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秦补拙探讨了杜郎口中学为什么取消导学案?
你正在使用的导学案,十几年前杜郎口中学就取消了!(自以为宝的流量小花竟是历史故纸堆里的冷场大咖)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也要取消导学案呢?未必。崔其生校长否认的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长期使用的导学案。直白点说,他否认的是该不该用适合不适合用都要硬用的导学案。而他肯定的是学生会编写导学案。
补拙窃以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导学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该教师设计就教师设计。能让学生设计,就让学生自己设计。
当思索用不用导学案,该怎么编写导学案时,我们可以先想一想埃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是否曾经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学生可以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主学习并且表现优异?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今天,我们将通过探讨埃隆·马斯克所推崇的“第一性原理”,来深入理解这一问题,并看看如何将这一思维方式应用到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中。
第一性原理:回归根本,重新思考
第一性原理,这一看似晦涩的概念,其实非常直观。简而言之,它意味着我们要剥离复杂现象的层层表象,回归到最基本的事实和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和创新。
(一)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模式
1. 识别基本事实。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最基本事实或规律。例如,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基本事实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不同的学习速度、兴趣和风格。
2. 质疑常识。马斯克认为,很多常识其实都是未经验证的假设。比如,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学生必须按照固定的节奏和内容学习。但如果我们质疑这一点,就会发现新的可能。
3. 推理与创新。在明确了基本事实并质疑了常识之后,下一步就是基于这些新的认知进行推理和创新。例如,如果我们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那么导学案就需要个性化设计,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导学案的设计与第一性原理的结合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如何利用第一性原理来设计和使用导学案,使其更加有效。
1.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要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是具体且可衡量的。例如,不仅仅是“了解二次方程”,而是“能够解出特定类型的二次方程”;不仅仅是“了解比喻论证”,而是“能够写出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
2. 分解基本概念。将复杂的知识点拆分成最基础的概念。例如,将二次方程拆解为“一次方程”和“平方项”两个基本概念;请解释比喻论证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比较比喻论证和比喻的异同。
3. 设计核心问题。围绕这些基础概念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例如,“什么是一次方程?”“什么是平方项?”“它们如何组合成二次方程?”
再比如,围绕比喻论证这个知识点设计核心问题:
(1)什么是比喻论证?
(2)一个有效的比喻论证由哪些部分组成?请举例说明。
(3)比喻论证在写作和演讲中扮演什么角色?它如何帮助作者或演讲者传达观点?
(4)在哪些情况下使用比喻论证最为合适?请提供一些实际例子。
(5)如何评估一个比喻论证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可以衡量其说服力?
(6)在使用比喻论证时,常见的错误有哪些?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7)不同文化背景下,比喻论证的使用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8)如何培养运用比喻论证的能力?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创造性思维?
(9)请分析一篇著名文章或演讲中的比喻论证,评价其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10)面对比喻论证,如何保持批判性思维?如何辨别论证中的谬误?
以上10个核心问题,呈现出由易到难的梯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程度有不同要求,或者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完成哪些问题,另外一些问题可主要听教师或者其他同学讲解。
4. 引导自主学习。在导学案中提供适当的资源和引导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例如,提供一些在线视频链接、例题以及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5. 检查理解。在每节课结束时,设置反馈环节,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小测验或者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
6. 反思与改进。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导学案的设计,确保其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或者,如果不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就果断舍弃。
(三)导学案的使用与第一性原理的结合
导学案,当用则用,当不用则不用。关键是,何时当用,何时不当用?
何时当用呢?
1.适用科目与学生类型
(1)适用科目
理科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这些科目知识点明确,逻辑性强,适合通过问题引导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数学中的定理证明、物理中的实验设计等,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文科类,如历史、地理、政治等。这些科目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例如,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地理现象的原因探讨等,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适用学生类型
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能够根据导学案的指引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欲强的学生。这类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导学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需要提高学习兴趣的学生。对于一些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导学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和探究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不同年级的应用情况
(1)高一
高一是学生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关键时期,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和难度。在高一阶段,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知识点和概念作为导学案的内容,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高二
高二是学生深入学习各科知识的重要阶段,导学案可以用于复杂知识点的讲解和复习。在高二阶段,导学案应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设置一些拓展性的探究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3)高三
高三是学生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导学案可以用于高考考点的梳理和强化训练。在高三阶段,导学案应紧扣高考大纲,精选典型例题和模拟试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同时,通过定期的测试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3.不同课型的应用情况
(1)新授课
在新授课中,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知识,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加深理解。例如,在数学新授课中,可以先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然后提出几个与新知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交流来巩固新知识。
(2)复习课
在复习课中,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例如,在历史复习课中,可以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构建时间轴,标注重要事件和人物,然后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来深化理解。同时,导学案还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帮助学生检验复习效果。
(3)习题课
在习题课中,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集中练习某一类型的题目,提高解题技巧。例如,在物理习题课中,可以通过导学案精选几道典型的力学题目,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通过变式训练来提高解题能力。同时,导学案还可以设置一些易错点的提示,帮助学生避免常见的错误。
何时不当用呢?
1. 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复杂
对于一些非常简单或非常复杂的内容,使用导学案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不利于教学效果。
2. 学生基础薄弱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一些基础薄弱且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直接使用导学案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挫败,建议在使用前先进行适当的辅导和培训。
3. 时间紧迫的课堂教学
在一些时间紧迫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可能会占用过多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将导学案作为课后作业来使用。
4. 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
对于一些需要大量记忆的内容,如外语单词、历史年代等,使用导学案的效果可能不如传统的记忆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记忆效果。
5. 实验操作类课程
对于一些需要实际操作的实验课程,使用导学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
6. 艺术欣赏类课程
对于一些艺术欣赏类课程,如音乐、美术等,使用导学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7. 情感体验类课程
对于一些情感体验类课程,如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等,使用导学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情感表达和体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更加互动和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8. 特殊教育需求
对于一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如视障、听障等,使用传统的导学案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改用其他更适合的教学辅助工具。
9. 突发情况下的临时调整
在某些突发情况下,如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等,可能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此时使用导学案可能不太合适。
10.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对于一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的教师来说,过度依赖导学案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因此,在使用导学案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结论
通过运用第一性原理,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的本质,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设计出更加有效的导学案。
但是导学案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境。在选择是否使用导学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不断调整和优化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欢迎点赞、分享、在看、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公众号:秦补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