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4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舍生忘死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今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4周年之际,我们再次翻开那段历史,回顾气吞山河的正义之战,致敬那些舍生忘死的英雄儿女。
保家卫国 艰难决策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随后,美国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
同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当天,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发出的救援请求传到了北京。
朝方在信中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此时新中国的战争创伤还未平复,需要集中精力恢复国家建设。
然而战火烧到中国大门口,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不得不根据局势的变化作出重大的战略抉择。
出兵还是不出兵?毛泽东思之再三,夜不能寐。
最终,经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充分讨论,权衡利弊,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签署了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命令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与侵略者作战。
▲这是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仗,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他们为何而战
入朝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鏖战长津湖、激战松骨峰、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长津湖,他用生命守住阵地
长津湖为长津发电站的蓄水湖,群山包围,东西两岸均为海拔1300多米的山地,地势险要。1950年11月26日,经十余天长途奔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长津湖地区完成集结。此时的长津湖一带突降大雪,气温下降至零下27摄氏度左右,恶劣的天气几乎把这里变成了生命绝境。
▲志愿军第9兵团战士通过长津湖大桥。抗美援朝纪念馆供图
11月27日,志愿军第9兵团对长津湖地区的美军部队发起猛烈攻击。遭到痛击的敌军向附近仓皇突围。杨根思的任务是率领一个排的战士坚守小高岭阵地。小高岭是美军南逃的唯一通道,也是志愿军必须坚守的要地。
在小高岭,杨根思与战友连续打退美军8次进攻。当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阵地上的弹药已经打光了,只剩两名伤员,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眼看着40多名美军士兵即将爬上山顶。在此紧要关头,杨根思抱起仅有的一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入敌群,与美军同归于尽,以生命和鲜血守住了阵地。
▲杨根思
历时28天的长津湖战役,被公认是人类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会战之一。这场战役之后,“联合国军”再也没有踏过三八线半步,战争走向完全改变。
血染松骨峰,一个连只剩7人
与此同时,在朝鲜西部一座名叫松骨峰的山上,也进行着一场空前惨烈的阻击战。
松骨峰,位于朝鲜价川以南,是军隅里通往平壤公路的咽喉。1950年11月28日,第335团1营3连经过一夜急行军刚刚抢占这里还没来得及修筑工事,“联合国军”就赶到了。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3连官兵临危不惧,奋力迎战,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场惨烈的阻击战就这样打响了。
▲激战松骨峰(油画 孙立新作)
当时为了节省时间,快速攀上松骨峰,3连官兵只带了机枪、步枪、手榴弹和少量的爆破筒、炸药包等装备。美军则调集了飞机、坦克等重型武器,他们疯狂地向山上的3连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进攻。
一发汽油弹落在战士邢玉堂跟前。他被一团大火吞没,抱着枪连打数滚,大火不灭,索性冲向敌阵,刺倒几个惊慌失措的敌人后,死死抱住一个敌人的脖子,与其同归于尽。
指导员杨少成的子弹打光了,便拿起刺刀和敌人拼,当六七个敌人一起抱住他时,他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3连的勇士们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山上:排长牺牲了班长来代理,班长牺牲了战士来接替……
至下午1时,仅剩7名战士的3连,仍坚守阵地,让数千名美军6小时未能前进,为最后围歼敌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那一天,27岁的他被炸断双腿仍爬行指挥
上甘岭是志愿军中部防线战略要点五圣山的前沿阵地,是两军必争之地。
1952年10月14日,“联合国军”在300余门火炮、30余辆坦克、40余架飞机的支援下,向上甘岭的597.9和537.7高地发起疯狂的进攻,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
▲上甘岭战役期间,遭受猛烈轰击的597.9 高地和537.7 高地北山阵地,土石被炸飞了1至2米
防守在高地的志愿军立即进行顽强抗击,经过一天的激战,防守部队所在阵地被敌军占领。
当晚,志愿军开始反击。第135团第7连排长孙占元和他率领的战士们担任夺取597.9高地的突击任务。混战中,孙占元的双腿被敌炮弹炸断。
战友看到孙占元面如纸色,劝他撤离阵地,他坚定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是指挥员,不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决不离开自己的岗位。”
▲志愿军战士易才学在排长孙占元的掩护下,爆破敌军火力点多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供图
孙占元以坚强的意志,来回爬行指挥,用机枪掩护战友爆破,摧毁了敌军3个火力点,毙伤敌80余人。最后在弹药用尽、战友相继阵亡的情况下,孙占元趁敌人靠近时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
▲孙占元像
在上甘岭战役中,类似孙占元这样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烈不止他一人,仅明确留下姓名和事迹的就有38人。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也被称为“摊牌作战”计划),此次战役后,美军再也没有向志愿军发动过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朝鲜战局从此稳定在北纬38度线上。
山川同念,英雄回家
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些烈士被留在了韩国。但祖国和人民从未忘记他们。自2014年起,我国已连续10年迎回十批93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只要听说兄弟们回来了,我都要去接他们。想再看看战友,告诉兄弟们‘他们的血没有白流’!”每次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时,九旬志愿军老战士李维波都会到场迎接。
“我忘不了那段烽烟岁月,更忘不了献出生命的战友。”李维波说,他要替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尽责,把他们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和平来之不易。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要铭记历史,越不能忘记我们所走过的艰辛曲折的道路,越不能忘记无数英烈先辈所作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牺牲!
向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致敬!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本篇综合整理自:《一起来读毛泽东》《抗美援朝征战纪实》、新华社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中国军视网微信公众号等
推荐阅读
往期推荐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