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二上《口部》释“味”为:“滋味也。从口,未声。无沸切。”张舜徽称:“味之厚者,始称滋味,今语犹然。味当以未为初文。从口之味,乃后增体。”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味是指口味,广义的味还包括气味。口味用嘴巴来品尝,气味让鼻子来欣赏。口味包括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滑,气味包括香、臭、腥、膻、臊。除口味、气味之外,“味”还有情趣的意思,如趣味、兴味、意味、津津有味等。“味”还作“体会”“研究”,如体味、耐人寻味。“味”还作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如一味药、两味药。
中国古代以咸、苦、酸、辛、甘为五味,分别对应水、火、木、金、土五行。《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通过五行,将五味与五方、五色、五脏等联系起来,从而将五味纳入中国五行哲学体系中。
五味是基本的口味,还有人认为应分为六味或七味。金李杲认为,辛、甘、淡、酸、苦、咸为六味,“味象地,辛、甘、淡者地之阳,酸、苦、咸者地之阴”。有人认为:“味是指食物进入口腔咀嚼时或者饮用时给人的一种综合感觉。通常将味分为酸、甜、苦、辣、咸、鲜、涩七味。”还有学者将口味和气味综合起来,认为基本味有咸、甜、酸、苦、鲜、辣、香,复合味有酸甜味、甜咸味、鲜咸味、辣咸味、香辣味、香咸味。
中国各地的饮食,除南北方的米、面不同外,最大、最突出的不同便是味的差异,如四川的麻辣、湖南的香辣、湖北的鲜辣、广西的酸辣、广东的鲜淡、福建的甜香、苏南的甜鲜、浙东的臭咸、陕西的酸辣、山西的酸香、河南的清淡、河北的偏咸,等等。对于不同地区的人来说,味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一个地方的“正常”口味,对于外地人来说,往往是极不正常的,是极端的。比如,四川、湖南人口中的“微辣”,对于江浙、福建人来说,可能就是“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