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政和县最偏僻的澄源乡——距离县城65千米。澄源乡最偏僻的赤溪村——距离乡政府17千米。
有着“千年古村,墨香赤溪”美誉的赤溪村,位于澄源乡的最北部,紧邻浙江省庆元县龙溪村,历史上是通往浙江的要道之一。凭借赤溪村头一座古色古香的木拱廊桥,跨过去不远就是浙江地界。此桥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修,为廊屋式贯木拱桥,南北走向,全长33.5米,庄重气派。
2012年,赤溪村木拱廊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是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赤溪村入选住建部等7部局联合公布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当年福建省229个中国传统村落之一。在群山环抱的赤溪村,我在赞叹风姿绰约的木拱廊桥之余, 发现还有一座远近闻名的颜氏宗祠,供奉的祖宗居然是中国的书法大家颜真卿和他的八世孙——赤溪村开基鼻祖颜虬松!
赤溪村一角(余明传 摄,下同)
1974年出生的赤溪村村委会主任颜李洪亲口告诉我,他是颜真卿的第35世孙。
1981年出生的赤溪村村委会副主任颜振西也亲口告诉我,他是颜真卿的第37世孙。颜振西还强调,赤溪村分上、下两个村, 共有180多户人家,1500多人,由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现有900多人,几乎全部是颜真卿的后裔。这真是太神奇了——在闽北政和县的远郊僻野,竟然有这么多名人之后!要知道,颜姓在中国是小姓,按人口排列,排在全国姓氏第117位,人口仅有200万。这似乎应验了中国民间藏龙卧虎的一句老话: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四季之景,皆有诗意。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68岁的我在43岁的颜振西陪同下, 走上一级一级台阶,进入颜氏宗祠。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开初,我以为颜真卿就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
颜真卿诗文俱佳,著作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可惜年代久远,皆已佚失。好在有宋人辑录的《颜鲁公集》传世——颜真卿在世时被封鲁郡公,后人称“颜鲁公”。所以在赤溪村颜真卿后裔珍藏的最古老、最完整的颜氏族谱,就叫《鲁国序谱》,为颜真卿裔孙、浙江宁海县知县颜时举于北宋元祐三年(1088)八月创修,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颜时举在序言中写道:
鲁郡公者,其先曲阜名族也。自少昊徙都以来,而颜姓为最夺。
我的了解仅此而已。在颜氏宗祠,我才发现颜真卿的身世非同一般。
颜真卿是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万年县)人 ,祖籍乃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颜真卿是初唐著名历史学家颜师古的五世孙 ,而颜师古则是北齐著名文学家颜之推的孙子。颜之推所著20篇《颜氏家训》是北朝后期重要作品,其本意在于留传教训给颜氏儿孙,算作为人处世的戒律,所以谓之“家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写作时间较长,结集在颜之推的晚年。后经清朝饱学之士赵曦明整理注释,卢文沼补注,流传至今,仍有教益。在赤溪村颜氏宗祠,我就看见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颜氏后裔择要制成四块牌匾,高挂墙上。第一块牌匾抄录有:
序致篇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以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摹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教子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斜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接着有《兄弟篇》《后娶篇》《治家篇》《风操篇》(节选)。第二块、第三块、第四块牌匾亦按顺序节选抄录《颜氏家训》的内容,教化后人。
从《鲁国序谱》序言“其先曲阜名族也”一句,可以看出家住山东曲阜陋巷街(今颜庙所在地)的颜回是颜氏的始祖。而颜之推是颜回的第35世孙,颜真卿是颜回的第40世孙。说到颜回,字子渊,谁都知道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颜回位居贤人之首。孔子多次称赞颜回贤仁好学。只可惜颜回中年早夭,才40岁就病死了。孔子痛惜哀叹:“天丧予!天丧予!”
站在赤溪村颜氏宗祠颜真卿、颜虬松的神位前,颜振西告诉我,每年农历六月中旬,赤溪村村民都要举办盛大的“迎仙节”。以此祭奠祖先颜真卿和赤溪村的开基鼻祖颜虬松,同时向前来祭祖的颜氏后裔展示颜真卿的玉带和平日里深藏不露的《鲁国序谱》,自然包含了不忘祖先、代代相传的传承意义。
唐景龙三年(709),唐中宗李显在位时,颜真卿生于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今西安市万年县)。自颜真卿的五世祖颜之推起,颜氏家族就从山东临沂徙居今天西安市。
颜真卿三岁丧父颜惟贞,由母亲殷夫人亲自教养。所以颜真卿长大后对母亲非常孝顺,而且发奋读书,长于著文。
唐开元九年(721)七月,12岁的颜真卿随母亲殷夫人南下,寄居苏州外祖父家。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24岁的颜真卿就读于长安的福山寺,同年十月到尚书省吏部应试。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25岁的颜真卿考中进士,可谓春风得意,在唐玄宗李隆基手下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今山东省陵县)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骤起,颜真卿率义军勇敢抵抗叛军,后至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被授予宪部(即刑部)尚书。
唐代宗李豫在位时,颜真卿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这是颜真卿一生的高光时刻。唐兴元元年(784),唐德宗李适在位时,颜真卿被派遣招降叛将李希烈。颜真卿大义凛然,拒绝叛将李希烈的收买,终被缢杀,三军将士为之痛哭。朝廷追赠司徒,谥号“文忠”。因此颜时举在《鲁国序谱》序言中写道:公讳真卿,字清臣,官御史,出守平原,安禄山反,河溯尽陷,而公独城守,预备不为动,封鲁郡公,李希烈告变,遣公往谕,希烈使人说降,百般凌逼,骂贼而死,且书法为古今第一,名垂竹帛,公盖天壤,千百世下孰不慕公之节义焉。
如果不是《鲁国序谱》记载,一介文弱书生,即便是书法大家的颜真卿,没有人会知道他还是一个忠贞不屈的节烈义士!
现在要来说说赤溪村的开基鼻祖颜虬松,他是颜真卿的八世孙。
古谱谍、玉带
五代十国的后汉乾祐二年(949),后汉隐帝刘承佑在位时,颜虬松以明经而仕,官拜通事(外交事务七品官)。由于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杀伐酷烈,朝代更替频繁,而颜虬松崇尚道学,故而厌弃仕途,由首都开封弃官一路游山玩水入闽北,在道教名山望浙山(今闽北政和县石屯镇西津村)遇见同道吴十七。吴十七与颜虬松的经历与兴趣相仿,吴十七曾任后周谏议大夫, 因得异传幻术,也弃官入闽,后定居于遂应场(今闽北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为锦屏村开拓者)。两人情投意合,吴十七把幻术毫无保留地传给颜虬松。而得道后的颜虬松途经赤溪时,爱上此地,便定居下来,繁衍后代,成为开拓闽北政和的先哲之一。颜虬松不仅在赤溪一带开辟田园,发展农耕,而且擅长医术,治病救人,去世后颜氏族人立庙祭祀,奉若神明。其后裔远播闽东宁德、省会福州以及东南亚。因此颜时举在《鲁国序谱》序言中写道:公讳虬松,字又青……由明经而仕,虽在任所而心常驰于青山绿水间,即挂冠而归途遇土主吴十七公,官谏议大夫,亦不欲仕,幸与志同而所期亦同……(颜虬松)过赤溪,见其峰峦挺秀,溪水潆洄,树林蓊蔚,鸟声上下,不觉四顾而喜色曰:唯此可以家焉。
由此,颜虬松成为赤溪村开拓者,是真名士自风流。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