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JBM: BZR1靶向类固醇22-α羟化酶4,负调节竹子的细胞伸长

文摘   2024-12-20 18:00   江苏  
毛竹因其卓越的生长速度而闻名,这一速度主要得益于竹秆节间细胞的快速增殖和伸长。本研究揭示了生长素(BRs)在调节竹笋生长中的新作用,发现BR水平与生长速率之间存在之前未知的负相关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确定了BRASSINAZOLE RESISTANT1(BZR1)作为BR信号传导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负责调控与BR生物合成和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具体而言,我们阐明了PeBZR1编码BR代谢关键酶的甾体22-α羟化酶基因PeDWF4)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eBZR1–4PeBZR1–5PeBZR1–7的转录表达水平与BRs含量呈正相关。此外,这三者均能结合到PeDWF4基因启动子上的BRRE基序,从而抑制PeDWF4的表达。此外,我们还通过植物基因编辑技术证明,敲低竹子中的PeDWF4会导致表皮细胞变短以及细胞伸长基因表达减少。相反,过表达PeDWF4拟南芥表现出增强的细胞伸长和更大的叶片。
这些发现揭示了PeBZR1–4PeBZR1–5PeBZR1–7作为通过抑制PeDWF4而负调控细胞伸长的因子。这一发现不仅加深了我们对BR介导的调控机制在竹子快速生长中的理解,也为未来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特别是在应用这些见解开发创新的竹子定向育种和生物技术策略,以优化生长特性方面。
最后的互作示意图是文章的灵魂,让看完文章后还懵的人一下就看懂了文章。文章很完整,提出假设,测出基因,验证功能(缺失和过表达)。
前言

竹子,作为禾本科(Gramineae)的一员,因其生态和经济重要性而备受关注(参考文献[1])。作为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竹子每天可生长达四英尺,最高可达100英尺。其快速生长和独特的机械特性使其成为植物发育研究的理想对象(参考文献[2–4])。尽管竹子的意义重大,但其快速生长背后的分子机制仍不够清楚。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的基因组测序数据为研究这些机制提供了宝贵资源(参考文献[5,6])。生长素(BR)是一类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参考文献[2,7,8])。在竹子中,BR水平在竹笋发育过程中动态变化(参考文献[9]),这表明它们参与了这一过程。与其他激素不同,BR在局部发挥作用,而非全身性作用(参考文献[10–12]),因此需要进行特定部位的评估以了解其调控影响。以往研究已识别出参与毛竹BR生物合成和信号传导途径的基因,特别是在节间伸长方面(参考文献[13,14]),但具体的分子机制仍不明朗。

BRASSINAZOLE RESISTANT1(BZR1)是BR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转录因子,调控与BR生物合成和生长过程相关的基因的抑制(参考文献[15,16])。BZR1在细胞核中积累并结合BR响应元件(BRREs)以调节基因表达(参考文献[17,18])。尽管在其他植物中已明确其作用,但在竹子快速生长期BZR1的作用仍不清楚。

本研究考察了竹笋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并将生长速率与BR含量相关联。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出毛竹中八个BZR1转录因子基因(PeBZR1–1至PeBZR1–8),其中PeBZR1–7与BR含量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PeBZR1–7与甾体22-α羟化酶(PeDWF4)相互作用,后者是BR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参考文献[17,18])。

此外,PeBZR1–4PeBZR1–5通过结合BRRE抑制PeDWF4的表达。通过基因编辑技术,降低了竹叶中PeDWF4的表达,导致表皮细胞变短及细胞伸长相关基因表达减少。相反,过表达PeDWF4的拟南芥表现出更大的叶片和增强的细胞伸长相关基因表达。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阐明特定BZR1同种型在调控竹笋生长期间BR生物合成和反应中的作用。通过识别PeBZR1–4、PeBZR1–5PeBZR1–7作为通过抑制PeDWF4负调控细胞伸长的因子,研究结果为理解竹子的快速生长和BR调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这项研究不仅推进了对植物发育生物学的理解,还为农业应用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结果与讨论
竹笋中BRs的动态生长特征含量
为探讨毛竹(moso bamboo)竹笋的动态生长节律,本文在竹笋快速萌发阶段对单个竹笋的高度进行了持续监测(图1A)。构建的日生长曲线显示,初始高度迅速增加,随后生长速率逐渐下降,达到峰值生长速率时高度约为287 cm,日增长率约为73.62 cm。随着竹笋高度接近400 cm,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基于此生长曲线,选择了五个不同的竹笋高度(100 cm、200 cm、400 cm、600 cm和800 cm)进行生长素(BR)含量的进一步分析(图1B)。常见的天然生长素包括castasterone, (CS)、teasterone (TE)和typhasterol (TY)。
测量结果显示,CS、TE和TY的含量初期下降后又逐渐增加(图1B)。这些化合物在早期竹笋发育阶段显著积累,在快速生长阶段减少,随后再次逐渐增加。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素可能对毛竹竹笋的快速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与生长素作用相关的基因,以了解其对竹笋生长的影响。
BZR1通过结合BRRE基序负调控甾体22-α羟化酶基因的表达

BZR1是生长素(BR)信号通路下游的核心调控因子,参与植物生长过程,通过激活多个基因和抑制BR合成基因来调控生长反馈环(参考文献[15,16,28])。在毛竹基因组中,鉴定出八个BZR1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PeBZR1–1(PH02Gene17901)、PeBZR1–2(PH02Gene13331)、PeBZR1–3(PH02Gene50015)、PeBZR1–4(PH02Gene48563)、PeBZR1–5(PH02Gene42049)、PeBZR1–6(PH02Gene20679)、PeBZR1–7(PH02Gene31946)和PeBZR1–8(PH02Gene32452)。

对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竹笋高度)的表达模式分析显示,PeBZR1–1在各高度上表达一致,而PeBZR1–2PeBZR1–3PeBZR1–5在100 cm、200 cm和400 cm高度时表达较高。PeBZR1–4在100 cm和200 cm高度表达较高,PeBZR1–6PeBZR1–7则随着竹笋发育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高水平的BR有效激活BR信号通路,导致BZR1的积累(参考文献[17,18]),并且PeBZR1–7的表达与竹笋中的BR含量呈正相关。因此,假设PeBZR1–7可能参与竹笋快速生长的细胞伸长阶段。

本文进一步克隆了PeBZR1–7的全长编码序列,并通过酵母单杂交法鉴定了其靶向的片段,该片段对应于一种细胞色素P450类固醇22-α-羟化酶基因的启动子片段(PLAZA数据库中的Accession Number: PH01001012G0570或PH02V02Gene22853),全基因组序列长度为6149 bp,完整CDS序列为1503 bp,包含7个内含子和8个外显子(图2B)。由于八个PeBZR1之间序列相似性较高,进行了酵母单杂交实验以验证其他七个PeBZR1是否也与PeDWF4具有调控关系。孤立的PeDWF4启动子(2000 bp)用于酵母单杂交实验,结果显示PeBZR1–4PeBZR1–5PeBZR1–7能够特异性结合PeDWF4启动子,而其他四个PeBZR1成员未能与PeDWF4基因的上游启动子相互作用(图2C)。

为进一步验证PeBZR1转录因子与PeDWF4之间的转录调控关系,将PeBZR1–4、PeBZR1–5PeBZR1–7转录因子基因与PeDWF4启动子分别克隆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转化至农杆菌GV3101-pSoup中,通过注射法浸润烟草叶片。经过24–36小时共培养后,测量化学发光。双荧光素酶测定结果表明,当PeBZR1–4PeBZR1–5PeBZR1–7PeDWF4启动子共同转化时,LUC荧光相对值下降(图S1),提示PeBZR1转录因子与PeDWF4存在抑制关系。

进一步的序列分析发现PeDWF4启动子中存在BR响应元件(BRRE)“CGTG(T/C)G”基序,位于ATG起始密码子上游1755 bp处(图2B)。为验证PeBZR1–4、PeBZR1–5PeBZR1–7转录因子是否通过结合BRRE基序抑制PeDWF4基因表达,人工突变了BRRE基序(将CGTGTG变为CGACTG),结果显示突变后LUC荧光相对值的下降不再出现(图2D,S1),表明PeBZR1–4、PeBZR1–5PeBZR1–7转录因子失去了结合和抑制PeDWF4表达的能力。这确认了PeBZR1–4、PeBZR1–5PeBZR1–7转录因子能够通过结合其启动子中的BRRE基序抑制PeDWF4基因表达。

PeDWF4调控竹子细胞的伸长生长

以往关于竹类快速生长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节间伸长水平(参考文献[3,7,20,29])。然而,细胞增殖和伸长是竹类节间长度的基本因素。研究表明,毛竹的细胞增殖率约为0.06个细胞每小时,远低于单子叶植物燕麦(Avena sativa)的0.29个细胞每小时(参考文献[30])。毛竹的节间细胞长度显著长于其他植物,且随着竹笋高度的增加,节间细胞的长度也在增长。第15节间是毛竹中最长的部分,位于竹笋的中部,代表了毛竹的整体发育状态(参考文献[8])。

观察显示,在5 cm高度的竹笋中,长短细胞长度均小于2.24 μm,而在800 cm高度的竹笋中,长细胞长度可达70–80 μm(图3A)。细胞长度在节间内也存在差异,顶部细胞最长,中部细胞长度适中,底部细胞最短。随着竹笋高度达到400 cm,顶部长细胞最早达到最大长度并停止伸长(图3A, B, S2),而中部和底部细胞仍在伸长。在快速生长期,竹笋中长薄壁细胞的长度可增加至35倍。在400 cm的竹笋中,顶部细胞已达到最大长度,中部细胞处于中期伸长阶段,底部细胞则处于早期伸长阶段(图3B)。因此,选择400 cm竹笋的第15节间进行详细研究,以代表不同的细胞伸长阶段。

在这三个部分中测量BR(生长素)含量,发现CS、TE和TY在细胞伸长的早期和中期阶段水平较低,而在晚期阶段达到峰值(图3C)。通过qPCR分析PeDWF4、PeBZR1–4、PeBZR1–5PeBZR1–7的表达水平(图3C),发现PeDWF4在前两个阶段表达较高,而在晚期则下降;相反,PeBZR1–4、PeBZR1–5PeBZR1–7在晚期的表达较高,前两个阶段则较低。这表明PeBZR1–4、PeBZR1–5PeBZR1–7可能负调控PeDWF4的表达,暗示PeDWF4可能参与竹类细胞伸长。

为验证这一假设,本文在毛竹叶片中对PeDWF4基因进行了植物体内基因编辑,靶向PeDWF4的第一个外显子,构建了包含gRNA的转化载体(图4A, B)。通过基因组DNA消化分析确认成功编辑PeDWF4位点(图4C, D)。显微镜检查显示,编辑后的PeDWF4叶片表皮细胞长度较对照组缩短(图4E, F),细胞长度分析结果表明,未编辑细胞长度范围为200 nm至900 nm,编辑后范围为200 nm至700 nm,且以300 nm至600 nm为峰值(图4F),表明编辑后细胞长度显著减少。此外,qRT-PCR分析表明,细胞伸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在PeDWF4编辑后显著降低(图4G)。

此外,BR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也被分析,结果显示BR增强表达1(BEE1)在PeDWF4编辑后显著降低(图4F),进一步表明PeDWF4在BR生物合成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深入探讨PeDWF4在细胞伸长中的作用,本文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过表达PeDWF4,获得了超过70株转基因植物,并选择了两条进行详细研究(图5A)。结果显示,这些转基因植物的高度和叶片大小均大于对照组(图5B, C),与已知的Populus euphratica DWF4在拟南芥中过表达的表型一致(参考文献[37])。为确定这些变化是由于细胞分裂还是伸长,选择了多个已知调控细胞伸长及BR生物合成的基因进行表达分析(图5D),结果显示转基因植物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转基因植物的叶片栅栏组织细胞明显增大(图5E, F),且纵向切片显示转基因植物的茎组织细胞长度明显延长(图5G, H),表明过表达PeDWF4确实能够增加细胞长度和大小。

此外,创建了过表达PeBZR1–7的转基因株系(图S3A),观察到这些植物表现出矮小和生育力降低的表型。PeBZR1–7PeDWF4的共同过表达未能逆转矮小表型。基因表达分析(图S3B)显示,PeBZR1–7的过表达不仅抑制PeDWF4,还抑制了拟南芥的内源AtDWF4基因,进一步导致难以逆转的矮小表型。研究表明PeDWF4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转基因植物中PeDWF4的过表达显著增强了生长和细胞大小。此外,PeBZR1–7PeDWF4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强调了竹类快速生长的复杂调控机制。

总结
本研究表明,生长素(BR)水平升高会促使毛竹(moso bamboo)竹笋中PeBZR1蛋白的积累。这些PeBZR1蛋白直接结合于PeDWF4基因启动子区域的BR响应元件(BRRE)基序,从而抑制PeDWF4的表达。这种抑制导致细胞伸长减缓,进而减缓竹笋的生长。相反,当BR水平降低时,PeBZR1蛋白的积累减少,导致PeDWF4基因的表达不受限制,促进PeDWF4蛋白的合成,进而加速细胞伸长和竹笋生长。此外,PeDWF4被确定为BR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因此PeDWF4蛋白的积累进一步刺激BR的合成。基于这些发现,提出了一个模型,表明PeBZR1PeDWF4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控了毛竹竹笋的快速生长(图6)。
这些发现为理解竹类快速生长的机制提供了重要见解,并对提高竹类产量的基因改造具有潜在意义。未来的研究应集中于BZR1同种型的功能特征、PeDWF4与其他细胞伸长调控因子的相互作用,以及对PeBZR1PeDWF4表达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的竹类植物。同时,还需要对下游机制和调控网络进行详细研究,以及在不同竹类物种中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这些努力将增强对竹类快速生长的理解,并改善竹类的产量和可持续性。
文献来源:

Wang, S.; Lou, Y.; Qi, H.; Li, H.; Di, X.; Sun, H.; Gao, Z. BZR1 Targets Steroid 22-Alpha Hydroxylase 4 to Negatively Regulates Cell Elongation in Bambo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5, 289, 138832, doi:10.1016/j.ijbiomac.2024. 138832.

智慧识竹
和小周周一起学习新知识,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