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文
2024年9月25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最高投标利率2.30%,最低投标利率1.90%,中标利率2.00%。由于央行在9月24日已经宣布MLF利率将下调30BP,所以本次利率下调在市场预期之内,但有几点细节仍值得关注。
相较7天逆回购利率降幅(央行宣布),MLF利率降幅要更高10BP。我们理解,这主要是因为在原有的利率曲线上,MLF利率本身就偏高,要明显高于同期限的同业负债利率;更高的降幅既是随行就市的体现,也是为了更好的降低银行的中长期负债成本,稳定息差,打开实体融资成本下降空间。
9月24日,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为2.05%,1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1.42%,1年期AAA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为1.91%,三者均明显低于2.3%的1年期MLF利率。
9月25日,央行调降1年期MLF利率至2.0%之后,1年期MLF利率基本与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匹配,略高于1年期AAA同业存单利率。
MLF操作规模3000亿元,同月到期5910亿元,净回笼了2910亿元。MLF操作是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即MLF操作规模是由央行来确定。为什么缩量操作?我们理解,这主要是因为本次50bp降准在即,将为银行体系带来约1万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银行体系的中长期流动性缺口可由更便宜的降准资金来满足。值得注意的是,在24日发布会上,央行指出还可能会有一次降准,“到年底之前还有三个月时间,我们也会根据情况,有可能进一步再下调0.25-0.5个百分点”。
此前,对于MLF缩量续作,一种比较普遍的解释是MLF利率偏高,高于货币市场上的同期限利率,所以机构对MLF需求偏弱,投放规模偏低。
但事实上,从历史数据表现来看,即便MLF利率低于同期限货币市场利率,央行也经常性的超量续作MLF,大规模投放中长期流动性。
从MLF招标方式为固定数量、利率招标来看,MLF操作的规模是央行确定的,在确定规模的基础上,银行投标来确定利率,央行根据需求决定最终的招标利率。在这一招标方式下,不仅利率,规模也能体现出央行的政策态度。
历史上央行从未披露过机构的投标利率,此次首次公布了机构的投标利率。我们理解,这主要是为了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6月中下旬,潘功胜行长曾指出,“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
6月中下旬,潘功胜行长在陆家嘴论坛上指出,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央行能够把政策考虑和未来展望,及时与市场和公众进行比较透明、清晰的沟通。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动向,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今天的发言就是我们朝这个方向做的一次努力,未来我们将不断完善和做好中央银行沟通。
此次也是近些年央行首次单独将MLF操作置于“中期借贷便利工作信息”专栏,此前是和OMO操作一起同步放在“公开市场交易公告”;操作时间也发生了变化,与OMO操作分割——OMO操作在9点20分,MLF操作前提至8点30分。这一系列变化,我们理解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分割OMO与MLF两种工具,更好的淡化MLF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加强突出7天逆回购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
“中期借贷便利工作信息”专栏此前一般是在月初公布上个月份操作情况、余额和利率等信息,是汇总性质的专栏。即时的操作会和OMO操作一起,发布在“公开市场交易公告”专栏。
但这一次操作明显不同,将本次操作直接放在“中期借贷便利工作信息”专栏,没有和OMO操作一起发布在“公开市场交易公告”。
尽管MLF政策利率地位淡化,但它仍是央行调节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的重要工具。买卖国债会对收益率曲线形成影响,对债券市场深度也有要求;降准一般适用于宽松周期,一次性释放大量流动性,央行无法做到精准调节;结构性工具由融资需求驱动,投放规模不稳定。而MLF有一定的成本,央行能够完全、精准的调节投放规模与节奏,更具灵活性,也更适合在政策偏中性或偏紧的时段使用,短期内有其不可替代性。
在今年四季度,MLF合计还有36890亿元到期,考虑到央行已经明确降准以及目前政策宽松需要为银行降成本的现实,MLF大概率还会净回笼。MLF重新回归净投放还需要等待。
简单总结,本次MLF操作属于9月24日一揽子政策的陆续落地;央行在24日发布会已经指出“预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利率等也将随之下行0.2到0.2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10月21日大概率迎来LPR的下调。一系列政策落地后,实体金融条件有望边际变化,可关注新增信贷与BCI企业融资环境指数,它们对于下一阶段的名义增长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此外,如我们所指出的,每一轮稳增长政策都是一个“时段”,增量政策还在继续。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我们理解,以充分就业为目标,则稳增长空间会进一步具备连续性;而且政策明确提出“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这意味着后续稳就业的配套政策有望落地。
核心假设风险: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销售超预期下滑;化债影响超预期,政府主导的投融资需求表现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环境超预期,外需超预期变化;政府债发行计划超预期,信用环境变化超预期;增量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1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环比下行的驱动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1月出口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PMI显示需求企稳趋势有待巩固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出口
吴棋滢篇
贺骁束篇
钟林楠篇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PPI触底带动企业利润增速修复及名义库存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行业、计算机电子行业引领PMI边际改善
陈嘉荔篇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特朗普和哈里斯的首场辩论
【广发宏观陈嘉荔】哈里斯交易vs特朗普交易
【广发宏观陈嘉荔】交易后半程:2024年中期海外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一季度GDP和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美联储或在明年上半年启动降息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回落有利于美联储结束紧缩
【广发宏观】美国就业数据降温缓和风险资产压力
【广发宏观】美国非农、PMI数据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美国核心通胀继续小幅回落
文永恒篇
【广发宏观】数据要素化及其中长期影响
陈礼清篇
【广发宏观陈礼清】7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4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资产表现特征及背后线索: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