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丨一起“云打卡”祖国乡村山水画卷

文化   2024-09-27 08:30   北京  


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1949-2024

乡村田园生活,是很多人心中遥远而又向往的存在。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村庄如繁星般散落。曾经,它们或许只是被岁月遗忘的角落。然而,时光流转间,乡村已然脱胎换骨。它们见证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也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的振兴,是祖国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今天,在祖国母亲75岁生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为美丽乡村的蝶变喝彩,共同祝愿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No.1


江西·篁岭村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有着580多年历史,现存100多栋明清古建是研究徽派古建遗存的重要样本,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村庄”。这里因独特的“晒秋”景观享誉海内外。秋日时节,不少村民正在窗台忙着“晒秋”,村内游客络绎不绝,“晒秋”IP每年都吸引众多游客、文化学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这样的景象很难让人想到,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人走屋空、田荒村散的“半空心村”。



由于篁岭村依山势而建,交通不便且有地质灾害隐患,当年许多村民因此离开家乡向外谋求出路,村里180多户人家陆续外迁后仅剩60余户。2009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与县、镇两级政府协商,投资建设安置房、配套基础设施,对篁岭村的300多名村民进行整体搬迁,并对篁岭村进行保护性开发,保持了古村文化的“原真性”。



村里地势起伏不平,没有大块面积让村民晾晒农作物,只能在窗台上搭建晾架将农作物放入晒匾中晾晒,形成了独特的“晒秋”农俗景观。景区复原和发展“晒秋”民俗,打造出了“中国最美文化符号”的文化现象。景区首创“参与式扶贫”,让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并成为发展的受益者,激发村民全程参与到家乡规划、古村建设与景区运营中。



现如今,篁岭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4A级景区,外出青壮年回村创业就业,开创了乡村振兴新模式。走进婺源篁岭村就能看到,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与“晒秋景象”构成了一幅绝美秋日图,晒匾内红彤彤的辣椒也正为村民“晒”出一条红火小康路。


No.2


浙江·余村


余村是一个位于浙江西北部的小山村,面积仅有4.86平方公里,住着280户人家。村子虽小,名气很大。这里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考察安吉余村时,首次作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曾经的余村,靠山吃山,大力发展矿山经济。村里的矿山昼夜不停地开采,村子里滚滚的浓烟弥漫,河水被污染得浑浊不堪,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村民们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余村人深刻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重要性,一个曾经污染严重的矿山村,走到举步维艰的转型路口时,因为这一句话,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短短十余年,曾经被破坏的山林重新披上了绿装,郁郁葱葱的树木茁壮成长,河水也恢复了往日的清澈。村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等绿色产业。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游客们纷至沓来,在这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体验乡村生活的悠闲与惬意。


No.3


甘肃·扎尕那村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这个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村子平均海拔2800米以上,从高处俯瞰,扎尕那村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一座天造地设的石头城堡。在这里,石林、峭峰、绝壁浑然天成,森林、草原、湖泊相得益彰,田园、村寨、牧场错落有致。拥有如此美景的扎尕那村,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人间天堂”。



然而,这样的美景却曾与贫困形影相伴,村民们守着美景却过着苦日子。以前,扎尕那村分为4个自然村,由下而上分别是东哇村、业日村、达日村和代巴村,环境相对原始,道路和公共设施较为简陋,串联4条村落之间的道路都是泥土路,大街小巷十分昏暗,村落民居大多是低矮陈旧的藏式老屋,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地和放牧。



扎尕那村的蝶变,离不开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近年来,甘南州委、州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战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依托扎尕那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以乡村旅游反哺生态保护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路,带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带动扎尕那村从藏于深山的秘境变成了网红打卡地,展现出蓬勃生机。


No.4


重庆·荆竹村


走进重庆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农家小院炊烟袅袅,精品民宿鳞次栉比,乡村茶馆还原乡愁,时尚书屋墨香萦绕,蜡染、竹编等非遗项目潮流气拉满,木叶吹奏的山歌不时飘扬入耳……让每一位心怀田园的人痴醉。



荆竹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交通不便,道路崎岖泥泞,与外界的联系十分有限。村里的房屋大多破旧简陋,有的甚至年久失修。农业是村民们主要的生活来源,传统的耕种方式使得他们收入微薄。



2012年,是荆竹村发展的起步之年。那一年,当地政府把村里的泥石路改造成了沥青路,结束了荆竹村“晴通雨阻”的窘境,也让深山小村走向大千世界。村子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匠心打造了“归原小镇”文旅项目,有效保护活化了传统村落形态。如今的荆竹村,长廊曲径通幽、民居古朴端庄,呈现出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优美画卷。





祖国的山河,是自然赋予的宝藏,从江南水乡的温婉灵秀到塞北草原的广袤无垠,从西部雪山的圣洁壮美到东部大海的波澜壮阔,每一处都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在祖国的怀抱里,我们感受着国富民强带来的安稳与幸福。

欢迎此刻正在阅读文章的您,发送图片到后台,与我们分享您探寻记录下的祖国大美河山,让我们共同祈愿国泰民安。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官网、包图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往期推荐

话题丨从悟空、墨子、羲和……看中国航天的诗意与浪漫

话题丨火出国门的中华谚语里藏着哪些古老智慧?

话题丨奥运会闭幕了,但这件事还要继续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喜迎国庆↓↓↓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