,表现了熬鹰这一传统的历史久远,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性。

D文章有多处环境描写,如第六段“天上一轮月,地上一堆火”,这为白鹰勾勒了原始背景,烘托了白鹰的野性。

8白鹰具有哪些形象特征作者刻画白鹰的形象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

9谈谈本文哪些内容体现了费孝通的下列观点?(6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甲寅,魏人百道攻城。帝入东阁竹殿,命舍人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乃使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谢答仁、朱买臣谏曰:“城中兵众犹强乘暗突围而出贼必惊因而薄之,可渡江就任约。”于谨征太子为质,帝使王褒送之。谨子以褒书,给之纸笔,褒乃书曰:“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有顷,黄门郎裴政犯门而出。帝遂去羽仪文物,白马素衣出东门。魏军士度堑牵其辔,至白马寺北,夺其所乘骏马,以驽马代之,遣长壮胡人手扼其背以行,于谨,胡人牵帝使拜。梁王萧弩使铁骑拥帝入营,囚乌幔之下,甚为所诘辱。乙卯,于谨令长孙俭入据金城。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俭乃将帝入城。

帝性残忍,且惩高祖宽纵之弊,故为政尚严。及魏师围城,狱中死囚且数千人,有司请释之以充战士;帝不许,悉令接杀之,事未成而城陷。

十二月,丙辰,徐世谱、任约退成巴陵。于谨逼帝使为书召王僧辩,帝不可。使者曰:“王今岂得自由?”帝曰:“我既不自由,僧辩亦不由我。”或问:“何意焚书?”帝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世祖性好书,常令左右读书,昼夜不绝,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作文章,援笔主就。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旁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递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耽酒渔色,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

(摘编自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注】梁元帝萧绎,南朝梁第四位皇帝,死后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于谨,时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侯。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1处得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3

城中A兵众B犹强C乘暗D突围而出EF必惊G因而H薄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善,擅长。与《劝学》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的“善”意思不同。

B逢,遇见。与《琵琶行并序》中“相逢何必曾相识”的“逢”意思相同。

C于,介词,在。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于”用法相同。

D以,连词。与《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以”用法不同。

1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魏军围城时,元帝焚烧藏书,将赴火自杀,遭到侍从阻止;当他准备投降时,受到大臣们的劝阻。

B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当人质,于谨的儿子要求王褒当面展示书法,王褒自称“家奴”,以表忠心。

C元帝崇尚严酷,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甚至在魏军围城时,下令处死狱中数千名死囚。

D王夫之认为沉溺读书不理家国事,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和沉溺于饮酒美色是一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

2常言:“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论者以为得言。

14针对元帝读书误国一事,王夫之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游襄阳怀孟浩然 白居易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馀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注】岩岩:险峻、险要的样子。汤汤:水大的样子。蔼:草木茂盛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诗歌以山水发端,赋中含兴,“楚山”与“汉水”扣题,两句皆以“碧”字铺绘出襄阳山水地貌的独特气势。

B诗人诵读孟诗,感怀其人,由感怀其人,而旅次襄阳,以追寻孟浩然遗踪。全诗文字清淡简朴,颇有孟浩然气韵。

C诗人南望鹿门,望得深沉、悠远,山林青翠,蔼蔼芬芳,以壮阔清丽之景将孟浩然的诗风更高一层地表现出来。

D开头几句由彼及此,由景及人,衔接过渡极为自然,整首诗深蕴对孟浩然的景仰钦敬之心,全无萧瑟悲凉之态。

16全诗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达了对孟浩然的追怀之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6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质性自然的性格,也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原因之一。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3习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说“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古诗文中不乏借黄河或长江抒发情感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如果你是“硬核”游戏玩家,一定对刚刚发布的《黑神话:悟空》满怀期待;即便你对游戏产业   ①   ,可能也获悉,在该领域,一款中国产品实现了突破。《黑神话:悟空》游戏脱胎于中国经典的《西游记》文化IP,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融入陕北说书等非遗文化,对山西玉皇庙、重庆大足石刻、浙江时思寺等全国多处名胜古迹进行实景扫描……这些带有浓烈中国文化特色的尝试,让玩家沉浸式地感受   ②   的中华文化,掀起了文化热潮。在B站上,有人用各种乐器演奏《云宫迅音》,有人介绍游戏取景地的历史文化,有人深度解析《西游记》中的角色故事……传统文化与高度流行的游戏结合,激励了年轻人的兴趣,吸引他们热爱、宣传、了解中国文化。

《黑神话:悟空》并不仅仅是一款国产游戏的偶然“出圈”,这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文化旺盛生命力的新表达,也为文化输出打通了新通道。随着国产精品   ③   、百舸争流的时代来临,我们呼唤越来越多像这位“孙行者”一样的先行者勇往直前,在世界舞台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这片麦田的真实名字叫世纪田园,位于杭州亚运村东侧。当它与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梦似幻的落日余晖同框时,构成了丰富的视觉画面,展现了极高的“天分”,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景象等方面的美好想象。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年来,人们一谈起城镇建设,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句话。城镇建设,   A   ,但总有一些共通之处,比如,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再比如,要融入现代化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归根结底,实事求是地确定城市定位,要把让群众生活得更舒适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中。

美学家宗白华认为:“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有时,   B   ,而不是到处“铺陈”,往往能便于城市呼吸,也能便于市民放松自我,找到松弛感。

麦田、麦浪、油菜花地引发市民感慨,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打卡。表面看人们是图个新鲜,实际上是寄托了一种心境,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畅想田园牧歌,希望在繁华都市里找到一个更能让心灵栖息的地方。

当然,城市是否保留麦田,   C   ,宜建则建,宜留则留,既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标新立异,关键是找到最适合城市发展的定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4

22下列选项中的冒号与文中第三段中的冒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A这一事实证明:人能改造环境,环境同样也能影响人。

B行动,要靠思想来指导;思想,要靠行动来指挥:思想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

C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

D主办单位:市文化局;时间:1015日;地点:市体育馆。

四、写作60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根负责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维持生机。树木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壤,奋力伸展,向阳而生,才能更好地抵抗风雨,枝繁叶茂。树如此,人亦然。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新高考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错,开调查会也是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方式,由选项前面内容并不能得出该结论。故选B

2C【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根据材料二“《寻乌调查》是……全面调查”“寻乌调查……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知,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也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法,且原文并未提及毛泽东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是因为全面调查有不足。故选C

3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习近平到研制出领先设备的电器厂展开调研,是研究先进典型,可作为材料二倒数第二段“怎样找调查的典型”部分的论据。B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即“实事求是”,与“调查研究”无关。C毛泽东通过身边警卫人员开展调查研究,是一种特殊的调查方法,与材料二倒数第二段无关,无法作为其论据。D陈述毛泽东青年时期养成的调查研究的习惯,以及调查研究对之后革命实践的作用,更侧重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无法作为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论据。故选A

4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论著中除了常用的叙述与议论外,还兼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如“只是叹气”“恼火”“才力小,干不下”等,通过神态、动作、语言表现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难题时懦弱回避的场面。

大众语的自觉运用。毛泽东的论著大量吸收群众语言,便于最广大普通百姓理解抽象的道理,如用“瞎说一顿”“迈开你的两脚”等自然流畅的语言进行沟通;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等来喻指调查与解决问题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表达方式和语体特点的能力。

材料一“只是叹气”“恼火”“才力小,干不下”通过神态、动作、语言表现许多做领导干部的人遇到难题时懦弱回避的场面,政论性的文章中加入描写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由材料一“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等句子可知,政论文章通常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些议论强调了调查的重要性,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简单明了,一语中的;

由材料一“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等信息可知,文中也采用了叙述的表达方式,表明这些人往往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办事,这样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损害事情的发展,失去群众的支持,最终无法解决问题。

大众语的自觉运用,便于最广大普通百姓理解抽象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生动性。

材料一中“瞎说”“一堆人”“瞎说一顿”“迈开你的两脚”等,强调人们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态度明确,运用口语自然、流畅、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借用妇女生育的相关术语来喻指调查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强调充分的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破解矛盾的必由之路。

5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全面调查还是典型调查的方式。

若采用全面调查,应将家乡××镇作为调查单位,全面了解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

若采用典型调查,应在××镇全体群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事先要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选择好“典型”。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文本中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即可。

由材料二“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例如,把一个县、镇或村作为一个调查单位……”“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可知,调查包含“全面调查或称‘综合调查’”和“典型调查”,它们各具特点和作用,所以小刚应该根据自己家乡×镇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采用全面调查还是典型调查的方式。全面调查的优势在于其收集的数据较为系统、全面、稳定和可靠,有利于积累资料并进行动态对比分析;典型调查能够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调查,调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由材料二“全面了解其社会、经济、人口、自然环境、社会组织、婚姻家庭、文化和宗教等状况,收集第一手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可知,小刚可以通过全面调查去了解当地各种状况,更准确地评估当地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的综合情况和发展潜力,为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各项活动良好有序地进行。

由材料二“做好典型调查的关键在于选择好‘典型’”“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可知,小刚也可以在××镇全体群众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正确选择典型是做好典型调查的前提条件,也是确保调查结果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步骤,事先要根据自己的调查目的选择好“典型”。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A“现代时髦的少数民族风俗画”错,应为古朴生动的少数民族风俗画;C“轻视与不屑”错,父亲的言语是对“他”的好心提醒,暗示了熬鹰实际上是对双方意志力的考验。D“表现了‘他’的悔恨与不舍等复杂的情感”错,“他”的悔恨之意在文中表现得并不明显。故选B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B“动作和心理描写”错,文中对父亲的描写有:“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不是谁赢谁输的事儿!’”“父亲不紧不慢地说:‘可没那么容易!’”“父亲看见了说:‘出去逮一只山鸡试试吧’”,可知,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故选B

8.(1白鹰形象:凶猛无畏。“目光凛冽不可侵犯”“一双带钩的铁爪狠狠抓向他”等描写,刻画了白鹰凶猛无畏的特点。高傲威严,难以驯服。“白鹰像一个被困的王者,头连动都不动一下”等描写,展现其高傲威严,难以驯服的一面。富有情感。文末写白鹰“在空中来回盘旋着不肯飞走,像在完成一场告别仪式”。表现了白鹰对驯鹰人的留恋不舍,表现其富有情感的一面。

2用意:以鹰的形象衬托熬鹰人的形象。熬鹰的过程也是强者交锋的过程。以鹰的形象衬托熬鹰人的坚韧和智慧;以小见大,以鹰和熬鹰人的形象,展现了满族的坚韧品格,歌颂了满族的民族精神,展现了人与动物的情感交融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1分析白鹰的形象:

“目光凛冽不可侵犯”“一双带钩的铁爪狠狠抓向他”“鹰暴怒地抖动毛羽,眼中射出一道利剑,凌厉之气直向他杀来”通过鹰的凌厉目光、带钩的铁爪和暴怒时抖动的毛羽等外形和神态描写,刻画了白鹰凶猛无畏的特点。

文中“白鹰像一个被困的王者,头连动都不动一下”“白鹰暴怒地飞腾起来,一双带钩的铁爪狠狠抓向他”,展现了白鹰高傲威严,难以驯服的一面。

文末写白鹰在空中来回盘旋着不肯飞走也不落下,静静地和“他”对望着,像是和“他”在完成一场告别仪式。表现了白鹰对驯鹰人的留恋不舍富有情感的一面。

2分析刻画白鹰形象的用意:

人物上,鹰和人形成正衬。“人还能赢不了一只鹰”写人熬鹰;“白鹰暴怒地飞腾起来,一双带钩的铁爪狠狠抓向他,可刚一凑近他,又被铁链狠狠地拽了回去,一些毛羽在空中翻飞”写鹰抵抗;“他粗野的嗓音像一只小棒槌敲打白鹰的耳膜”写人驯鹰;“白鹰暴怒起来,冷不防报复性地给了他一爪”写鹰报复。熬鹰也是熬人,人和鹰两军对峙,强者交锋。可见,以鹰的形象衬托驯鹰人的坚韧和智慧。

手法上,以小见大。第二段记叙的满族人与鹰对战的历史,可知满族精神的坚韧刚强,歌颂了满族的民族精神;结尾驯鹰人“不舍地抚摸着白鹰的身体”,却依然决定放飞渴望自由的白鹰,还歌唱“身披白玉衫,不是捕鹰人”;白鹰“在空中来回盘旋着不肯飞走,像在完成一场告别仪式”,展现了人与动物的情感交融之美。

9“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尽可抄袭来作为自己生活的指南”,小说中他用来熬鹰的方法就是承袭自前人,亲经验丰富,指点着儿子,这是传统经验的传承;“采取有效技术”,熬鹰是个技术活,更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力;“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到峰顶去找幼鹰,与大鹰搏斗,为了生存向环境获取资源,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的能力。

解答此题,应先提炼费孝通的观点,再从原文找依据。

一是“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尽可抄袭来作为自己生活的指南”,文中熬鹰人按老办法驯鹰,父亲驯了一辈子鹰,是个经验丰富的熬鹰人。在他驯鹰时,不时提点他,说驯鹰不是谁赢谁输的事儿,驯鹰可没那么容易,父亲还建议他带着白鹰出去逮一只山鸡,试试驯鹰的结果,可见,在他驯鹰过程中,父亲一直在提醒他,这是传统经验的传承;

二是“采取有效技术”,由“驯鹰不能心急,硬熬不如巧熬”,从关进小屋转到放出去透气,用真诚和耐力感动鹰,使其从不吃不喝、抵抗报复,到接受吃食、形影不离,可知驯鹰是技术活儿,更考验人的意志和耐力;

三是“向环境获取资源”,由先祖“千里迢迢到北海去捕鹰……登上峰顶的峭壁,直捣鹰巢,掳走幼鹰……有的捕鹰人难以招架,从崖上摔下,挂在半山腰的巨石上,任凭风把他们的尸骨吹干冻透”,以及儿歌传唱“高山悬崖上,请只海东青。交给大人们,换来粗布衣”,可知族人为了生存向环境求取资源,有的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10C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城里兵力还算强大,如果乘着黑夜突围而出,敌兵必然惊慌,乘乱迫近敌阵。

“城中兵众”作主语,“犹强”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句意完整,应单独成句,C处应断开;“贼”作主语,“必惊”作谓语,主谓结构完整,应单独成句;“乘暗突围而出”句意完整,EG处都应断开。故选CEG

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意思不同。擅长、善于/善行。句意:于谨的儿子知道王褒擅长书法。/积累善行从而养成高尚的品德,于是非凡的智慧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得。

B正确,意思相同。都是“遇见”的意思。句意:遇见于谨。/今天遇见了何必再问是否曾经相互认识。

C错误,用法不同。介词,引出时间、处所,相当于“在”/介词,引出对象,相当于“对、对于”。句意:关在黑帐幕里头。/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

D正确,用法不同。连词,表目的/介词,表凭借。句意:用来夸耀自己的博学。/靠什么来排解忧愁呢只有美酒相伴。

故选C

12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错,原文中“惩高祖宽纵之弊”的意思是“苦于高祖为政过于宽厚放纵的弊病”。故选C

13.(1元帝骗长孙俭,说:“城里埋着一千斤黄金,我想把它送给你。

2)(经常说:“我比起文士来更为优长,比起武夫来却有些惭愧。”评论他的人认为他这话说得很得当。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绐”,欺骗;“城中埋金千斤”,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城中埋千斤金”;“相”动作偏指一方你。2“常言”省略主语“他”即元帝“韬”优长宽余“于”介词表示比较相当于“比”“以为”认为“得”得当合适。

14不要沉迷其中而不顾家国事;不要关注枝节而失大义;不要追求形式,自我夸耀;要明白人生的大道理,修养自身治理百姓;要精通事理,并付诸实践。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耽酒渔色,又何以异哉”可知,武帝萧衍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分裂灭亡的危机,可是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这和沉溺于饮酒美色没有不同,据此可概括为:不要沉迷其中而不顾家国事。结合“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可知,王夫之认为只在咬文嚼字处在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却了大道理,迷惑于文章典故而遗漏了隐微精深的言论是错误的,据此可概括为:不要关注枝节,而失大义。结合“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着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可知,不要追求形式,自我夸耀;结合“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可知,要明白人生的大道理,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结合“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可知,要精通事理,并付诸实践。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甲寅,西魏军队从四面八方攻城,元帝躲进东阁竹殿,命令舍人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全部烧毁,自己也准备跳到火里去自杀,宫中左右侍从一起阻止了他。元帝又用宝剑砍柱子,宝剑折断。他长叹说:书烧了,剑折了,文武之道,今天晚上全完了!”于是让御史中丞王孝祀写投降文告。谢答仁、朱买臣进谏说:“城里兵力还算强大,如果乘着黑夜突围而出,敌兵必然惊慌,乘乱迫近敌阵,可以渡过长江去与任约会合。”于谨征召元帝的太子来当人质,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于谨的儿子知道王褒擅长书法,就给他纸和笔请他写字。王褒写道:“柱国常山公家奴王褒。”过一阵子,黄门郎裴政冲开门出去了。元帝于是丢掉羽仪饰物、骑着白马,穿着素衣逃出东门。西魏将士跳过壕沟一下子拉住了他骑的白马的辔头,拉到白马寺北边,把他所骑的骏马夺了下来,换了一匹老弱的马给他,派一个高个子的壮健胡人用手押着他的背走,遇见于谨,胡人牵着元帝,让他跪拜。梁王萧詧派铁甲骑兵前后拥着元帝入了军营,关在黑帐幕里头,萧詧狠狠地质问羞辱了他一通。乙卯,于谨命令开府仪同三司长孙俭进据金城。元帝骗长孙俭,说:“城里埋着一千斤黄金,我想把它送给你。长孙俭就把元帝带进金城。

元帝生性残忍,而且苦于高祖为政过于宽厚放纵的弊病,所以自己为政崇尚严酷。到西魏军队围城时,监狱里关的死罪囚犯还有几千人。有关部门建议都释放出来让他们当战士,元帝不允许,命令都用木棍打死,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城已被攻破。

十二月,丙辰初四,徐世谱、任约退守巴陵。于谨逼迫元帝写信召降王僧辩,元帝拒绝了。使者说:“你现在还能由得自己吗”元帝回答说:“我既然由不得自己,王僧辩也不会听我的了。”有人问元帝:“为什么把书都烧毁”元帝回答:“我读书万卷,还落得今天亡国的结局,所以干脆烧了它!

元帝天性喜好书,常常让身边人为他读书,昼夜不停地读,虽然睡着了,书卷还没有放下,如果有人读错了或有意欺骗他,他就惊醒过来。他写起文章来,提笔马上就能成篇。经常说:“我比起文士来更为优长,比起武夫来却有些惭愧。”评论他的人认为他这话说得很得当。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元帝自取灭亡,固然不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而也未尝不是因为读书所导致的。拿元帝所著述的文章来看,收集华丽的史料典故和排比对偶的句子,用来夸耀自己的博学,认为自己是读破万卷书,才有今日的成就。而当时,武帝萧衍被叛贼挟持,国家面临分裂灭亡的危机;可是元帝早晚苦读,乐此不疲,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溺于饮酒美色,又有什么不同呢人心一有沉迷依赖,那么圣贤的训典,就足以禁锢志气,只能在咬文嚼字处下功夫,得到了小知识而忘却了大道理,迷惑于文章典故而遗漏了隐微精深的言论。

那么应该怎么读书呢明白人生的大道理,用来确立修养自身治理百姓的根本;观察隐微精深的言论,以达到善于精通事理,心领神会的地步,而将之付诸实用。

摘编自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15D【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D“全无萧瑟悲凉之态”表述错误。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叙事较为理性,对孟氏诗文进行了类比和高度赞扬,而后半部分陡然转入感性的喟叹之中。景物从壮阔清丽变为苍茫空旷;情绪从赞誉落入无人继之的伤感、失落。故选D

16以景衬情。诗歌第一二句描写清秀壮阔的景色,不仅向读者展现出当地的秀丽美景,亦对后文赞誉孟氏诗文奠定气氛。第三四句由描写山水转入对孟氏诗文进行赞誉,传达出诗人对孟浩然诗文风格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与追怀。以景结情。诗歌末句以触目所见雾霭云深、林木莽莽的景象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后继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如: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等。

诗歌第一二句山水相对,楚山连绵,碧色不断。汉水蜿蜒,碧波浩荡。体现出天地间一片青绿的美景,令人遥想到孟氏诗歌的景物色彩。诗歌第三四句由描写山水转入对孟氏诗文进行赞誉;如此壮丽的山水聚结而成的气象,正是孟氏诗文所散发出来的气势与风格。因此,诗歌第一二句以景衬情,传达出诗人对孟浩然诗文风格与成就的高度赞誉与追怀。

诗歌末尾两句以景结情。雾霭云深,林木莽莽。寻隐者之踪影不见,是令人失落之事;但对于白氏来说,真正的失落是在这世上,再也寻不到如“旧隐”孟浩然一样,能创作出那般清逸诗篇的人,只留下一片苍茫。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后继无人的伤感、失落,更见出诗人对孟浩然的追怀。

17.(1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韵、砺、萧、臾、渡。

18一无所知博大精深层出不穷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处,由原文“如果你是‘硬核’游戏玩家……满怀期待;即便你对游戏产业……可能也获悉,在该领域,一款中国产品实现突破”可知,“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其后的内容应为假设“你”不是游戏玩家,对游戏领域不那么了解,故可填写“一无所知”。一无所知:什么都不知道;一点儿也不了解。

处,联系前文“以中国神话故事为背景,融入陕北说书等非遗文化……”和后文“有人介绍游戏取景地的历史文化,有人深度解析《西游记》中的角色故事……”可知,游戏融入了内容宽广深厚、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元素,空白处修饰中华文化,故可填写“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

处,联系空前的顿号和“随着……百舸争流的时代来临”可知,所填词语与“百舸争流”为并列关系的近义词,表达国产精品游戏不断出现,故可填写“层出不穷”。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19传统文化与高度流行的游戏结合,激发了年轻人的兴趣,吸引他们了解、热爱、宣传中华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激励……兴趣”动宾搭配不当,应改力“激发……兴趣”。二是语序不当,“热爱、宣传、了解”语序不当,根据程度由浅到深,应先了解,才能热爱,进而主动宣传,故应改为“了解、热爱、宣传”。

20.(A虽不必局限于一种标准B在城市建设时适当留白C不可一概而论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后文“但”字转折,并提到“要体现尊重自然等理念,要融入现代化元素,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等共通之处,说明城镇建设有多种方式,不必局限于一种标准,所以可填“虽不必局限于一种标准”意思相近的句子。

B处,前文引用美学家宗白华的话强调中国画最重空白处,后文提到“往往能便于城市呼吸,也能便于市民放松自我”,可知此处应强调城市建设和绘画一样,要适当留白,所以可填“在城市建设时适当留白”意思相近的句子。

C处,后文说“宜建则建,宜留则留,既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标新立异”,说明城市是否保留麦田不能一概而论,可填“不可一概而论”意思相近的句子。

21“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梦似幻的落日余晖”构成排比,罗列了“视觉画面”的背景成分,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构成了……展现了……满足了……”三个动宾结构的句子构成排比,高度评价了麦田的意义,表达了作者对麦田的赞美之情。句式整齐,具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修辞结构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画面感角度来看,“飞驰而过的高铁列车”“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梦似幻的落日余晖”这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了“视觉画面”的背景,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片麦田所处的环境,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和立体感。“构成了……展现了……满足了……”这三个动宾结构的句子构成排比,从不同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麦田的意义。“构成了丰富的视觉画面”强调麦田带来的视觉享受;“展现了极高的‘天分’”突出麦田的独特魅力;“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化景象等方面的美好想象”说明麦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通过这样的排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麦田的赞美之情。从语言形式上看,排比句式整齐,读起来具有节奏感,增强了语势,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2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第三段的冒号表示提示下文。A表示提示下文。B表示总结上文。C用在需要解释说明的词语或分句之后,表示解释说明。D用在需要解释说明的词语或分句之后,表示解释说明。故选A

23【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

材料揭示了“根”对植物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壤”象征着成长必须建立坚实的基础,精通技能,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奋力伸展,向阳而生”则意味着成长需要努力向上,追求宏伟的目标,厚积薄发。材料最后进一步以植物喻人,强调对人而言,向下扎根,向上进取,才能带来长久的发展。

“扎根”可做多方面解读,既可以指某种理想、信念扎根心中,从而促成了发展;也可指个体或团体打下基础,从而成就了事业。还可以指人生应当要沉潜、修行、丰富自身等。“向阳”则是指明生长的目标和方向。辩证地说,生长应该是将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结合起来,才能既根基稳固,又行稳致远。向上与向下不仅仅是表面的对树的意义,要由树到人,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生,既需要扎根厚土,也需要向阳向上。接下来先论述扎根厚土,沉潜下来,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再论述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应当向上进取,要有远大而明确的目标,为沉潜修行指明方向。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既应当向下积聚力量,又应当奋力向上生长。

立意:

1信仰于内心扎根,青春在未来绽放。

2向下扎根,厚积薄发。

3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

4深植厚壤,向阳而生。

5向下沉潜,向上奋进。

例文: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胡杨立身沙漠,不畏艰苦地向下扎根,茁壮地向上生长,终成为戈壁滩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不仅展示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也揭示了成功的秘诀:只有在根基深厚、稳定牢固的基础上,才能持续不断地向上发展,实现人生的价值。

向下扎根,是成功的基石。面对人生挑战,只有那些扎根现实、勇敢前行的人才能胜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无数青年正以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像大树一样扎根土壤,汲取养分,为成长打下基础。在祖国边疆,来自“孙龙珍民兵班”的“00”姑娘们不惧风沙,将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吕晨昕团队凭借创新成果“哪吒”夺冠,为我国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在广袤田野间,越来越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诠释青年的责任担当……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更要勇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如此,向下扎根,方能向上生长。

向上生长,是成功的方向。在有了稳定的根基之后,我们就需要朝着更高的目标进发,不断突破自我,这就像树木一样,不断地向上生长,向着阳光伸展,直至成为参天大树。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向上生长的力量。有古代的匡衡凿壁偷光,孙敬悬梁刺股,只为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攀登。现代社会,许多科学家夜以继日地钻研,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奥运健儿刻苦训练,挑战身体的极限,在赛场上拼搏进取,为国家赢得荣誉。如此,我们也要以积极奋进的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不断向上生长。

然而,向下扎根与向上生长并非孤立存在。向下扎根,使我们拥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毅力;向上生长,使我们拓宽视野并激发梦想。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我们的成功之路。当然,这一过程也并非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持久的毅力,和不断的努力。如同大树般经历风雨,才能更加坚韧;持续向上生长,方能成就参天之姿。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不仅是自然法则,也是成功的必由之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效仿树木,深根固本,茁壮成长,追逐阳光与梦想。让我们以此为指引,用坚实的根基托起高远的梦想,用不懈的努力铸就辉煌的未来,创造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

创新作文责任田
提高作文写作,创新作文写作,提高语文素养。一起耕耘,一起收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