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茉莉太平洋三季度卖了55亿元,但中国市场再次下滑
时尚
2024-11-01 22:09
湖北
文丨周荷崎
10月31日,爱茉莉太平洋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第三季度销售额增长10.9%至1068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22亿元),营业利润增长 160.5%至7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88亿元)。其中,爱茉莉太平洋集团主要子公司Amore Pacific第三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9.9%达977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52亿元),营业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77.7%达65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37亿元)。这是Amore Pacific 2024年首个季度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在财报中指出,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化妆品部门和日常美容事业部的利润增加、主要品牌的强劲表现和COSRX业绩的纳入。其中,韩国国内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51%,海外营业利润转为盈余。具体来说,虽然免税渠道的销售额下降,但由于韩国国内线上和主要线下渠道(新商业、百货公司等)的销售额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免税渠道占国内销售额的16%),化妆品部门的营业利润有所增加。分部门来看,雪花秀、Hera赫妍等所在的高端化妆品部门占韩国本土市场总销售额的59%,销售额为317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42亿元),同比增长6%。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加强各品牌的产品组合,通过对韩国国内化妆品品牌进行重新分类,增加奢侈品领域的整体销售额。同时,公司针对各品牌进行多种展览、快闪店和线上营销等活动,包括举办雪花秀中秋季线上线下策划展览、开设视黄醇快闪门店等,来推动整体销售额增长。兰芝、Aestura、Hanyul所在的中高档化妆品部门占韩国本土销售额的17%,销售额为90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67亿元),同比下滑19%。财报指出,Aestura 和兰芝在主要渠道的销售额有所增长,但由于韩国国内化妆品品牌的重新分类,高端市场的整体销售有所下降,导致销售额出现下滑。其中,兰芝贡献占比10%,这主要得益于品牌推出新产品,扩大了产品组合,推动了销量。此外, Mamonde推出了第二个品牌“Mimo by Mamonde”,并针对年轻客户推出了Dai Soy的保湿和毛孔护理系列,进入低成本细分市场;COSRX推出“超轻隐形防晒霜”,加强了防晒产品阵容。日常美容部门占韩国本土销售额的18%,销售额为98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7亿元),同比微增0.5%。财报中披露,其MBS和跨境渠道销售额有所增加,但由于产品组合重组导致折扣店销售额有所下降,整体销售额维持在去年水平。分地区来看,第三季度爱茉莉太平洋在西部地区(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实现两位数的盈利,主要品牌的销售额高速增长,在除中国外的其他亚洲地区,销售额增长和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公司在大中华区再次出现营收下滑。具体来说,西部地区(美洲、欧洲、中东和非洲)的销售额为2011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4亿元),同比增加142%。其中,美洲地区的销售额为146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7.57亿元),同比增加108%,这受益于主要品牌的稳健表现,加之收购COSRX,推动销售额翻倍。EMEA地区销售额54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2亿元),同比暴增339%。亚洲地区的销售额为2302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9亿元),同比下滑2%。其中除中国外的亚洲其他地区销售额为132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85亿元),同比增长52%,主要得益于雪花秀、兰芝的销售增长,新品牌(Hera、Aestura、Iliyun)的扩张以及 COSRX 的加入推动了销售增长。其中,兰芝在日本举行MBS快闪活动,以及门店扩张以加强客户粘性,推动品牌在日本的销售额增长。大中华区销售额为976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05亿元),同比下滑了34%。对此,财报中指出,这主要由于中国公司主营的电商渠道交易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实体店精简化等导致的结果。从过去三年的业绩表现来看,2022年,爱茉莉太平洋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滑30%;2023年,爱茉莉太平洋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滑20%;2024年,爱茉莉太平洋已连续三个季度在大中华地区的销售额出现下滑。面对屡屡碰壁的中国市场,集团也做出了新的动作。今年5月31日,爱茉莉太平洋集团官宣任命朴泰镐(Taeho Park)为爱茉莉太平洋中国总裁,全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发展与管理。集团在第三季度财报中指出,雪花秀将推出新产品“Jaeum Saeng”,在百货公司举办VIP美容课程,强化顾客体验,吕将通过加强对主要零售(山姆会员店)渠道的响应来提高线下销售额。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爱茉莉太平洋投入广告和促销费用1332亿韩元,同比增长17%,主要用于加强韩国高端化妆品品牌核心产品的营销,北美主要品牌的营销投资。随着中国化妆品销售渠道转型、中国本土品牌崛起,韩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对爱茉莉太平洋而言,如何与中国消费者重新建立沟通和连接,从精细化营销、打造产品矩阵和加强品牌内涵方面做出努力,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