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侄女在国内读完本科社会学专业以后,考研没上岸,就开启了游学之旅,去年法国,今年德国。
有大表哥的资金支撑,侄女见了不少世面。
二姨家四个孩子,大表哥和二表哥以及表姐都以卖汽车配件为业,而且都比较成功。三表哥和我同年考上大学,就读的是河南理工大学。工作以后,一路升职到了公司的高层,孰料巅峰之时公司倒闭,只得重新找工作。二姨和二姨夫经常说:“老三被大学耽误了。”对此,我总是无言以对。唯庆幸,二姨和二姨夫并不知道她们的大学生外甥女被教师职称折磨得多么心酸。然而,这是读书之错吗?这不是读书之错吗?是邪?非邪?
二姨的孙子孙女,学习好的爱读书的就继续读,不想读的,就自然而然子承父业了。侄女30岁了,对游学乐此不疲,不婚不嫁亦不恋爱,放任之。表侄子,也就是我这个侄女儿的弟弟,专科一毕业就结婚生子,定居郑州,负责郑州的汽车配件销售,也很好。
我曾经问侄女,当今社会婚外恋这么多,你们社会学专业人士怎么看?她说,婚外恋不会给社会造成危害。但是,一些人专门从事,造成性病、艾滋病等大量传播,这就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而,提升国民的整体素养,让人们能在生活中有让自己沉浸的健康乐趣,很重要。
她接着就说到了德国的全民阅读这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社会现象。在德国的街头,很少见到半夜还在“夜宵”的人,很少见到熙熙攘攘以逛街消遣时光的人们。相对于国内,他们似乎看起来有点安静,甚至无聊,但其实他们的内心他们的思想很丰富、很充盈、很精彩,因为他们正在安静而幸福地读书。
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当今快节奏的数字化时代,德国人如何保持其全民阅读的习惯,确实是个令人好奇的话题。
侄女说,德国,这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和深厚哲学传统的国家,不仅以其高质量的制造业闻名世界,更因其卓越的阅读文化而独树一帜。
在德国,阅读已深深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根据数据统计,91%的德国人定期购买书籍,53%的人几乎每天阅读。但为何德国人对读书情有独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德国社会高度重视教育,政府通过制定教育政策和提供资源,鼓励各年龄段的公民培养阅读兴趣。在学校教育中,阅读是早期教育的重点,孩子们从小就被引导进入书的世界。此外,德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发达,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和舒适的阅读环境。许多城市还设有“图书亭”,其中放满了免费的书籍,供人们自由取阅。
其次,德国的书价政策也促进了阅读文化的普及。在德国,新书售价通常包含版权费、生产成本和零售商的利润,但一旦书籍成为二手书,其价格便大幅下降,使得更多人能够承担得起。这种模式让经典作品得以在更广泛的群体中流传,无论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还是普通工薪阶层都能轻松获取知识。
再者,德国人将阅读视为一种放松和休闲的方式。在公园、咖啡馆甚至地铁站内,你总能看到手捧书本的德国人。他们碎片时间也阅读,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平静。这种对阅读的重视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反映在社会风气上。在德国,书籍常常被视为完美的礼物,无论是生日、圣诞节还是其他特殊场合,送书都是一种贴心且受欢迎的选择。
最后,德国的出版业非常发达,每年出版的书籍种类繁多,涵盖了从学术著作到小说、非小说等各种类型。法兰克福书展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书展之一,更是推动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这样的环境为德国人提供了广阔的阅读选择,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
社会学专业的侄女总结说,德国全民阅读的现象并非偶然,它是历史传统、社会环境和个人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数字化日益发展的世界里,德国人仍然坚守着纸质书的魅力,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和收获。随着物质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问题亟待解决。如果找不到一个正确的路,就可能会走上一个偏斜的岔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我们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走向幸福的必经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