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吴棋滢
wuqiying@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正文
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自然口径)-2.8%,前值-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可比口径)-1.3%,前值-0.6%。
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进度66%,与2022年同期进度基本持平。为2014年以来的收入进度次低水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目标增速为3.3%。考虑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和名义经济增速的关系,3.3%这一目标收入增速本身已不算太高。在这一目标下,66%的进度则慢于预期。
2-8月可比口径下,一般公共预算同比增速分别为2.5%、1.4%、1.5%、2.1%、-1.1%、-0.6%、-1.3%。可见今年以来,可比口径下的公共财政收入同比自6月起由正增区间转入负增区间。
分结构来看,8月中央收入同比-3.8%(前值-2.3%),地方收入同比-1.9%(前值-1.5%);税收收入同比-5.2%(前值-4.0%),非税收入8.8%(前值14.6%)。
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非税收入的变化,8月非税收入增速较前期的两位数增速小幅下行至8.8%。近年来非税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越来越高,今年以来更是承担着拉高财政收入增幅的重担。
8月四大主要税种同比,国内增值税-1.7%(前值-2.8%),企业所得税20%(前值-4.9%),国内消费税-4.6%(前值-3.1%),个人所得税同比-2.9%(前值-4.6%)。
外贸环节相关税种同比,出口退税-13.4%(前值-16.0%),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2.3%(前值8.3%),关税4.6%(前值5.2%)。
地产与土地相关税种延续了前值趋势,即保有环节相关税增速较高,与成交、利润因素有关的税种增速较低。8月同比分别是,房产税17.1%(前值20.8%),契税-20.3%(前值-10.1%),土地增值税-25.8%(前值-28.3%),城镇土地使用税10.8%(前值11.9%),耕地占用税9.0%(前值42.9%,主要是高基数因素所致)。
8月车辆购置税同比-29.5%(前值-12.9%),与同期消费端数据基本吻合。
8月资源税同比13.8%(前值14.8%),资源税已连续三月维持相对高增。可能源自采矿相关价格水平回升[1]、煤炭等相关资源的资源税税率上调[2]、各地加大砂石料资源税征管[3]等多方面因素。
8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6.7%(前值6.6%)。1-8月支出进度61%,较前值边际放缓。
支出分项中,交通运输、农林水较前期有所下滑,同比增速分别录得-25.2%、-12.7%。这一变化也反映在了8月的基建同比增速上,8月广义基建同比6.2%(前值10.7%),狭义基建同比1.2%(前值2.0%)。
在8月各支出分项中,仅债务付息一项维持4.2%的相对高增水平。
8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34.4%(前值-33.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41.8%(前值-40.3%)。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同比-14.0%(前值-5.0%)。
截至目前,7-9月新增专项债分别发行2815亿元、7965亿元、8970亿元,8-9月加速迹象明显,有望带动9-10月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走高。
市场较为关心财政缺口的情况。从数据看,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2.6万亿元,与近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亦小于年初安排的目标赤字规模4.06万亿元、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2.09万亿元。1-8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差2.1万亿元,基本源自新增专项债的发行所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二季度以来经济趋势增速放缓特征显现,增长处于“水面以下”,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亟待支撑;而财政支出端的约束会影响财政政策效力的发挥。而且,在居民部门(消费、地产)支出动能承压的背景下,公共财政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因此,尽管财政平衡口径下的财政缺口尚不显著,但宏观经济总量层面上的财政空间和财政政策功效值得重视。
我们知道,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赤字+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1-8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与收入的差额为2.6万亿元,与历史同期水平较为接近(图)。
此外,年初预算报告中安排的赤字规模4.06万亿元、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2.09万亿元,合计约6.2万亿元。都可用于弥补目前的2.6万亿元收支缺口。当然,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存在不及2.09万亿元的可能性;但普通国债仍有8000亿元左右的存量空间可供发行(图),且不涉及到预算调整程序,可供未来进一步填补缺口。
对于第二本账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平衡则更无需担忧,政府性基金预算原则之一为“以收定支”,因此基本不存在收支缺口扩大的可能性。月度数据的收支差2.1万亿元完全来自新增专项债的发行。
此外,超长期特别国债截至8月已发行5870亿元,计入政府性基金预算。但考虑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差额情况和支出增速情况,预计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后的使用节奏不算太快。
对于第四点,从项目审批、债务发行、基建开工和财政缺口的角度来看,10月底增发国债的必要性不大。1-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约88%,较往年同期略慢;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仍在推进中,9月14日水利部表示“加快增发国债项目实施进度”[4];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持续发行至11月,且对应项目部分仍未开工、部分仍在审核筛选当中。这就意味着从去年底到今年的三类债券的相应工作还在推进当中,项目审批和基建开工的工作仍占用相关人员的工作时间。
此外,自去年以来财政部和发改委均对国债地方债的项目质量严格把控,审核流程也相对谨慎。例如今年新增专项债项目的审核完结时间是今年4月底;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项目审核流程也较为平缓。这意味着10月底增发国债到新项目落地的时间将较长,对年内实物工作量的作用,与加快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建设比,后者影响更大。
9月10日第十一次人大常委会也曾表示[5]:“做实优质项目储备,杜绝脱离实际、超出财政承受能力和资金来源不落实的投资行为”、“一些金融机构融资审核管理不够严格。信用评级机构出具的信用评级结果没有体现各地财政经济债务状况的差异性。强化对中介机构违法违规和失职行为的追责问责。完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制度。”
风险提示: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导致经济压力显著加大,经济下行超预期,刺激政策超预期,财政收支超预期,地产压力上升超预期,土地市场表现超预期,海外经济表现变化导致出口表现超预期,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
[1] https://www.eeo.com.cn/2024/0827/683094.shtml;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平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是近期价格水平回升带动相关税收收入好转。比如,6月、7月资源税同比分别增长8.2%和13.9%;采矿业税收同比分别增长10%和9.4%;一些资源大省税收收入也转为正增长。
[2] http://www.sxpc.gov.cn/zyfb/jyjd/art/2024/art_896d80ee0f724c2084cd67bf51e3f5a7.html
[3] https://czt.xinjiang.gov.cn/xjczt/c115017/202408/ce28b6cd2317436bb3644457e658ff71.shtml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0592973458771154&wfr=spider&for=pc
[5]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2409/t20240914_439675.html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11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环比下行的驱动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11月出口表现
【广发宏观郭磊】PMI显示需求企稳趋势有待巩固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出口
吴棋滢篇
贺骁束篇
钟林楠篇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PPI触底带动企业利润增速修复及名义库存企稳
【广发宏观王丹】原材料行业、计算机电子行业引领PMI边际改善
陈嘉荔篇
【广发宏观陈嘉荔】哈里斯交易vs特朗普交易
【广发宏观陈嘉荔】交易后半程:2024年中期海外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陈嘉荔】如何看美国一季度GDP和通胀数据
【广发宏观】美联储或在明年上半年启动降息
【广发宏观】美国通胀回落有利于美联储结束紧缩
【广发宏观】美国就业数据降温缓和风险资产压力
【广发宏观】美国非农、PMI数据及其对宏观面的影响
【广发宏观】美国核心通胀继续小幅回落
文永恒篇
【广发宏观】数据要素化及其中长期影响
陈礼清篇
【广发宏观陈礼清】7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4月以来的宏观交易主线: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广发宏观陈礼清】资产表现特征及背后线索:大类资产配置月度展望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