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丨在适合猫着的季节,你可曾被它治愈?

文化   2024-11-08 08:34   北京  










不知不觉,冬天已来到我们身边。冬天在四季里有种自己特有的风情,它沉静、内敛,却也浪漫、温馨。寒冷冬日里,“猫冬”一词悄然成为了一种温馨的生活状态。

在北方的俗语里,“猫”一字有躲藏的意思,“猫冬”意为寒冷的冬天人们喜欢待在家,减少出门次数,享受宁静与安逸。而今天,这个词还有着一份来自小生命的温暖陪伴。

一到冬天,有猫的人家里便会从各处“长”出猫来:暖气片上、沙发上、阳光晒热的地板上……当然,还有人的怀抱里。为了寻求温暖,猫们会卸掉一些高冷,与人贴近。

在古代,“猫冬”带来的温暖也是如此,文人的诗篇里,留下了许多温馨的描写。尤其宋代“撸猫”盛行,诗人陆游就写过“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这里的“狸奴”是古人对猫的雅称,小猫成了诗人冬日里最好的伙伴。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不少爱猫的诗人、作家将这份感受诉诸笔端。猫在作家笔下或灵动、或顽皮、或感人,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治愈力。它们不仅是生活中的伙伴,更是心灵的疗愈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古到今,猫是如何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



古人养猫有多讲究?


在鲜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猫就已经走进了先民的生活圈。猫最早的驯化过程应当发生在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现今出土了许多与猫有关的绘画、浮雕等。中国早期关于猫的记载虽然没有古埃及那么丰富,但到了唐宋,猫不再是徘徊在村落里抓老鼠的野狸,而是作为宠物的“狸奴”。


宋徽宗《真迹耄耋图》(局部)


宋人家里添猫可不是件小事,买猫称“聘猫”或者“纳猫”,“聘”与“买”,虽一字之差,仪式感可是完全不一样。在宋代要养一只猫,有一套完备的聘猫流程。首先得先写一封聘书,再备上一份聘礼,最后择一吉日,才可把猫抱回家。


聘猫礼


如果是想抱一只别人家猫生的小猫,聘礼通常是盐、糖、茶叶、芝麻、大枣等。根据自家经济条件,再贫寒的人家也要选一样意思一下,条件好的家庭可以都选上。如果是野外猫妈妈生的小猫,则要给猫妈妈送一条鱼。


如黄庭坚在《乞猫》中写道:


秋来鼠辈欺猫死,

窥瓮翻盘搅夜眠。

闻道狸奴将数子,

买鱼穿柳聘衔蝉。





诗人家里闹鼠患,听说别人家的猫要产崽了,赶紧去菜市场挑了几条鲜鱼,用柳条穿好,当作聘礼,送给那只猫,恳求它送一只小猫咪给自己。而“衔蝉”正是诗人给小猫起的名字。


陆游则在《赠猫》(其一)中写:


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

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

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

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




可见陆游的聘礼是在古代颇为名贵的盐。诗人用一包盐换回了一只小猫,它常常在座椅边上嬉戏玩耍,晚上还会霸占他的毯垫。当小猫立下了扫荡鼠穴的功劳,便给它一顿丰盛的鱼虾大餐做犒赏。诗人给这只猫取名“小於菟”,是小老虎的意思。



陆游对猫的喜爱溢于言表,他养过许多猫,并给它们取了可爱的名字,除了“小於菟”还有“粉鼻”“雪儿”等。陆游的咏猫诗篇不仅描绘了猫咪的可爱形象,还表达了他对猫咪的深厚感情。如:“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还有“勿生孤寂念,道伴大狸奴”……字句间无不透着温馨


▲清 沈振麟《猫竹图》局部


聘猫仪式


除了“聘礼”,还要有“聘猫仪式”,细致程度堪比娶媳妇。据《猫苑》记载,宋代及以后完整的聘猫仪式大致为:相猫—选定日期—下聘行纳猫契—迎猫回家—拜灶神、制猫厕—驯服安家。


养猫聘书又被称为纳猫契,上面会详细描述猫的大小、长相、颜色,收猫的吉日,以及主人对猫的期望与要求,规训猫咪“息鼠辈从兹捕,不害头牲并六畜,不得偷盗食诸般,日夜在家看守物,莫走东畔与西边”,请东王公与西王母共同做个见证,希望猫咪进了家门后成为得力的贤猫良猫,很像今天的合同。



下了聘礼迎回家的猫,是不是就要捕老鼠呢?答案是不一定!宋人胡仲弓作诗《睡猫》“瓶吕斗粟鼠窃尽,床上狸奴睡不知。无奈家人犹爱护,买鱼和饭养如儿。”


▲清 程璋牡丹双猫图轴(局部)


这就好像我们现在把宠物猫当“孩子”养,宋人提前几百年就帮我们实现了。



到了近现代,以猫为题材的文章依然层出不穷。中国人越发对猫痴迷,文人“铲屎官”多到足以列一张很长的单子:老舍、丰子恺、梁实秋、胡适、杨绛、钱锺书、林徽因、季羡林、冰心……这些爱猫作家的作品中都描绘过猫咪的形象,表达了他们对猫咪的喜爱与关注。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要求给抓痒,或是在你写稿子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力避单调。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连半个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它倔强得很!

——老舍《猫》










咪咪当然对它的爸爸妈妈更亲热一些,当他们备课时,它就蜷伏在他们的怀里或书桌上。但当它爸爸妈妈上班的时候,它也会跑到我的屋里,在我床尾叠起的被子上,闻来闻去,然后就躺在上面睡觉。有时会跳上我的照满阳光的书桌上,滚来滚去,还仰卧着用前爪来逗我。只有在晚上大家看电视时,只要吴青把它往我怀里一推,它就会乖乖地蜷成一团,一声不响地睡着,直到它妈妈来把它抱走。

——冰心《养猫》











解放后,我们在清华养过一只很聪明的猫。小猫初次上树,不敢下来,锺书设法把它救下。小猫下来后,用爪子轻轻软软地在锺书腕上一搭,表示感谢。锺书说它有灵性,特别宝贝。

猫儿长大了,半夜和别的猫儿打架。锺书特备长竹竿一枝,倚在门口,不管多冷的天,听见猫儿叫闹,就急忙从热被窝里出来,拿了竹竿,赶出去帮自己的猫儿打架。和我们家那猫儿争风打架的情敌之一是近邻林徽因女士的宝贝猫,她称之为她一家人的“爱的焦点”。我常怕锺书为猫而伤了两家和气,引用他自己的话说:“打狗要看主人面,那么,打猫要看主妇面了!”他笑说:“理论总是不实践的人制定的。”

——杨绛《写〈围城〉的钱锺书》












我同虎子和咪咪都有深厚的感情。每天晚上,它们俩抢着到我床上去睡觉。在冬天,我在棉被上面特别铺上了一块布,供它们躺卧。我有时候半夜里醒来,神志一清醒,觉得有什么东西重重地压在我身上,一股暖气仿佛透过了两层棉被,扑到我的双腿上。

——季羡林《老猫》











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猫做什么事。他吃的不只是溪鱼,睡的也不只是毛毯,我们的住处没有鼠,他无用武之地,顶多偶然见了蟑螂而惊叫追逐,菁清说这是他对我们的服务。我们吃饭的时候他常蹲在餐桌上,虎视眈眈,但是他不伸爪,顶多走近盘边闻闻。喂他几块鱼虾鸡鸭之类,他浅尝辄止。他从不偷嘴。他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夸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他有二十六七磅重,压得人腿脚酸麻,我们外出,先把他安顿好,鱼一钵,水一盂,有时候给他盖一床被,或是搭一个篷。等我们回来,门锁一响,他已窜到门口相迎。这样,他便已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

——梁实秋《白猫王子五岁》










阿咪之父是中国猫,之母是外国猫。故阿咪毛甚长,有似兔子。想是秉承母教之故,态度异常活泼,除睡觉外,竟无片刻静止。地上倘有一物,百玩不厌。人倘理睬它一下,它就用姿态动作代替言语,和你大打交道。此时你即使有要事在身,也只得暂时撇开,与它应酬一下;即使有懊恼在心,也自会忘怀一切,笑逐颜开。哭的孩子看见了阿咪,会破涕为笑呢。

——丰子恺《阿咪》




“猫冬”,不只是生活的一种状态,更是心灵的一种寄托。小猫的陪伴,让冬日的寒冷变得不那么刺骨,给生活带来了温馨和希望。无论是在古代文人的诗篇里,还是现代生活中,猫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了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这个寒冷的季节,不妨也让自己“猫冬”一下,感受猫带来的温暖和治愈吧。


本篇图文综合整理自:《猫苑》《猫乘》、知乎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包图网、千库网、Pexels.com


往期推荐

话题丨你家的腊八粥是什么味的?

话题丨人间清醒第一人,为什么世人皆爱苏东坡?

话题 | 《梦华录》里带火的宋代茶文化,也太美了!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喜欢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吧↓↓↓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