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献探讨了草类植物中干旱耐受性趋同进化的机制。研究表明,植物在适应极端环境方面演化出了相似的生物物理和细胞机制,以应对缺水的生活条件。然而,文献强调,在分子、基因和调控水平上的趋同现象仍待进一步验证。通过分析禾本科植物,作者观察到了与干旱相关的基因重复和表达模式的显著趋同,表明相似的基因组变化在不同物种间发挥了作用。研究发现,共享来源的同源基因在物种间被激活,支持了平行进化的观点。
此外,尽管一些物种在相似的代谢路径中表现出相似性,但可能利用不同的基因集合,这揭示了表型的趋同现象。研究还强调,物种特异性的机制在核心共享机制的基础上补充了复杂的适应策略,展示了植物在干旱适应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发现为理解干旱耐受性的进化过程提供了新视角,强调了平行与趋同进化在应对环境挑战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结果
耐旱草本植物的比较基因组学
本研究探讨了在两个不同的Chloridoideae亚族中,三种草本植物(Microchloa caffra、Oropetium capense和Tripogon minimus)之间的趋同进化现象,这三种植物代表了至少两次独立的耐干旱特征的起源。它们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岩石裸露地带共生,适应了相似的环境条件。研究团队使用PacBio高保真数据生成了这三种植物的参考基因组,并进行了基因组注释。结果显示,M. caffra是六倍体,基因组较大,主要由DNA转座子驱动扩展,而O. capense和T. minimus是二倍体,基因组较小。尽管M. caffra的转座子扩展较大,但三种植物的基因组相对紧凑。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与耐干旱相关的基因家族(如早期光诱导蛋白ELIPs)在这三种植物中都有显著扩展,支持了它们在耐干旱特征上的趋同进化。识别干旱耐受性重叠特征
植物在气候控制的生长室中经历了约17-20天的自然干燥,达到脱水状态(相对水分含量RWC < 10%),并且光系统II效率(Fv/Fm)显著下降。O. capense和T. minimus在再水化后12小时内恢复了RWC和Fv/Fm,而M. caffra的Fv/Fm恢复较慢。研究团队在脱水和复水的六个时间点收集了RNA测序数据,分析了基因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基因表达与植物的水分状态紧密相关,脱水和复水过程中都有显著的基因表达变化。约35-52%的基因在脱水期间表现出差异表达,23-47%在复水期间表现出差异表达。尽管M. caffra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较多,但其比例低于其他两种植物。通过比较18,428个保守的同源基因,研究发现三种植物之间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重叠,约18-24%的差异表达同源基因在各物种中表现出相似的表达模式。此外,研究还发现了一组仅在耐干旱植物中表达的基因,可能与特定的脱水适应机制相关。通过共表达分析,研究表明,水分状态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物种身份,指向了耐干旱植物中共享的脱水耐受特征。干旱耐受性的共享特征(Shared signatures)
通过使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研究团队将每个基因分配到预测的酶功能和代谢通路,并比较了不同物种之间的重叠。结果显示,三种植物在KEGG术语上的重叠显著高于差异表达同源基因(约30-40%比上18-24%),表明尽管这些物种不总是利用平行基因拷贝,但它们通过相似的代谢机制来应对脱水。研究发现,三种植物共享许多耐干旱的特征,包括光合作用的受控下调和保护机制的快速诱导。在脱水过程中,富集的基因本体(GO)术语主要与信号传导、压力反应、细胞重组和转录翻译的修饰相关,而在复水过程中则与光合作用、代谢和色素代谢相关。通过比较耐干旱植物与敏感植物(如E. tef)的GO术语,发现许多经典的压力反应术语在所有物种中共享,反映了对水分缺乏的深层次保守反应。此外,耐干旱植物在转录和翻译的调控上表现出独特的激活,尤其是在核酸过程和生物钟信号传导方面,表明它们在准备脱水时具有更高的调控能力。研究还发现,尽管氨基酸代谢通路普遍下调,但某些重要通路(如谷胱甘肽代谢)却上调,显示出这些植物在应对氧化压力方面的适应性。总的来说,研究表明,耐干旱植物在共享的干旱耐受基础上,通过高度有序的细胞过程转变,实现了脱水耐受机制的进化。KEGG注释揭示了这些植物在光合作用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及转录翻译等方面的特征性变化,进一步支持了它们在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生存策略。干旱耐受机制在禾草中是保守的
探讨了在Chloridiodeae亚族中,脱水耐受性在至少四个亚族(Eleusininae、Eragrostidinae、Sporobolinae和Tripogoninae)中独立进化的现象。为了测试草本植物之间的趋同模式,研究团队整合了来自其他物种的可比脱水和复水表达数据集,包括耐干旱的O. thomaeum和E. nindensis的RNA-seq样本。通过对五种植物的主成分分析(PCA),样本通常根据水分状态分离。然而,由于实验差异、噪声或物种间差异,可能掩盖了潜在的保守生物学特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采用了拓扑数据分析方法,使用Mapper算法构建了基因表达数据的图形表示。该算法适合于高维稀疏数据的分析,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不同物种在水分压力下的基因表达变化。Mapper图显示了脱水过程的明显拓扑结构,每个节点代表相似的RNA-seq样本,节点颜色表示样本身份,节点之间的连接表示共享样本。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物种的样本混合在一起,但不同水分状态的样本之间有明显的区分。最终分析中加入了脱水敏感的姐妹物种E. tef,结果显示所有物种的拓扑结构相似,但E. tef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发现支持了相似的祖先机制在基础干旱耐受机制中的作用,并表明在复生植物中(resurrection plants),通过独立招募特定的脱水耐受途径,增强了这些机制的功能。物种特异性的耐干旱机制
尽管三种主要研究物种(M. caffra、O. capense和T. minimus)之间的基因表达存在显著重叠,但也显现出物种特异性的过程。在M. caffra中,诱导了独特的抗氧化反应,包括谷胱甘肽(glutathione)合成过程、谷氨酸脱羧反应和L-抗坏血酸(l-ascorbic acid)合成。其他独特的过程包括与种子相关的术语,如种子油体生物发生(seed oil body biogenesis)和种子成熟(seed maturation)。M. caffra中还独特诱导了与植物激素(phytohormones)相关的多个GO术语,包括乙烯(ethylene)反应,表明激素调控可能影响类囊体和光合机制的部分降解。O. capense的独特上调过程相对较少,但仍有显著模式,包括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acetylation)、H3-K9去甲基化(demethylation)和H2B泛素化(ubiquitination)。这些组蛋白修饰与特定干旱响应基因的转录开放性相关。O. capense还显示出与叶绿体mRNA处理、核内多聚腺苷酸(poly(A)+)mRNA出口、核糖体组装和翻译调控相关的上调,表明在干旱条件下仍然活跃地进行转录和翻译。T. minimus的物种特异性过程也较少,独特上调的过程主要集中在氧化应激反应、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组织和超氧自由基的去除。T. minimus是唯一显示出上调含花青素(anthocyanin)化合物合成过程的物种,这通常是同绿叶复生植物的典型反应。尽管每种物种中识别出的独特途径有所不同,三种植物在应对干旱和脱水压力时均利用了相似的机制。每种植物独特激活的过程主要围绕防御机制、静止状态的诱导以及在脱水条件下正常生长和代谢的减少。总体而言,三种植物似乎共享一组核心的保守机制,并通过趋同的物种特异性模块进行补充。Marks RA, Van Der Pas L, Schuster J, Gilman IS, VanBuren R. Convergent evolution of desiccation tolerance in grasses. Nat Plants. 2024;10:1112–25.
ps:这篇文献结果中的图的引用有点神奇,不是我图的顺序插的乱,是原文中,一个结果对应了多张图。所以建议直接去看原文
一些名词:
趋同进化(Convergent Evolution):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似的环境压力或生态条件下,独立演化出相似的特征或适应性特征的过程。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不同的生物群体中,它们虽然在进化上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但由于面临相似的生存挑战,逐渐发展出相似的形态、功能或行为特征。
例如,鸟类和昆虫中的飞行能力就是趋同进化的一个经典例子。尽管它们的祖先在进化上并不相同,但都发展出了适应飞行的结构和功能。趋同进化强调了环境对生物形态和功能演化的重要影响。平行进化(Parallel Evolution):是指在不同物种或群体中,因其共同的祖先而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独立演化出相似的特征或适应性特征的过程。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具有相近亲缘关系的物种之间,它们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类似的选择压力,从而发展出相似的形态、功能或行为特征。与趋同进化不同,平行进化的物种在进化树上有共同的祖先,因此它们的相似性更可能是由于遗传背景的相似性,而不是完全独立的演化过程。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某些哺乳动物在不同地区适应相似的生态位,导致它们在形态上出现相似的特征。平行进化强调了亲缘关系和环境选择对物种演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