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大家好!
今年1月份的时候,市场跌得厉害,雪球爆仓,融资盘爆仓;
指数来到2600,当时彭博社就提出来说,我们有可能会设立2万亿的平准基金。
虽然彭博社的话向来比较靠谱,但是平准基金的事后面就没有消息了。
到9月24号的会议临近结束,潘行长起身要走的时候,记者问关于平准基金您怎么看;
行长说“正在研究”,也是让市场为之振奋。
再然后就是昨天晚上7点左右,有新闻说社科院的金融研究所给出了设置2万亿平准基金的建议。
这次,平准基金是不是真的要来了呢?
01
先说一下什么是“平准基金”。
这是一笔为股市准备的钱,钱的量要足够大,大到可以在它出手的时候,对全市场起到托举或者降温的作用。
市场极端低迷或极端疯狂时,负作用都很大,平准基金会在这种情况下出手,逆势操作,救市场于水火。
很多人会觉得,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秘资金”或者“国家队”吗?
二者还是有很大不同;
“国家队”资金的来源非常的分散,偏向于“散兵游勇”模式,很难形成合力;
而且社保、保险这些资金,人家有自己的“主业”,在股市友情出演一把还行,但不能本末倒置,让人家把主业荒废了来给股市撑场子;
而且之所以叫“神秘资金”,就因为这不是官方认定的,多少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但如果成立了平准基金,本身就是为股市而生的,以后再有个什么动作,就不用藏着掖着了。
02
平准基金真正下场干活的机会不多,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使用的;
但凡要亮剑,就必须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
比如今年1月、9月份的时候,市场恐慌性下跌,这是平准基金下手的最好时机。
日本一共做过三次平准基金的入市,分别是60年代、90年代还有2000年以后,都是股灾和经济危机的时候;
韩国也是三次,香港有一次。
除了韩国70年代那一次宣告失败,总体来说是能达到效果的,关键要看操作时机和操作的节奏。
平准基金的设立需要一个过程,有了可以不用,但是和要用的时候没有是两回事;
平准基金的量能足够大,不存在心齐不齐的问题,一些做空资金如果硬要对着干,那么可能会冒着被打爆的风险。
所以,平准基金存在的本身,就是对一些做空力量的无形震慑。
03
当然了,平准基金也不是万能的。
平准基金一旦出手,力度必须够,彻底扭转市场的不理性;
如果出手了市场还是拉不起来,那么这个钱就彻底埋进去了,还不如不拉。
平准基金是为国护盘,但是市场交易主体大多是逐利的,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这个觉悟。
既然知道平准基金的操作方向,那么就会出现一些资金,专门针对平准基金去构建交易策略。
这种情况在“国家队”上已经体现得比较明显。
比如一些量化资金,一旦识别到“国家队”开始干活,就会启动卖出程序。
国家队这边拉,这些资金那边砸,等市场跌下去之后再买进来,吃定了你国家队后面还会拉起来;
市场能不能拉起来不知道,反正这帮做空者赚钱的成功率是上去了。
而且平准基金的引入,是希望恢复市场健康的自我循环,然后功成身退;
如果市场一直比较低迷,平准基金虽然把市场拉起来了,但是没有带动大众参与进来,结果把自己买成重仓了;
这个时候,平准基金就很难功成身退了,一卖就会带崩股市。
比如,2023年,日本央行持有37万亿日元的ETF,占东证总市值的4.3%。
日本这种情况,类似于形成了药物依赖,一旦药停了,还是会垮掉。
04
还有就是关于提出2万亿的平准基金的社科院的金融研究所,这属于高级智囊,也就是给上面出主意的部门;
虽然级别高,但拍不了板儿。
作为智囊,金融研究所在提建议的时候,和一些首席经济学家,或者券商的研究人员,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些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可以从自己的研究,或者所服务机构的立场出发,来做建议;
但是智囊则需要领会意图,从更高的层面来去做好利弊判断,营造实施政策前的氛围。
从出台平准基金的时机来看,现在市场已经逐步企稳,现在平准基金哪怕出台了没必要用;
最好的时间点应该是今年1月份,也就是市场的至暗时刻、大家信心全无的时候,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不过刚才也说了,“有而不用”和没有是两回事,起码对一些做空的资金是一个震慑。
关于平准基金的规模,彭博讲的是2万亿,社科院讲的也是2万亿,所以那些选择相信这个事儿,并且下场交易这个预期的资金,2万亿是一个锚;
所以如果后期真的落地了,2万亿会成为预期是否兑现的标准。
你的好友张湧拍了拍你
并请你点一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