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种类繁多,比较常用的有这么几类:β内酰胺类(常用的青霉素类、头孢类就属于这一类);大环内酯类(比较常见的是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喹诺酮类(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抗生素的使用通常是依据感染的微生物种类来决定的,能否“镇压”微生物就取决于是否属于它的“管辖”范围,而这个抗菌谱与肠道菌群的失调直接相关。其中对革兰氏阴性杆菌作用较强的抗生素对菌群的影响较大。
抗生素对肠道菌群的扰乱程度还与使用的时间有关。实验证实,在不同的抗生素组中,使用抗生素7天时的5种益生菌数均低于使用3天时的数量,这说明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更大。而且每种抗生素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后,菌群所需要的修复周期也各不相同。
抗生素对于肠道菌群的影响会因人群而异,那么不得不提的就是较为特殊的母婴人群。孕期或分娩期使用抗生素,会使其后代肠道菌群种类减少或改变。有研究表明,孕妇为预防产后B型链球菌感染服用抗生素,会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第一次定植产生影响,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其双歧杆菌丰度明显减少,整体多样性下降。
对于儿童来说,由于肠道菌群尚未建立成熟,更容易出现肠道菌群紊乱,导致免疫力低下,影响生长发育。在生命早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会导致个体哮喘、肥胖以及代谢性疾病风险增加。
受抗生素的影响,肠道益生菌减少,以肠杆菌为代表的腐败菌出现代偿性增加。其中对双歧杆菌的影响最大,可能与抗生素对其形态产生影响有关,导致双歧杆菌生理功能的发挥,同时又因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中数量最多、种类最多的一种菌群,因此双歧杆菌受抑制最为明显。
既然抗生素的使用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可以在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口服抗生素时补充益生菌,助长有益菌“势力”,压制有害菌及中性菌的“气焰”,把对肠道菌群的伤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