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所有的皇家园林中,颐和园是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座,也是目前北京西北郊唯一保存完整的御苑,被誉为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传世绝响。
佛香阁与湖上倒影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以西北郊的万寿山和昆明湖的自然山水为依托,又以杭州西湖为蓝本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改造,在此基础上吸取了很多传统造园的经典手法,兴建了大量的宫殿、楼台、亭榭,并叠山引水,栽种花木,营造出一个山清水秀、楼台华丽、如诗如画的名园胜景,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最杰出的范例之一。
颐和园万寿山剪影
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其他御苑一起遭到英法联军的焚掠,大部沦为废墟。光绪年间,贪图苑囿之乐的慈禧太后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肆重建,并更名为颐和园,在此长期居住理政。这座园林由此经历了从清代最繁华的乾隆盛世逐渐衰败、遭遇大劫又回光返照的全部过程,尤其见证了晚清戊戌变法、庚子之乱直到清室退位的所有重大事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令后人无限感慨。
民国《北平颐和园-佛香阁》邮票
佛香阁是颐和园标志建筑,位于万寿山南麓中央位置,现存者为光绪时期重建,但完全保持了乾隆时期的原样,八角形平面,三层四重檐,总高36.44米,巍峨端庄。邮票刻画了佛香阁西北侧的近景侧影,角度独特。
民国《北平颐和园-铜牛》邮票四方连
昆明湖东岸的铜牛是天上牛郎星的化身,亦有镇水的含义,临近廓如亭和十七孔桥。邮票选取的是铜牛东北侧的背影。
特15(5-1)《首都名胜-颐和园》
1956年,新中国邮政发行《首都名胜》邮票,邵柏林设计,编号“特15”,全套五枚,其中第一枚即为颐和园,红色油墨,雕刻版印刷,场面开阔,细致传神,前景为昆明湖的浩荡水面和几艘游船,后景为万寿山,佛香阁、石舫历历在目。
普20(3-2)《北京风景图案-颐和园》
1979年发行《北京风景图案》普通邮票,万维生设计,影雕套印,全套三枚,其中第二枚为颐和园,面值2元,从东南角度展现了佛香阁的形象,近处红叶烂漫,秋意盎然。这套邮票简洁大气,富有独特神韵,于1980年被评为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之一。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邮政发行《颐和园》特种邮票,全套六枚,另加一枚小型张,由萧玉田设计完成,影雕套印,很受集邮爱好者欢迎,被评为本年度的优秀特种邮票。
2008-10(6-1)T《颐和园-十七孔桥》
这套邮票的前四枚分别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第一枚图案为十七孔桥,该桥长达150米,宽8米,共有十七个拱洞,全部用汉白玉砌成,栏杆每根望柱上都雕有石狮子,堪与卢沟桥媲美。
2008-10(6-2)T《颐和园-长廊》
第二枚邮票上的长廊位于昆明湖北岸,形如飘带,共273间,全长达到728米,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段廊子。廊柱和檐楣、坐凳栏杆一起组成了一幅幅的景框,在山水之间依次展开。
2008-10(6-3)T《颐和园-石舫》
第三枚画的是秋天的石舫,光绪时期重建,保留原来石造船舷基座,两侧增加了石雕轮盘的形象。台基上面用木结构建了一座大型的西洋式楼房,柱间装饰着玻璃镜子,还在梁柱上描画出类似大理石的花纹,看上去好像是用石头砌筑而成的西洋轮船。
2008-10(6-4)T《颐和园-谐趣园》
第四枚表现谐趣园的雪景。谐趣园原名惠山园,位于万寿山东麓,旨在模仿无锡的寄畅园,是一座富有江南情韵的园中之园。
2008-10(6-5)T《颐和园-玉带桥》
第五枚的玉带桥是颐和园西堤六桥之一,石拱结构,形如弯弓,桥洞与水中倒影合成一个完整的圆形,月圆之夜与天上的明月相互映照,别有一番意境。
2008-10(6-6)T《颐和园-后湖》
第六枚的图案是后湖,清代宫廷档案中称为“后溪河”,位于万寿山之北,横贯东西,两岸叠石蜿蜒,河道曲折深邃。沿岸景致清幽,与前湖的开朗疏阔形成鲜明的对比。
2008-10小型张《颐和园-佛香阁》
小型张以佛香阁为主图,阁前的排云殿和阁后的众香界、智慧海以及西南侧的听鹂馆、临水的鱼藻轩均在树荫间浮现。画面颜色偏黄,艺术效果比六枚邮票要逊色一些。
2022-22(4-1)T《中国名亭(二)-知春亭》
2022年发行的《中国名亭(二)》邮票收录了四座皇家园林中的代表性亭子,第一枚为颐和园的知春亭。这座重檐方亭位于昆明湖东北的小岛上,周边柳枝摇曳,三四月间最宜在此感受春光。
圭亚那《中国第9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小型张
除了中国而外,其他国家偶尔也发行过颐和园邮票。比如1996年在北京举办第九届亚洲国际集邮展览,圭亚那就推出了一枚以颐和园佛香阁为图案的小型张,与中国2008年发那枚小型张角度相近。
越南《中国文化遗产-颐和园》邮票
邻国越南在历史上深受华夏文明影响,近几十年多次发行中国题材的邮票,其中两枚也出现了颐和园的景物:一枚是以佛香阁的万寿山,另一枚是万寿山南麓东侧的转轮藏,由一座正殿和两座八角形楼阁组成,尚是乾隆时期的原构。
贾珺 著 活字文化 策划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8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