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父母明明很爱孩子,甚至为孩子操碎了心,可是为什么孩子却不喜欢他们,甚至讨厌他们?说到底,还是父母给予的爱出现了问题!
很多父母对子女的爱通常是带着条件、要求或者回报,有的甚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精神寄托,这些爱不但得不到孩子的喜欢,反而最终发展成压在孩子身上的负累。
细想一下,身为父母的你是不是也会有意、无意的就给了孩子这样的“爱”。
有些父母的爱总是带着条件,比如:“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这次考试进不了前五,就不给你买玩具了!”似乎,只有当孩子满足自己的要求时,父母才会给他们爱。对于还不懂事的小宝宝来说,这种忽近忽远的爱会让他们害怕被遗弃,从而产生恐惧、不安全感;而对于大点的孩子来说,这种总是带着条件的爱会让他们厌烦,变得更加叛逆,从而离父母的要求越来越远。
有的父母在自己高兴时对孩子百般好,而心情不好时就对孩子不理不睬,甚至还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这种阴晴不定的爱会让孩子感觉恐惧,父母的焦虑也会在无形之中转移给孩子,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建立。
有些父母很爱孩子,为孩子花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希望孩子按着自己制定的人生轨迹一步一步走。当孩子不满足自己的要求时,他们就会不停地唠叨:“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辞职在家,陪你做作业、上辅导班,你要是不好好努力,怎么对得起我啊!”“你一定要成功,我和爸爸将来就指望你了!”实际上,孩子并不是我们投资的理财产品,将来必须给我们回报。整天对着孩子抱怨自己的付出,要求孩子给予相应的回报,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内疚与压力,直到压得自己喘不过起来……只能选择逃离。
作为父母,我们爱的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对他未来的期待。我们生孩子,花精力照料、陪伴孩子都是出自内心的意愿,而不应该是为了回报。孩子在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中,会反抗我们、离开我们,作为父母,会不时地感到失落和痛苦。但我们应该学会接受这些失落、痛苦,并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跟上孩子前进的步伐。
父母不要把自己放在权威的位置,而是应该将孩子摆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学会去尊重和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总替孩子做决定,应尽量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当孩子难过或者受了委屈时,父母需要静静地倾听,而不是满不在乎,或者不给孩子诉说的机会。当你认真地听孩子讲话时,你就会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也能更好地引导他,孩子也会更喜欢倾听你的意见。
别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虽然现在工作、生活压力很大,我们时常感觉焦躁不安,但一定不要把这些坏情绪带回家中,更不要迁怒于孩子。否则,孩子也会慢慢习得我们的坏情绪,从而变得暴躁、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