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丨寒露: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文化   2024-10-08 08:30   北京  


每年10月8~9日,太阳位于黄经195°时是寒露节气,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在此前仲秋的白露节气,晨露初现,“露凝而白”。到了此时,露水已寒,快要凝结为霜了。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白居易在诗中点明了寒露节气的主旨——变冷。寒露,是一场从凉爽到萧瑟的过渡,一次从秋天向冬天的进发,一个透着寒意却多姿多彩的日子。此时节,空气里有凉凉的桂花香和寥落的虫鸣,大地上的一切讯息,都随斑斓的落叶齐齐地指向了深秋。

传/统/二/十/四/节/气


寒露三候


  • 一候鸿雁来宾

鸿雁是随着季节变换而南北迁徙的候鸟,古人观察到鸿雁候时而飞、随阳而动、行为有序的特点,便将其作为气候变化的一个标志。古人称后至者为“宾”,寒露时鸿雁列队大举南迁,且是最后一批。




  •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古人观察到,在寒露时节,秋风阵阵,寒凉日甚,空中再也见不到原来那些飞舞鸣叫的雀鸟,海里的蛤蜊却一日日多了起来,便认为是雀鸟变成蛤蜊,跑到海里。空中翻飞之物变为水中潜藏之物,是古人感知寒风严肃的一种说法。




  • 三候菊有黄华

“黄”指菊花的本色,“华”在这里是盛开的意思。当秋寒渐深,“寒露百花凋”,万物日显寥落时,菊花已遍地开放。



寒露节气花


  • 野菊


野菊不是泛指野生的菊花,也不是那些万千姿态的菊花,而是菊科菊属的一个物种,且确实为自然野生,故名叫“野菊”。现在人工栽培的菊花大概由两种野生种培育而成,其中一种就是野菊,后来培育的小花品种都起源于它。野菊的花色只有黄色一种,在山坡、河边、湿地、田边、路旁等地都很常见。司马光有诗道:“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羞随众草没,故犯早霜开。寒蝶舞不去,夜蛩吟更哀。幽人自移席,小摘泛清杯。”


  • 洛神


洛神花,正式的名字叫玫瑰茄,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被称为植物界的“红宝石”。洛神花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洛水女神并不相关,这是根据它的英文名Roselle音译而来,“玫瑰茄”则是英文名的直译。即便如此,它也担得起这美艳动人的名字。洛神花的花瓣是淡淡的粉色,中间的花心如玫瑰般鲜红。在它未开之时,紫红色的肉质花萼包裹着里面的花苞,采摘后晒干,可以用来泡茶。倒水入杯,玫瑰色在水中渲染开来,朦胧中好似洛神飘散的裙带。


寒露习俗


寒露节气,我国北方地区已呈深秋景象,层林尽染、如霞似锦,南方也秋意渐浓,自成诗韵、俏丽多姿。因接近重阳节,寒露节气的习俗多与重阳节有关。


  • 重阳登高

重阳节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民间素有重阳登高的习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凉爽的气候十分适合登山,久而久之,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就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有“步步高升”“高寿”等美好寓意。



  • 吃花糕

九九重阳不仅要登高,还有吃花糕的习俗,因为“糕”与“高”谐音,在重阳节登高时吃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里大多夹有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等。



  • 赏菊

相传赏菊起源于晋朝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盛开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且不限于九月初九,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隆重。


  • 饮菊花

因为寒露前后菊花盛开,我国一些地方就曾有寒露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同时有利于人体除秋燥,自古称为“长寿酒”。现在,酿制及饮用菊花酒的人少了,但喝菊花茶的人多了,菊花当茶饮用同样有利于清肝、明目、除燥,且四季皆宜。



  • 插茱萸

插戴茱萸是重阳节重要的习俗之一。《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汉高祖时九月初九宫中的活动:“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古人在重阳这天,除了登山、喝菊花酒,还要插戴茱萸,又叫“茱萸会”。茱萸是一种常绿植物,八九月时结红色的小果,香气浓烈,可以驱虫驱蚊,也可入药制酒。重阳节正值茱萸成熟,人们折下带有果实的茱萸枝,或插于发髻,或放在用红布缝制的香囊里挂在身上。


寒露养生


  • 滋阴润燥 调养情志

寒露时节气候变冷,秋季养生一定要注意“养收”二字。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如果调养不当 ,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人的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容易产生伤感的忧郁心情,而悲忧最易伤肺。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之一。



  • 多甘润,少辛辣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此时饮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防治咽干口燥等症。同时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


宜食小白菜、花菜、胡萝卜、藕、银耳、鸡鸭、鱼、石榴、梨、香蕉、山楂、柑橘等。

忌食: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酒等。


寒露诗词赏析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到夔州(今属重庆)之时登高见闻,写下了这首名作。开头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描写,夔州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如此长啸,是怎样萧瑟的场景?继而,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反而形成一幅精美的画图。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还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无形中生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诗人在高处远眺,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秋词》是刘禹锡豪情的代表作。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总是一个悲怀的角色,让一代代的人不停地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然而刘禹锡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接着,诗人笔锋一转,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论调的有力否定。最后,诗人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通过对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景观的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的开阔景象。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诗人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诗人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此时节,寒露如玉,夜凉似水,草木之间,生出莹莹一地露水。天寒,深秋已至,我们需要更多的温暖在心,在岁月的甬道上留下滚烫的印记。让我们在这静美的秋日,带着从假期中积蓄的力量,开启年终岁尾一阕新的词章吧!


本篇图文摘编自《中华二十四节气诗书》、人民网、古诗文网、知乎网、包图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Pexels.com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本书

往期推荐

节气丨白露: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节气丨处暑: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节气丨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公告

转载请注明来自人民出版社读书会。投稿与合作事宜请在微信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

寒露至,秋已凉,愿君安康↓↓↓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