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爱孩子的表现就是满足他一切需要。但是你知道吗,当你给予、孩子过度满足时,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幸福快乐。
“过度满足”是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多地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也就是要什么给什么,不需要的也会给。这其实是一种超出预期的满足。而这种没有原则的满足,并不是你想象的爱。
很多父母认为满足孩子能让他们更幸福,但幸福感的产生其实和内心的渴望成正比,如果得到太过容易,反而体验不到幸福的感觉。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需要产生于缺失。这也就是说,人只有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在渴望满足的体验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姗姗来迟的满足才能有效地引起最佳的满足体验。
对于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孩子也会不懂得珍惜,并且还会增加他们的虚荣心和攀比心,更重要的是不珍惜物质的人,也不会珍惜和感恩为他付出的人。当孩子习惯于得到而不懂得付出时,他们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就应该给予我,不懂得为别人着想,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也就不会有感知别人的能力。父母最终只会收获一个不懂感恩的孩子。
长期处于轻易得到的环境中,会消磨孩子的斗志,导致他们没有志向不愿意努力,因此变得懒惰。此外,父母的过度满足还会让孩子过上一种稳定的安逸享受生活,消耗他们的心智成长,最终扼杀孩子的生活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对于孩子的需求,父母不能一味满足,当然也不能全盘否定。父母要学会辨别,哪些要求可以立即满足,哪些要求要适度说“不”。当要求不能被满足时,父母应平静温和地拒绝,同时也要接纳孩子随之而来的负面情绪。在与孩子共情的同时,要告诉他这个要求为什么不能被满足,而不是就此妥协。父母这样做不仅是在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还是在告诉他们遇到“不可得”的情境时,要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就选择用物质、或无条件满足来补偿孩子,但这种补偿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他们继续看重物质,在心中形成一种扭曲的认知,亲情也会随之变得淡漠。所以,别让你的愧疚成为打破原则的原因,再多的物质满足也无法替代精神的需求。父母要适当地放下工作,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关爱,与他们共同成长。
父母给孩子提供物质的时候,也要避免过多。只有每一样物品都物尽其用,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当一个人太容易得到时,就会在拥有时不懂得珍惜。所以父母对于孩子提出的物质要求,应该适当延迟。
会用心理解孩子的需求
给予孩子充分的陪伴和关爱
而不是用物质上的满足来体现关爱
这反而会让孩子养成危害一生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