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向 虎 山 行

文化   2024-11-25 18:32   福建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上世纪70年代末,求学于福建师大。一日,学校组织瞻仰林祥谦烈士陵园。当地同学悄悄对我说,我们这里本世纪出了两位闻名全国的人物,一文一武,文的是林森,任过国民政府主席;武的即是林祥谦,“二七”大罢工的工人领袖。俗话说地灵人杰,两位大名人全仰仗“五虎山”风水孕育,“五虎”也是“五福”也。我抬头仰望,一山飞峙乌龙江畔,五座山峰犹如五只猛虎,威风凛凛又敦厚稳重,形神兼备,令人惊叹。


五 虎 山


30多年间,福厦路往来数十趟,常常眺望五虎山。心想,何日能登临虎头峰,一览榕城内外胜景,并沾点虎气和福气,人生幸甚,但一直未能如愿。2016年初冬闽侯采风,得知五虎山作为国家森林公园,已列入选题,我为了却多年夙愿,积极争取到这篇命题作文,遂有今向虎山行。


1

五虎山位于福州市区南部,范围涉及闽侯县祥谦镇、南通镇与尚干镇,是旧时闽县和侯官县的天然界线,因五座山峰高度相若、形似虎头而得名。五座山峰自北向南排列,名“小虎”“大虎”“白面虎”“岐尾虎”“回头虎”(又称尾虎顶)。从福州市区向南望,山形端方如几,故又名“方山”。宋朝理学家朱熹赋有诗篇《方山》:“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兀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汉玉。”至今虎头崖犹存其“怡山良石”“神仙所居”等题刻。


2014年7月,国家林业局批复准予设立“福建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经营面积2668公顷。2016年1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评审通过。


陪同我考察的是闽侯县林业局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的江主任,他上世纪90年代初毕业于浙江林业高等专科学校,一直在家乡闽侯林业部门工作,参与了五虎山申报国家森林公园工作全过程,对五虎山环境资源如数家珍,令我受益匪浅。


森林公园顾名思义,应是蓊蓊郁郁连绵起伏的森林,确实如此。五虎山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98%,广袤的森林造就了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小环境,负氧离子含量高,一些地区每立方厘米达到61000个以上,当市区酷热难耐时,这里成了天然的避暑胜地。我们登山之日,虽是立冬季节,但气候反常,那日气温最高竟达摄氏29度,艳阳高照,有如盛夏。江君却备一壶姜茶上山,说山中凉风习习,湿润有加,登山大汗淋漓之后饮用姜茶有益于健身。果然午后不久,我们登临白面虎峰顶,便领略江君所言极是,温暖地喝几口扺挡寒意的姜茶,感受山上山下两重天。


山中物种丰富,景观多样,分布有大面积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桫椤、银杏、南方红豆杉、苏铁、水杉和二级保护植物闽楠、香樟、鹅掌楸、花榈木等。还蕴藏有蟒蛇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猕猴、穿山甲、苏门羚、白鹇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公园植被随海拔高低呈垂直分布,海拔300米以下,主要是果树林带,遥望成片的橄榄树,似乎闻到闽侯特产青橄榄的芳香,满口生津。海拔300至500米,为常绿阔叶林带,以槠栲类占优势。江君告诉我,近些年种植了不少木荷、枫香、黄连木、山樱花、马尾松等树种,改善其春花秋叶植物季相景观。他拍打着眼前的木荷树干说,这片木荷林是我十年前参与种植的,树干已有碗口粗了。我笑曰,木荷如你孩子,见面亲切。


我对一种矮小的植物颇感亲切,该植物名曰金毛狗蕨,根状茎平卧,翘出土面部分长着金黄色柔软的茸毛,油润发亮,形如金丝狗毛,故得名。我少儿时常去闽东山中采拮那金丝狗毛,将之仔细装入火柴盒中,因为那柔软的茸毛是外伤止血的特效药。江君告诉我,金毛狗蕨还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不仅可用于外伤止血,还是补肾、利尿、驱风湿的传统中药材。


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灌木丛最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遍布山头如地毯式的芦苇,青黄相间,随风摇曳,给人一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画面感。远晀,恰似五只猛虎脸面、头颈、脊背毛绒绒的斑纹;近前,踏入与人等高的芦苇丛中,沙沙作响,感觉钻入“青纱帐”中。


2

五虎山作为福州城的南向地标,十分醒目。五虎雄姿自北向南,其中前四虎齐头并列,面朝北面福州城,海拔560.5米至568.5米之间,回头虎向南,海拔611.5米,为五虎之最。各虎栩栩如生,或威猛端坐,或仰天长啸,或敦厚温和,或凝神专注,或睨视江面,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那天上午,我们从岐尾村进山,可远观五虎雄姿。江君告诉我,规划在观赏最佳视角的地方建设三座景观亭,于福银高速与福州三环连接线之间的老鸦磜建“望虎亭”,远观全景;于黄土边村通往五灵岩寺的道路旁建“仰虎亭”,仰望岐尾虎和回头虎;于公园东入口的登山道侧建“瞻虎亭”,近瞻岐尾虎和白面虎。


五灵岩寺坐落于岐尾虎东麓半山腰,观音殿始建于唐,重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寺院巧妙利用五块巨岩构建,或跨岩上,或倚岩侧,或穿岩隙,错落有致,巧夺天工。1981年,自岐尾虎顶崩落一岩石于寺旁,大如屋,寺僧命石匠刻“五虎胜迹”。1983年1月13日夜,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岐尾虎顶又劈落二块巨石,滚至寺院一侧,构成一个天然的巨大山门。所以当地人称,两番虎顶崩石,不为祸害,只为五灵岩寺又添新景,足见岐尾虎神奇。


寺院古树参天,泉流汩汩,环境清幽,寺外松篁夹道,天高气爽,风景尤佳,由此可登五虎山顶峰。目前登山石栈道已规划好,也铺设了1000米左右,但大部分路程还得手脚并用,攀爬于崎岖小径。正午时分,我们登临白面虎顶峰。


五峰中白面虎峰最为险峻,悬崖峭壁,兀立千仞,峰巅如猛虎昂首长啸,虎的“脸面”因岩石祼露,呈灰白颜色而得名。白面虎是个有故事的山峰,相传古时八仙的吕洞宾和李铁拐云游至此,边赏景边下棋。吕洞宾忽觉背上发痒,一摸,原是两根大羽毛,便随手插入坐旁的石缝中,谁知这两根羽毛正好插到白面虎的脊背,这下还了得,猛虎添翼,厉害无比。从此,这只白面虎时不时飞过乌龙江,到福州城里伤人。后来,福州布政使在高人指点下,请城里最好石匠,用青石雕刻了三只大石狮,摆放在鼓楼前,镇住城南五虎,这即是福州著名的历史传说“三狮镇五虎”。


沿着山脊,可从白面虎顶向北行走,至大虎和小虎峰顶,行程约两个小时,如果再攀登岐尾虎和回头虎,按现行的“靠人踩出来的路”方式,一天的徒步走不完。但我高兴地看到规划中五座山峰栈道相连,到那时便不用手脚并用,艰难攀爬了。


当我气喘吁吁登临绝顶时,真有若林则徐笔下“海到天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五虎山顶不愧是俯瞰福州全景的最佳观景点,北瞰近前的乌龙江,江面开阔,气势磅礴,远处的闽江,如带环绕,温婉优雅,两江从西而至,汇合于马尾,流入海天茫茫大海。两江之间,洲岛浮沉,高楼林立,绿树掩映,如绘似画。山脚下,福厦、福银两条高速公路交叉而过,东南汽车城、建材市场、水果蔬菜市场和住宅小区鱗次栉比。


南望两个湖泊,水面如镜,熠熠生辉,湖光山色,赏心悦目,那是三溪口水库和方山天池,两座水库皆乃1958年“大跃进”产物,现已成为风光旖旎的风景点,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们至今仍为附近乡镇10多万人提供优质饮用水。


有位诗人说,要想爱上一座城市,你只须在它的上空,鸟一样俯视这片土地。我今天尤为欣赏这两句诗,因为五虎山为我插上了飞翔天空的翅膀。


3


五虎山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朱熹的方山题刻,在《闽都记》《榕城考古录》等志书中均有记载。相传朱熹暮年,为避“伪学”之禁,隐居五虎山下“下卓”村,筑“吟五虎山翠山楼”,现遗址位于三溪口湖畔。五虎山倒映湖面,林木青翠,小溪潺潺,风景优佳,重建吟翠山楼已列入规划中。方山古驿道从楼前穿过,青石铺设,时断时续,满眼沧桑。驿道旁保存一块古物“里程碑”,碑面阴刻“闽县清廉里,南至大田驿二十五里,北取方山驿五里。”该碑文明确记述了古驿道路线与方位,是研究闽侯古代交通、地名以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五虎山地势险要,军事上成为易守难攻要塞。相传600多年前,元朝名将、福建行省参知政事陈有定曾屯兵于山中,摆开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决一死战的架势。朱元璋派使者劝降,可没想到陈有定杀了使者,还将使者血掺入酒中,分给将士们一起喝,以明誓死效忠元朝的决心,后陈有定战败,服毒自杀。2010年,福州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了陈有定屯兵遗址,在岐尾虎与回头虎的峡谷间,留存一座关隘寨门,坐西向东,由块石垒砌,并建有营房多处,辟有演兵场。其中保存较好的一处营房遗址,占地500多平方米,呈方形,内分三列,每列有三、四个房间,断壁残垣尚有两三米高,早已青苔斑驳。演兵场遗址面积达一万平方米,十分气派。还留存土井一口。


列入五虎山森林公园范畴的南阳顶山脉,峰峦叠嶂,山深林密,竟隐藏着大小溶洞十多个。其中下岩洞可容纳百余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叶飞曾带兵驻扎于此。解放战争时期下岩洞又是福建省委(闽浙赣区党委)机关的驻地,是一处珍贵的红色遗址。


1959年,南阳顶建起了老区农场,林、农、牧、果全面发展,红火一时,盖起了气派的场部大楼,为砖木结构,可住宿100多人。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大楼又成了上山下乡知青的场部。如今,墙壁上依稀残留当年标语字迹,记录下那一代人的青春岁月。


4


在我国许多名山胜地,佛教寺院与茶叶结缘,产生了独特的“禅茶”文化,令人惊叹不已。五虎山的方山寺与“方山露芽”所流传千年的故事,便是如此。


方山寺建于唐朝,位于方山天池北岸海拔380米处,宋梁克家的《三山志》载:“方山寺,清廉里,陈天嘉元年置……是山峭拔秀碧,又出二峰顶上,真一郡壮观,上有阿育王塔,因而建寺。”明王应山《闽都记》亦载:“山之阴有峰,逆驰而西,日黄岩,上有阿育王塔,旧有方山寺,陈天嘉元年建。”同时还记载,唐时方山寺拥僧甚众,并有高僧怀恽,名播四域,为一代名僧。


根椐史书记载勘察,方山寺遗址分布较广,现地面堆积的带柱础的圆状石柱达十余根,其中最长柱高约4米,直径达半米。遗址周边还散落有唐宋时期的砖瓦,并有烟熏痕迹。方山寺后因为驿道改线而逐渐衰落,明初,寺院遭大火而毁。


五虎山上自古生产茶叶,到了唐代,“方山露芽”已声名远扬,列为名茶贡品。李肇《唐国史补》:“福州方山茶,又称方山露芽,列为贡品,其品质甚佳。”


方山寺的高僧怀恽是了不起的人物。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方山寺高僧怀恽应诏到京都长安麟德殿,唐宪宗赐茶。按常理,皇帝赐茶,莫大荣耀,本应诚惶诚恐,那茶自然是琼汁玉液,品饮之后,更应赞赏不迭,但这位老和尚竟然奏曰:“此茶不及方山茶。”不知皇帝老儿听罢是否龙颜大怒,志书没有记述,不好妄加揣测,但从此之后,方山露芽却是名声大噪。还有一点可以肯定,唐宪宗对怀恽高僧始终推崇有加,赐茶后他便诏令怀恽居于雍京章敬寺,接后礼请他至麟德殿讲经,怀恽圆寂时,谥其号“大宣教禅师”。当时,著名诗人贾岛为怀恽撰写《章敬法师碑铭》。


那天傍晚下山之时,我们路过当年的方山茶场,茶园已荒芜多年,但茅草丛中尚可寻找到一株株老茶树。老茶树枝干遒劲,枝叶黛绿,生机依然旺盛,犹如隐身于老林深处的禅士,专心修炼,等待功德圆满的那一天。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闽侯》;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福地炎黄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
官方账号
长按扫码 关注我们
以下账号也值得关注



福地炎黄
弘扬炎黄文化,展示八闽风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