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大家好。
11月8号,财政部长蓝佛安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从2024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安排8000亿元专用化债。
我们知道,这些年地方积压的隐形债务较多,短时间内很难还上;
这次这么大力度化债,意味地方可以用新发行的低息债券筹集到的钱,来还掉之前高利息的隐性债务。
这样一来不仅延长了还债期限,还降低了利息,债务压力减轻不少,多出来的钱自然就会向市场流动。
总体来说,这项刺激还算符合市场预期的,2025值得期待。
那么,普通人该如何把握住这次机会呢?
周五大直播我邀请到张雷总和莫总来做分享,干货满满,简单总结一下。
可以看出,我们的政策风向很明确,就是要把经济拉回到增长的路子上来。
现在,各种财政、货币政策正逐步朝宽松的方向倾斜,目的就一个——刺激消费、托住经济基本盘。
而“10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涵盖地方债和土地债,以及消费和银行资本金,尽管市场对此反应不同,但总的来说,也算稳住了大家的期望。
并且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债务空间还算宽裕的,有足够底气撑住局面。
从过去的经验看,市场的短期波动在所难免,但这轮牛市有它自己的特色,我们需要耐心等市场走出自己的风格。
张雷老师提到,政策方向对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充分理解市场周期很重要;
很多人没在牛市里赚钱,原因无非是两点:
底部时低仓位,高位时仓位高,反倒错过了真正的盈利机会。
他还提到了一些目前看好的板块,像科技自主可控(这是趋势,长期看好),国内消费领域,比如白酒、食品饮料等基本盘稳的行业。
地产产业链相关的股票,也可以持续关注。
不过他也提醒投资者,当市场过热时,需要多点警惕心理,保持冷静、适时调整仓位,才不会被行情带跑。
真正赚钱的人,不只是跟风,而是有自己的节奏和判断。
眼下,咱们的经济周期似乎在缓缓从衰退向浅复苏过渡。
经济一转暖,股市的供求关系和资金流向就会有微妙地变化。
莫总提到,如果公募基金的规模继续扩张,房地产市场仍表现疲软,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向股市,会助推股市上涨。
但反过来说,一旦房地产市场转热、房价上扬,资金可能会从股市撤出,流向地产。
一涨一跌之间,股市与房市的“吸金”对决可谓充满悬念。
另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银行存款。
存款的增减会导致资金流动性和借贷成本发生变化,反过来就会影响股市里的“水位”。
简言之,存款增多,钱就容易留在银行体系,股市的资金供给会紧张些;
存款减少,市场上的钱就更流动,股市的资金“补给”会更充裕。
我们都预期,2025年就是经济周期复苏的开端。
这个“复苏周期”主要体现在库存、投资和房地产等几个核心领域。
如果一切顺利,接下来几年,各行各业将逐步回暖,企业库存从紧到松、投资力度也有望逐步加码。
房地产更是大家关注的重头戏,预计政策会继续支持这个行业的“止跌回稳”。
近期,政策似乎开始从“融资市场”逐步转向“投资市场”——从帮助企业拿到钱,到推动企业怎么花钱。
未来的政策导向中,“分红”、“市值管理”等关键词逐渐浮出水面,这背后透出的是政府想要鼓励企业通过更多投资、更多回报来吸引市场的信心。
换句话说,股市的好坏,跟企业能否用好这些投资密切相关。
我们来看看这些有潜力的投资领域:
不难发现,“科技”可谓是政策的核心抓手;
不论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芯片、信创,科技主线会在未来几年拉动不少新兴产业的成长;
可以预见,跟上科技发展步伐的公司,将为市场带来不小的红利。
未来几年,国企重组、产业升级甚至跨境并购都将成为市场热点,尤其是那些在新兴科技领域积极并购的企业,更具看点。
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备受关注,政策的动向或将带动房地产、基建、银行保险和公共服务类企业的板块行情。
消费、医药、工业金属和航运物流等,这些与经济复苏紧密相连的板块,在市场走出低谷的过程中往往表现亮眼。
经济周期从低谷走向复苏的过程虽缓慢,但政策扶持、市场需求等条件逐步到位时,投资机会便会悄然浮现。
用好2025这个时间窗口,或许你就能抓住这个经济复苏周期中的“结构性机会”。
前天在直播间开玩笑说,听完莫总的分析,我也开始动了卖房的心思。
其实,我知道再等等房价还能涨些,但跟市场预期一比,也不见得涨多少。
原本想挂450万卖的房子,现在干脆定了330万左右,毕竟行情来了,想趁机会快点出手!
这套房子在海淀区中科院附属玉泉小学的学区内,整个小学的环境、学术氛围和家长素质都相当出色。
这里的家长们70%是双本科甚至双硕士家庭,大多都是中科院大学和航天二院的职工。
学校有浓厚的航天氛围,中学也都对口海淀几所不错的学校,比如十一晋元中学,再加上有40%的比例能直升到首师大附中一分校,整体教育质量非常稳。
我买这套小房子时是420万,现在同小区的大概挂350万,我打算330万便宜出;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咱们聊聊,可以省下不少中介费!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