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圳湾的过去,有感人故事。
甲辰初夏,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石圳湾,带给我的是感动。“石圳湾”是石圳村的乳名。
村前从县城朝西而流的七星溪,像一条腰带护卫着石圳湾。在口口相传中,都说那长长的七星溪经长年的洪水冲刷,将来自“天边的淤泥”带到这里,慢慢地堆积成一个小岛。于是,经年历久的堆积成就了“石圳湾”。
不知又过了多少年,陈姓与赵姓先民从“远方”行游来到这里,看到山清水秀,周边参天古树成林,连呼“好地方也”,便在这里定居繁衍子孙,同时取名“石圳湾”。
接着,村民薪火相传,慢慢地种植茶叶简单晾晒传承至今, 便有了本地较早的政和白茶,并被命名为“中国白茶小镇”。后经村民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石圳湾的茶叶成了公认的好茶,许多外地商人将政和白茶推向了世界各地。从此,石圳湾逐渐成为繁华的商贸要地,招徕外地的商人和游客定居在这里。
旧事乡味(余明传 摄)
再后来,因为这里商贸林立环境资源好,村民勤劳和善,外地商人在这里认同了石圳湾,安家乐业的便有王、张、李、陈等几十个姓氏,成了杂居之地。水陆各行各业在这里繁衍形成了当年政和繁华的商贸要地。
村民都说,在祖辈的口口相传中,石圳湾历史上最繁华时期,开设了票行、典当铺、酒楼和各式各样的商贸行,仅烟馆就有好几家。年长者还说,最繁华时期石圳湾是闽北水陆交通的要港,曾有俄罗斯船只来运送白茶,停靠在附近的沈屯洋码头。
如今,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石圳湾仍然居住着六百多村民。这个闽北山区的小村庄,让我的内心在微笑。
进入石圳湾,向你张开双臂迎接的是村头的一座小山,本地人称“卧牛岗”。传说,王母娘娘有一天下凡到人间。来到石圳湾后被这里恬静美丽的环境感动,便挥手将一头在天堂偷喝了圣水的大水牛点化成山,惩罚它长卧在七星溪畔护村。于是,人们都说这座小山在远处看过来,似一头卧在七星溪岸的大水牛,“牛头”在石圳湾,“牛身”在桐岭村即现在的“松源村”,“牛尾巴”在畗竹庄即“倪屯村”。王母娘娘担心那牛不专心,再拔下头上的银钗一丢,正好插在卧牛岗的“牛鼻子”前变成了一香樟,成为拴牛绳的大树。从此,村民称这棵香樟为“牵牛树”。
有村民告诉我说,以前这里的植被非常好,秋天的卧牛山特别美,整个卧牛山都长着参天的大树,有松树、枫树、小叶香樟和各种阔叶树木,甚至还有红豆杉和楠木。尤其是冬天,那枫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熊熊的火焰,而松树侧仍然绿绿的,似乎不知冬天的到来。她和小伙伴们特别好奇,小时候天天和小伙伴到卧牛岗去摘野果,采蘑菇。
今天,那棵牵牛树仍然忠诚地耸立在那枝繁叶茂。只是经岁月的风霜,村民在挖山修路时,原耸立在山头的牵牛树,慢慢地下滑在河岸了。
从东缓缓向西流的七星溪,智慧的祖辈挖了条小水圳引水进村,穿过石圳湾向西而去进入倪屯村,同时浇灌周边的粮田。
算不上宽的水圳穿村而过,繁华时期筑了不少的跨圳小廊桥。水圳两岸依圳而建的,是具有闽北特点的房舍。至今留给人们的,是岁月风霜留下的一些大户人家的墙基遗址和墙基里的感人故事。
林厝古屋遗址
村民说,有一户赵姓人家,因突遭不幸长辈逝世后,留下姑嫂俩在邻居们的扶持下成长。姑嫂俩长大后勤劳善良肯帮人,邻居有什么需要动手的事,她俩都积极相助。当年村里不住人的老房子里和村头的大树旁都放有存放遗骨的陶缸,俗称“金缸”,按习俗人们都不愿意去碰它。这姑嫂 俩每逢邻居需要搬运时,就主动上前帮忙。
有一天,一户有钱人家在做祖坟,说愿意付钱请姑嫂俩帮忙将他们家放在祖屋的“金缸”搬到坟地去。没想到姑嫂俩用竹杠扛着金缸路过村头的一棵大树下时, 那绳索却突然间断了,姑嫂俩吓得大哭起来,担心不仅拿不到工钱,而且坏了人家造坟的运气。低头一看,这缸中竟全都是元宝。
姑嫂俩定了定神后,将元宝拾起装回“金缸”后,扛着它奔向了主人的家。善良的主人听说后,决定各分一半。姑嫂俩高兴地将元宝搬回家后,马上请师傅来建房,同时商量:小姑留在家里不出嫁,嫂子承诺留在家里帮助照顾家庭。
在邻居的帮助下,姑嫂俩请来“风水师”和建房的师傅勘察准备建新房。可师傅担心这姑嫂俩没钱。姑嫂俩便将要付给师傅的钱一次性全部付清了。
房子框架搭盖好后,师傅精心地为房子门楣和梁框都雕了梅花和观音抱子图等,祈求她们家能发家好运。
姑嫂俩住上了新房,小姑便招卓姓男子上门,还请了家丁, 日子慢慢地过得红火起来。后来小姑生了一个儿子,孩子有一次发高烧奄奄一息。姑嫂俩经人指点用一种草药煮汤喂孩子。没想到,孩子竟然奇迹般地好起来了。
孩子长大后学了武艺,立誓要护村。一次外村人进村滋事, 这个已经成年的孩子独当一面救护村民,得到村民的敬重。不久,这个孩子因山洪暴雨救人遇难,村民把他奉为村里的“护村神”。如今的赵家院子,虽然已被开辟为村里的小公园,但是村里人仍然对赵家的故事口口相传。
我游览过不少乡村,唯见石圳湾那耸立小圳边的几棵古香樟的腰部天然凿就小洞,让溪水穿流而过。
相传,人们在石圳湾繁衍后,一仙人路过,在远处看村里有已建的房屋似七只乌龟,认为会引来村中的火灾,建议挖成七口井来“压龟”。
村中长者便如此这般地组织大家挖了七口水井,称为“七星井”。从此,石圳湾平安了几百年。而那先民种植在水圳边的古香樟,似乎理解了村民的心意,竟巧妙地成长为水流穿越而过的天然树洞。
第一棵耸立在村头小圳边展风姿的是一棵千年古香樟,需七八人合抱。那从七星溪引流而来的水,日夜不停地穿越树根洞。
传说有一年洪灾,一名善良的外地商贩在赴此贩运货物时遇洪峰失事。第二天,村民发现这棵古香樟遭雷电拦腰折断并劈去一半,后又重新长出新枝。奇巧的是,在这棵残留半片的古樟根部恰巧形成一条约拳头粗、手臂长的树缝,成为村里拴来往船舶的树桩。至今,那深深地被拴绳缠绕成的裂痕,仍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石圳湾村尾,也是一棵水流穿越古香樟根部树洞。在古老的传说中,这棵是“发财树”。于是,至今便有人在此系上红丝带祈福祈财。有趣的是,树头的古香樟旁的小圳边上,有一棵几百年的银杏树。村民说,它原本是两棵共同成长的“夫妻树”。1989年遭遇洪灾破坏后,被村民称为“老婆树”的那棵死掉了。经大家清理后,发现它又发芽长成两棵“孪生兄弟”树,村民们称为“父子树”。
历史是丰厚的。
村民说,在20世纪的70年代初“农业学大寨”时,县里曾组织十万多民工上阵,想引七星溪水穿过卧牛岗,用棒槌开凿,硬是从卧牛岗的“牛脖子”开凿了一条“桐岭峡”,欲将石圳湾改造成粮田。
大批民工齐上阵的当天晚上,几位年长的村民同时做了一个“噩梦”,梦见卧牛岗下的七星溪一片血红,惊呼“‘风水’被破坏了”。
此后,不少村民反对凿卧牛岗。在那特殊的年代,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因此引发“牛头村”“牛身村”和“牛尾村” 村民的常年纠纷。
时代进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2013年,村中巾帼袁云机被推选为村妇代会主任后,勇敢地承担起“村官”的责任,抓住契机组织10位乡村妇女,她当“领头雁”组成“婆婆妈妈志愿队”,从清理打扫村头巷尾的垃圾堆着手,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得到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于是,星溪书院、美术馆、农家菜馆等富有传统文化又具有地方特色的院落布满石圳湾。
我想,若有机会再次到石圳湾,定将放声豪笑。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