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中国“漫画大王”丁午在1969年至1972年于河南黄湖干校劳动期间、共约61封家信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便是一本将书信的质感、温度、情感力量呈现到极致的“中国奇书”。这部丁午写给女儿小艾的书信集,于2013年初问世后催泪万千读者,豆瓣评分高达9.4,曾获“中国好书”年度优秀图书奖,并入选“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
人们熟悉的丁午(1931—2011),是《儿童漫画》《漫画大王》等杂志的创办人、前主编,《熊猫小胖》《小刺猬》《大狼巴巴呜》等畅销连环漫画的作者,《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等人气日漫的引进人,但少有人知道,他最骄傲的作品之一,却是自己写给女儿小艾的信。
年轻时的丁午
1969年团中央所属的各个机关的干部下放河南农村。丁午随当年任职的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来到河南省信阳县黄川黄湖“五七”干校,小艾和妈妈还有婆婆(妈妈的妈妈)留守在北京。时年8岁的小艾,认不得多少字,所以丁午写给她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
在被迫与家人分离的那段时光中,丁午每天完成工作回到住处,便展开纸笔,用文字和图画向远在北京的妻女倾诉,讲诉他在乡下的生活。信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宏大叙事,而是布满了生动丰富的细节——人际的、劳作的、自然的,比如怎样干农活,怎样做木匠,怎样幸运地在野外捉住野兔和同事们饱餐一顿;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其间。丁午去世后,其家人发现了这些信件,于是便有了《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一书的问世。
近日,活字文化策划的新版《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由青岛出版社正式出版。爸爸丁午与女儿小艾有笑有泪的往事与情深,又可以继续温暖当下这个时空了。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新版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采用精美四色印刷、裸脊装订,且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书信的原稿原貌,包括信纸发黄变旧的质感、局部晕开的笔触等。
打开这本 “父爱之书”,扑面而来的不只有时代的风土与细碎,还有永远不被时间折旧的人性光芒——爱、勇敢、坚忍和幽默。
亲爱的孩子:
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那天爸爸一下子收到了你的两封信,可真高兴极了!
后来灯灭了(我们这里每天十一点钟灭灯,跟北京不一样),爸爸还想看,就划了一根火柴看小艾。一根火柴灭了,就又划一根......
DW
1971年
困顿年代的生存指南、趣味导师
成年后的小艾,曾这样回忆父亲和那个暗色的年代:“在干校的这些年,正是他创作欲望最强,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但他却不得不远离画笔,每日半天政治学习,半天在地里干活,做着他不擅长也没有兴趣的事。”
然而翻开这部书信集,你绝看不到一个有丁点儿消极、萎靡的父亲。
说起干校生活,不管是干农活,当木匠,做猪倌,在食堂掌勺,还是在业余生活中捉蛇、钓鱼、游泳、养鸟,丁午都讲得特别有意思,再配上简洁生动的画。
你可以想象,展现在孩子面前的乡土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充满野趣。而年幼的小艾读到这些信时,会是多么快乐。
但就像最初编这本书的出版人汪家明先生在《写在前面的话》中讲到的,“干校劳动生活的辛苦和荒唐,知识分子被改造的阴影以及情感上的伤害(这也是他那么依恋女儿的原因)是无法掩饰的,或者说,正因为作者极力想把干校生活诗意化、趣味化,反而使这些信中保存的时代信息更加令人伤心。苦中作乐,首先是苦,这种残暴的苦,强加到无数善良的知识分子身上,铸成国家的巨大悲哀。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幸存的信件就有了更为独特的价值”。
信中做着各种事情的爸爸丁午,有时满身油泥,有时光膀子流汗,但总是咧着嘴角,总问小艾“你说好玩吗”,还不失时机地给她科普一点趣味知识。比如谈到做木匠,他把工作中的“新朋友”全画了出来,教小艾认识什么是斧啊凿啊,刨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小艾,你知道刨子是干什么用的吗?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用刨子一刨就成了一根又直、又平、又漂亮的木头,可以做门、窗…… 什么都能做。”
在丁午的笔下,就算受伤生病,内心也不全是苦涩。他这样和女儿描述疟疾:“一种小虫子在肉里闹,于是爸爸就生病了,一会冷一会热。”又这样讲述经历的工伤:“大洪把大木头一扔,正扔在一把锯上,这把锯就起来了,飞到了爸爸的眼睛上,后来,爸爸的眼睛就包起来了,所以就剩下了一只。后来又好了,就又变成了两只。 ”
有人说,东方人在情感表达方面更偏克制内敛,是羞于说爱的。但丁午偏是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国爸爸——3年之中,丁午用数百幅画、60多封信与女儿保持着最紧密的心灵联系,用持续、饱满、花样翻新的“爱”意表达,帮她克服与父亲分离的不适与孤寂——可以说,《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杰出父语”艺术的一次精彩展示:
● 融于日常的“爱的教育”
在书信中,丁午没有忘记在生活的点滴中教导女儿,“你要学得勇敢”“不要害怕”“要坚强”“要与朋友交往”“要善良”“一粒米也不能随便浪费掉啊”,更亲身示范了工作再忙碌,也不是慢怠亲情的理由——远在北京的小艾,经常收到爸爸递来的亲手制作的玩具。
他曾在1969年12月的一封信中提到缝被子的经历,“那一天特别冷,爸爸想缝被子,还去买了针线,可自己不会缝,怎么办呢?”丁午说,“这时阿姨们就来给爸爸缝了,一会就缝好了,爸爸晚上睡觉就一点都不冷了!你说阿姨们好吗?你也要学习阿姨们,多帮助别人做事,你说对吗?你愿意帮助别人吗?”“爸爸也向阿姨们学习。有的同志工具坏了,爸爸就 帮助修理好;有的同志小竹凳坏了,爸爸也给修好了。”
而丁午在1972年写给女儿的信中透露,自己仍在练习缝被子,还给小艾看“缝得乱七八糟”的被子。他承认败绩,说自己的被子“一边宽,一边狭,一头大,一头小”,但又信心满满地告诉小艾:这是第一次,下次一定会缝得比这次好!
由于和自己八岁的女儿分离,画家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也许正符合了创作的规律。杰作往往在苦难中诞生。
● “复读机”随时上线
单个的修饰词已经不能满足这位思女心切的爸爸。丁午给小艾的信,几乎都是以“亲爱的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开头的,有时候还会出现“爸爸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太想你了”这样足足有十个“太”的句子。
更不乏如下让人看了眼眶发热的句子:“ 你不写信来爸爸一点都不生气,爸爸永远都不会生你的气!永远都不会!永远都不会!永远都不会!” “爸爸特别特别特别想你,爸爸真想马上飞到你的身边去!可惜爸爸没有翅膀!可惜没有!可惜没有!”
● 重要时刻仪式感满满
1971年11月6日,是小艾十岁生日,丁午写了一封祝贺女儿生日的信:“小艾,我最亲爱的孩子: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今天是一九七一年的十一月六日!十年前的今天,妈妈生下了你!那天爸爸非常高兴……”
他还记得自己作为新手父亲时的窘迫:“你以为奶奶家才是你的家,你老想回奶奶家,一到晚上就哭了,爸爸一点办法都没有…… 过了好多日子,你才跟爸爸妈妈好了……”
● 也会反向撒娇、佯装生气
作为爸爸的丁午,也有着成年人的脆弱:“你怎么老不给爸爸写信了呢?要写长长的一封来,爸爸才喜欢!” “你说你跟爸爸那么好——像浆(糨)糊粘(得)那么紧似的。爸爸看了你的信都要哭了!爸爸也跟小艾那么好!”
● 想象力无边无际
丁午在信中回忆了很多小艾小时候的事,说起给小艾讲过的故事,说“你还记得吗?”当然不记得也没关系,“好玩的故事多极了!爸爸以后再给你讲吧!小艾变大了,爸爸变老了!……你已经十岁了!”在这封信的最后,久未见女儿的丁午画了这幅幻想中和十岁小艾站在一起的画面。
折射时代风貌的别致私人史
时代有时代的逻辑。很多时候,历史的真实在后人眼里都是模糊不清的,往往只能经由私人历史,微微窥探些许时代的风貌。大概也是因为如此,越是私密的书写往往保存下最为真诚的印记,毕竟它们从来不是为了让别人知晓而存在,也就没有掩饰的必要。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既是父女情深的书信集,也是折射特定时代风貌的别致私人史。从中我们将看到时间和社会变革的洪流,如何流经了一个小小的社会细胞,带来喜怒哀乐、聚合分离。
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丁午,本应在文艺创作领域大显身手,却被命运之手不容置疑地拨弄至中原乡下,从精通漫画的艺术书生,变身使得锛、锯、弯尺、钉锤、斧、凿、刨,识得禽兽五谷的“知识农民”。
丁午写给小艾的书信,到1972年9月就戛然而止了。那年丁午与当时的妻子离婚,获得小艾的抚养权后,将她接到河南黄湖干校共同生活了两年。
1974年,丁午下放结束,父女回京。囊中羞涩的丁午会攒上几个月的钱,给爱美的小艾买盼望已久、最时兴的翻毛皮鞋,带她去吃崇文门恢复营业的新侨饭店西餐厅。父女俩还一起跟着当年流行的电视英文教学节目Follow Me学英文。
小艾与丁午的合影
再后来,小艾和那个年代很多想出去看世界的年轻人一样,东渡日本,又定居美国,与黄湖干校的时光渐行渐远。
小艾写给爸爸丁午的信
相关推荐
活字文化 策划 青岛出版社 2024年10月 |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是漫画家丁午被下放到河南黄湖干校时写给女儿小艾的书信结集。在干校,他想念留在北京的8岁女儿,只能用书信跟女儿交流、陪伴女儿的成长。由于女儿太小认不了几个字,所以他的信主要是画出来的,每封信里都会画很多插图,和文字一起,给女儿讲述干校生活的故事。信中保留了诸多那个特殊年代的细节,充满了浓浓的父女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