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响应因子(ARFs)是调控与生长素相关的基因转录的关键转录因子,这些基因在植物代谢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在毛竹中鉴定出的47个PeARF进行了评估,并将其分为三类。结构特征分析显示,内含子数量在3到14之间,而Motif 1、2、7和10具有高度保守性,共同形成了DNA结合和ARF结构域。不同组织的RNA-seq分析揭示,PeARFs表现出组织特异性。此外,PeARFs的启动子中富含丰富的激素响应和应激相关元素,支持了PeARFs的表达在ABA和低温处理下显著被激活或抑制的假设。此外,PeARF41的过表达通过降低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抑制了次生细胞壁(SCW)的形成。此外,预测了一个以PeARF41为核心的共表达网络,其中包含28个基因。酵母单杂交(Y1H)、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和双荧光素酶(Dul-LUC)测定结果显示,PeARF41结合PeSME1启动子以抑制其表达。我们得出的结论是,‘PeARF41-PeSME1’调控级联反应介导次生细胞壁的形成。我们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PeARFs的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探讨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次生壁(SCW)形成中的基因调控机制。毛竹因其优异特性和广泛应用,已成为木材的替代品,其机械特性主要由SCW的组成和含量决定。尽管已有研究集中于SCW形成中的转录因子(TF)及其调控网络(Yang et al., 2021;Wang et al., 2024),但SCW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仍不清楚。
SCW的沉积在细胞伸长完成后开始,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其中木质素赋予植物细胞刚性(Terrett and Dupree, 2019;Zhong et al., 2019)。在植物中,半纤维素富含木聚糖,合成木聚糖的关键酶为糖基转移酶43家族成员(Jensen et al., 2018;He et al., 2018),而纤维素由纤维素合成酶(CESA)复合体合成(Persson et al., 2007;Polko and Kieber, 2019)。木质素则来源于复杂的酚丙烷生物合成途径,涉及13个酶家族(Vanholme et al., 2010;Barros and Richard, 2019)。
SCW形成受一系列转录因子的分层调控网络控制,这些转录因子直接促进SCW组分的生物合成(Wang and Dixon, 2012;Lin et al., 2017)。在毛竹中,miRNA介导的“MYB-PeLAC20”模块已被建立(Yang et al., 2021),PeMYB26作为正调控因子,促进木质素的积累和木质部的形成。其他转录因子,如WRKY和OsbHLH002,也被证明在SCW生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Hu et al., 2024;Chen et al., 2023)。
此外,植物激素(如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赤霉素)通过调节结构基因的表达影响SCW形成(Jung et al., 2008;Huang et al., 2015;Liu et al., 2021)。生长素作为诱导次生生长的信号,可能在SCW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Leyser, 2018)。ARFs(生长素响应因子)是特异于植物的关键转录因子,调控生长素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Quint and Gray, 2006;Zhang et al., 2022)。ARFs通过与Aux/IAA蛋白形成多聚体而受到抑制,生长素浓度超过一定阈值时,Aux/IAA被降解,释放ARFs以调节下游基因的转录(Leyser, 2018;Vain et al., 2019)。
已有证据表明ARFs在植物SCW相关过程中发挥作用,例如PbrARF13抑制梨果实中SCW组分的生物合成(Xu et al., 2023),而GhARF7-1和GhARF7-2则通过与GhERF108结合激活SCW生物合成(Wang et al., 2023)。在毛竹中,ARFs也能在机械弯曲条件下调控木质素合成(Wang et al., 2024)。
本研究识别了毛竹中的ARF家族成员,分析了其基因组结构、系统发育关系及对不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并研究了植物激素处理对ARF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最终,识别出PeARF41,可能通过与共表达基因结合参与SCW生物合成。此外,使用酵母单杂交(Y1H)和双荧光素酶(dual-LUC)实验验证了PeARF41及其靶基因的调控机制。综上所述,本文为毛竹ARF家族成员及其在SCW形成中的作用提供了全面的信息。
本研究通过BLASTP分析鉴定出47种毛竹(moso bamboo)ARF(Auxin Response Factor)蛋白,使用22种拟南芥(Arabidopsis)和25种水稻(rice)ARF蛋白作为查询序列。检测到ARF蛋白中存在B3 DNA结合域和AuxRE(Auxin Response Element)域。表S2列出了ARF蛋白的名称、氨基酸数、分子量、理论等电点、GRAVY(大平均亲水性)值和亚细胞定位。PeARFs编码的蛋白质氨基酸数从385个(PeARF38)到1139个(PeARF7)不等,分子量范围为44.24至126.37 kDa。稳定性指数均大于40,表明所有PeARFs均为不稳定蛋白。GRAVY值为负,显示出亲水性特征。此外,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所有PeARFs均位于细胞核中。为验证ARF(Auxin Response Factor)家族成员的进化特征,本文构建了包含94种ARF蛋白的系统发育树,其中包括47种来自毛竹(moso bamboo)、22种来自水稻(rice)和25种来自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图1)。结果表明,这些ARF蛋白可分为三类(Class Ia–c、Class II和Class III)。其中,Class II为最大类,共有32种ARF蛋白;Class III则包含三种拟南芥、六种水稻和十种毛竹ARF蛋白,可能具有相似功能。此外,十二种PeARFs与拟南芥的ARF蛋白和八种水稻ARF蛋白分别归属于相同亚群(Class Ia和Ic),而Class Ic仅包含拟南芥的ARF蛋白。研究还发现,毛竹和水稻的ARF蛋白之间的关系比任一者与拟南芥的关系更为密切。PeARFs(Auxin Response Factor)基因的特征结构如图S1A所示,包括外显子、内含子和非翻译区(UTR)的数量和分布。PeARFs包含3至14个外显子,其中Class I和Class II的外显子数量为12至14个,而Class III仅包含三个外显子,PeARF35除外(图S1A)。同类PeARFs具有相同的外显子数量和长度,但在同一类群内,PeARFs的长度有所不同,如PeARF02、PeARF05、PeARF08、PeARF13、PeARF36、PeARF40和PeARF43。为进一步研究PeARFs的结构特征,本文使用MEME工具识别了10个保守基序。分析结果显示,基序1和基序2在所有PeARFs中均存在,而基序7和基序10则在除PeARF01、PeARF35和PeARF38外的所有PeARFs中存在(图S1B)。总体而言,同一亚群的成员共享相似的基序组成,且不同亚群的PeARFs之间在基序组成上没有显著差异。其中,基序1属于B3 DNA结合域(DBD),基序2、基序7和基序10属于ARF域(图S1C)。尽管大多数PeARFs中的基序排列一致,但也观察到某些基序的重复现象,例如PeARF07、PeARF11、PeARF23、PeARF20、PeARF32和PeARF33中的额外基序6。这些重复基序的存在表明它们在介导特定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ARF(Auxin Response Factor)基因在特定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功能相关。本文基于先前的转录组数据,采用FPKM方法确定了47种PeARFs在不同竹子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图2)。根据基因表达水平的特征,这47种PeARFs被分为五个不同的组(组I–IV),每组在组织水平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组IV包含19种PeARFs,在幼嫩组织中高表达;在0.2米的茎和茎的中下部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芽和茎的顶部表达水平较高。组I的基因在老茎中的表达普遍较低,但在0.2米的茎中表现出显著表达。组II的PeARFs在根部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织,而在老茎中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图2)。此外,大多数同源基因对表现出相似的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但也存在一些例外。例如,PeARF35主要在芽中表达,而其同源基因PeARF01则特异性地在1.5米的茎和芽中表达。本文对PeARF(Auxin Response Factor)启动子进行分离和顺式元件分析,以识别不同的生物功能(图3)。分析结果显示,47种PeARFs启动子中存在1043个顺式元件,涵盖17种不同的顺式元件。这些元件可分为两大功能组:植物激素响应和生物/非生物胁迫响应。除PeARF31外,所有PeARFs的启动子均至少包含一个与脱落酸(ABA)响应相关的ABRE盒。与茉莉酸甲酯(MeJA)响应相关的特定元素(CGTCA和TGACG基序)在PeARFs中广泛分布,且在各PeARF中分布相似。此外,识别出五种与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元件,其中MYB和MYC元素占比最高,分别出现在45和46种PeARFs的启动子中。某些PeARFs的启动子区域还包含与生长相关的顺式元件,如CAT-box(与分生组织表达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和生物节律元件,而PeARF41的启动子区域包含CAT-box顺式调控元件(表S3)。这些结果表明,PeARFs在环境胁迫相关功能中发挥特定作用。在PeARFs(Auxin Response Factor)的启动子中发现了丰富的与低温和脱落酸(ABA)相关的顺式元件,表明这些PeARFs可能参与对低温和ABA的响应。因此,本文评估了在低温和ABA处理下,毛竹植物中PeARFs的转录水平。qPCR结果显示,大多数PeARFs在低温胁迫下的表达水平先上调后下调,唯有PeARF33和PeARF43的表达持续上调,而PeARF06则表现为下调(图4)。为进一步确认ABA对PeARF丰度的影响,使用qPCR检测了这些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20种PeARFs显著变化,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表达模式:初期上升后下降,且在处理持续时间内急剧下降(图S2)。特别是在6小时和12小时的处理下,PeARFs的表达显著下调,相比于0小时下降超过50倍,PeARF29除外。此外,PeARFs在IA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也显示出相似的趋势(图S3)。总体而言,这些结果表明某些PeARFs对不同处理表现出有效的响应。为阐明PeARFs(Auxin Response Factor)在次生壁(SCW)形成中的生理作用,本文使用qPCR测定了十二种PeARFs在不同高度芽中的表达模式。PeARFs表现出三种不同的表达趋势:持续上升、上升后下降,以及初期下降后随时间稍微稳定或上升(图5)。相关性分析显示,PeARF41与木质素含量呈现最高的负相关(0.987,p值<0.01;表S4)。此外,PeARF41与在杨树中负调控木质素生物合成的PtrARF2.1同源(图S4)(Fu et al., 2019)。为验证PeARF41的功能,生成了过表达PeARF41的转基因水稻。三条植物线(OE-6、OE-7和OE-10)经RT-qPCR确认其PeARF41表达水平较高(图S5)。进一步分析发现,PeARF41过表达的植物在植物高度上表现出更好的表型,相较于野生型(WT)植物(图6A),同时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含量及生物量均显著降低(图6B–D;图S6)。已知OsCESA4、OsCESA7和OsCESA9为水稻中与SCW形成相关的CESA复合体(Tanaka et al., 2003),而PAL、4CL和CAD家族基因则参与木质素生物合成,与SCW形成密切相关(Shin et al., 2023)。因此,使用qPCR检测了PeARF41过表达对转基因水稻与WT水稻中这些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OsCESA4、OsCESA7、OsCESA9、OsPAL1、OsPAL5、Os4CL3、OsCAD1和OsCAD2在转基因水稻中显著下调(图6E–L)。PeARF41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在抑制SCW相关基因PeSME1表达中的功能为了分析PeARF41(Auxin Response Factor 41)的亚细胞定位,本文将融合构建体(35S-PeARF41-GFP)和空载体(35S-GFP)瞬时转化至烟草(N. benthamiana)中,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GFP信号。结果显示,空载体的绿色荧光分布在质膜或细胞核上,而35S-PeARF41-GFP仅在细胞核中发出荧光,表明PeARF41定位于细胞核(图7A)。为进一步验证PeARF41在调控次生壁(SCW)形成中的潜在分子机制,预测了以PeARF41为中心的共表达网络,结果显示PeARF41与28个基因共表达(图7B),其中一个基因被识别为与SCW相关的NAC转录因子(PeSME1)。
为确认PeARF41与PeSME1之间的调控关系,进行了Y1H、EMSA和双荧光素酶(dual-LUC)实验。在Y1H实验中,将PeARF41与PeSME1启动子及ARF结合位点共同转化至Y187酵母株中,结果表明PeARF41能够结合PeSME1启动子(图7C和D)。EMSA结果显示,PeARF41可以结合PeSME1启动子的ARF结合位点,且该结合可被突变探针有效竞争(图7E)。在双荧光素酶实验中,效应子构建体与报告构建体共同转化至烟草叶片中,结果显示共转化样品的LUC活性低于仅转化报告构建体的样品,表明PeARF41抑制了PeSME1的表达(图7F和G)。因此,Y1H和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PeARF41通过结合PeSME1启动子抑制其表达。这些功能和生化验证实验初步勾画出“PeARF41-PeSME1”级联反应,抑制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合成(图S7)。
本文在毛竹基因组中鉴定出47种PeARFs(Auxin Response Factors),构成一个较大的转录因子家族,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如水稻(Oryza sativa,25个)、拟南芥(Arabidopsis,22个)和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39个)(Wang et al., 2007;Kalluri et al., 2007),这表明PeARF家族可能经历了基因扩增事件。ARF基因数量的变化可能与基因重复事件或基因组大小有关。PeARFs的基因长度、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存在广泛变异,但各亚群成员在基因结构和功能域上表现出相似性(图1;图S1)。它们在内含子-外显子排列模式上也极为相似,特别是在内含子和外显子的数量方面,表明这些PeARFs在进化上较为接近,可能在相同的生物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一点在以往研究中得到了验证(Arpita et al., 2023;Chen et al., 2023)。然而,某些亚群中也发现了例外现象,可能表明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外显子重组和剪接或基因片段的插入(Kolkman and Stemmer, 2001;Staiger and Brown, 2013)。例如,Class III中的PeARF35仅有一个外显子,而其他Class III成员有两个外显子,表明这些蛋白可能具有新的功能(图S1A)。此外,PeARF家族成员在ARF基因数量上的变异可能与基序数量和排列的保守性及多样性相关,进一步支持其功能的多样性(图S1B)。本文研究表明,PeARFs(Auxin Response Factors)具有高度保守和组织特异性的基因表达模式,这与其保守和多样化的结构有关。II类和III类的PeARFs在多个器官中广泛表达,表明这些PeARFs可能在竹子的生长和发育中调控不同器官的形态发生。其中,II类PeARFs在根部高表达,而III类PeARFs在芽尖高表达,提示结构相似的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然而,同一亚群内成员的表达模式并不总是保守。例如,尽管PeARF05、PeARF08、PeARF11、PeARF12和PeARF31聚类在同一亚群中,但其表达模式明显不同。PeARF47在0.1 cm的根部及中下部芽尖高表达,而其他基因则在芽尖和芽的顶部高表达。此外,某些单系群的PeARFs表现出与其他单系群不同的表达模式,例如I类亚群中一些基因在所有研究组织和阶段中高表达,而另一些则低表达。这些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组可能在相同的生物过程中发挥相反或拮抗的功能,或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分析还揭示了PeARF基因在不同亚群中的表达谱,在亚家族内较为保守,而在亚家族间高度多样化,尽管存在少数例外。这一新见解将为未来的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指出,生长素(Auxins)作为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多种生物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de Roij et al., 2024)。生长素介导植物对不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反应,而ARFs(Auxin Response Factors)在生长素信号转导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研究表明,GmARF16通过miR160a–GmARF16–GmMYC2模块赋予转基因大豆盐碱耐受性(Wang et al., 2024),而CsARF5在黄瓜低温胁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B Zhang et al., 2021)。
qPCR结果显示,若干PeARFs在冷胁迫下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图4)。从PeARFs的启动子区域进一步分离出多种与非生物胁迫响应相关的潜在元件(如LTR、MYB和MYC基序),这表明它们在不利环境条件下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图3)。启动子的顺式元件与许多遗传因子结合,从而调控各种生物过程,包括对外源植物激素处理的反应。PeARFs的启动子中识别出许多与ABA(脱落酸)反应相关的元件(图3),同时qPCR分析确认,PeARFs的转录水平在ABA处理下显著上调(图S2),与以往研究一致(Li et al., 2020;Liu et al., 2023)。这些PeARFs可能是毛竹中介导非生物胁迫反应的ABA依赖信号通路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综述了ARF(Auxin Response Factor)蛋白的功能多样性,包括其在侧根形成(Ebstrup et al., 2024;Kirolinko et al., 2024)、种子休眠(Duan et al., 2024)、荔枝果实脱落(Ma et al., 2024)及辣椒生长与免疫之间的权衡(Cai et al., 2024)中的作用。重要的是,已有研究表明ARFs通过结合顺式元件(如AC和AuxRE样元件)调控次生壁(SCW)形成(Wang et al., 2024)。例如,ARF8.4的过表达可激活MYB26和AUX/IAA19,从而调控内皮层的木质化(Ghelli et al., 2018)。Aux/IAA9-ARF5模块直接调节HD-ZIP的转录水平以影响SCW形成(Xu et al., 2019),而在杨树中,PtrARF2.1被识别为参与木质素生物合成的调控因子(Fu et al., 2019)。此外,GhARF7-2有效结合GhMYBL1的启动子以激活其表达,从而调控SCW生物合成(Wang et al., 2023)。
在本研究中,PeARF41通过调节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生物合成抑制SCW形成,且通过三条OE-ARF41转基因水稻的表型验证了这一功能(图6)。转基因水稻之间的表型不一致性与PeARF41的不同表达水平有关。此外,苯丙氨酸代谢途径对SCW形成至关重要,NAC转录因子(TFs)在该途径中起关键调控作用(Cao et al., 2023)。特别是,作为一组NAC TFs,SMBs通过转激活SCW相关基因在木质部和导管相关细胞中诱导异位SCW沉积(Ohtani et al., 2011;Akiyoshi et al., 2021)。
本研究中,识别出的SME转录因子(PeSME1)通过共表达网络作为PeARF41与SCW形成相关基因之间的桥梁(图6和图7)。此外,SCW相关的NACs(如NSTs和SNDs)有效调控多个下游因子,如MYB46和MYB83,从而可能调控SCW形成相关基因(Yamaguchi et al., 2011)。NACs能够直接结合下游SCW相关酶编码基因以调节转录水平(Liu et al., 2021)。因此,这些调控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总体而言,生化实验表明PeARF41通过“PeARF41–PeSME1”级联参与SCW生物合成的调控。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系统性识别了47个毛竹PeARF基因。尽管PeARF编码的蛋白质中存在保守的基序,但在不同的毛竹组织中,多种PeARF表现出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模式。在冷胁迫和ABA胁迫下,几种PeARF的表达呈现差异,这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进一步的生化实验和转基因水稻分析揭示,PeARF41通过“PeARF41–PeSME1”级联负向调控次生细胞壁形成。Kebin Yang; Huiling Zhang; Letong Sun; Yue Zhang; Zhimin Gao; Xinzhang Song.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uxin-Response Factor Family in Moso Bamboo Reveals That PeARF41 Negatively Regulates Second Cell Wall Formation.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25,219, 109395, doi:10.1016/j.plaphy.2024.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