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银行】高息存款整改,如何影响理财净值与配置策略

文摘   财经   2024-06-16 10:45   上海  



分析师 | 刘呈祥  S0790523060002
联系人 | 吴文鑫  S0790123060009









核心结论


“手工补息”包括超自律+超授权,理财中存款约占1/4,规模约7万亿元

理财资金量大且议价权高,多类存款均涉及手工补息,包括“超自律+超授权”。超自律上限的主要是通知存款,超授权上限的有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等。基于前十持仓数据,2024Q1末全市场理财中存款约占1/4,规模约7万亿元(若以截至2024-06-07理财规模29万亿元计算),我们估算穿透后口径中,同业存款和协议存款是占比最大的两类存款。
测算:理财底层的手工补息存款占12%,其中短久期产品占比较大
2024Q1末全市场理财中的“手工补息”存款约占12%,规模约3.5万亿元(若以截至2024-06-07理财规模29万亿元计算),其中:现金管理类(20%)>开放式固收类(13%)>市场整体>封闭式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类。现金管理类+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对于存款最为依赖,受手工补息取消的影响也最大。

手工补息取消后对产品和机构影响分化:1)手工补息取消后,现金管理类、开放式固收产品收益率或下降13BP9BP。但近期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首次跌至2%以下,手工补息取消不是单一原因,还有费率调高的原因。目前短久期产品的收益率仍具有一定吸引力;(2)由于国股行理财子产品的存款占比普遍高于城农商理财子,故受手工补息取消的影响较大。

理财流动性充裕下的资产荒难题,债市拥挤度或持续提升
资金出表之后,银行负债压力总体可控。手工补息禁令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或不超过5万亿元,4月已反映了2万亿元。长期看,存款将更多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的形式回到表内,银行负债缺口压力趋于缓释。

手工补息取消对理财规模的影响不易夸大。手工补息禁令为48日出台,而41日至7日理财已增长1.64万亿元,属于回表资金的重新“出表”。故4月初至5月末3万亿增量资金中,仅不超过1.34万亿元的增长与手工补息禁令有关。

如何看待理财后续的投资策略?由于客群风险偏好较低,理财曾数次试图“脱钩”债市。“防空转”严监管下的低波资产选项骤减,理财被迫转向债市。出表的企业存款,可通过对公理财、财务公司增配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中短债,理财的投资策略对这几类资产的价格影响或将加大,主要包括:

1)季节性回表产生的“脉冲”历史复盘来看,3月和6月末回表通常超万亿元。理财季末回表的“工具”主要是现金管理类产品。预计6月末回表规模达1.5万亿元,同业存单和中短债的价格波动或加大。

2)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同业存单——短期看银行供给,中长期看非银需求。理财规模上升后,由于理财久期较短,一般需要快速完成配置,对于同业存单的利率敏感性相对较低,通常在理财规模上升较快的时候会迅速增配存单也将造成同业存单价格波动较大。信用债——理财在信用债上具有品种优势,偏好持有到期,对债市交易的影响有限。

3)拉久期&加杠杆的可能性受到资金风险偏好低、久期短、当前债市交易有一定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理财拉久期和加杠杆的意愿总体不强。

投资建议
存款监管更为精细,银行存款成本有望切实下降,更为利好存款成本压降空间较大的银行,推荐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受益标的有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不达预期;理财监管趋严;理财子牌照发放收紧等。

目录

图表目录


正文














1

理财资金量大且议价权高,多类存款均涉及补息

手工补息禁令出台,对理财来说可谓有“失”也有“得”。理财底层配置的多个类型存款均受到手工补息禁令的影响,从而拖累产品收益率,此为“失”;但仍较存款有一定的收益优势,企业客户失去高息活期存款的选项,出于收益补偿的考虑,部分资金进入理财,助推理财规模逼近30万亿元,此为“得”。
资金端重配+资产端欠配,两股力量的推动下,理财的“资产荒”局面加剧。一面是迅速增长的理财资金,这部分资金通常对于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较高,但理财配置高息存款的空间已较小,其下一步的投资策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手工补息禁令对理财的收益率和规模的影响角度,分析其后续可能的投资策略,以及对于同业存单、信用债等资产价格的影响。

1.1、手工补息的界定应拓宽至“超自律+超授权”

手工补息”的范围,实际上包括超自律上限、超授权上限两种形式。4月8日存款自律机制的倡议书中明确严禁通过“变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权要求或自律上限”的方式手工补息,实质是明确手工补息不仅包括超自律上限,还包括超授权上限。自律上限是存款自律机制根据“加点”计算而得的存款利率上限,其中一般性存款和大额存单的自律上限于2021年6月进行优化(倍数改加点),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的自律上限则为2023年5月进行优化,下调幅度较大。

何为存款的“授权上限”?“授权上限”为银行内部的各类存款利率上限,通常为总行制定后向分支行下达,涵盖的存款范围较广——对于有自律机制上限的几类存款外,授权上限一般为自律机制上限;对于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等未纳入自律机制上限的存款,授权上限一般根据银行实际情况来制定。总体来看,超自律上限的主要是通知存款,超授权上限的有一般性存款、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等。以协议存款为例:尽管不受自律机制约束,但银行内部对于协议存款有FTP授权,若高于该授权上限,也视为手工补息,也在本次整改范围内。

尽管尚不受自律上限的限制,协议存款报价中枢也已下降。协议存款利率较高,截至2024-05-23,3年期AAA、AA+协议存款报价中枢分别为2.60%、2.975%,但只针对保险、社保、养老金三类资金开放,故理财若想配置这类存款,需借道“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2024年2月协议存款新规出台,协议存款须计入银行报表的“同业存款”而非“一般性存款”,再加上银行压降负债成本的诉求较强,后续大量做协议存款的意愿下降,从数据来看,近期协议存款报价中枢较年初有30~40BP的降幅。

测算:假设协议存款利率下降30BP,静态测算短债理财收益率或将下降16BP。我们曾在《起底短债理财》一文做过测算,若假设:(1)协议存款利率降幅达30BP;(2)短债理财各类资产占比保持不变;(3)杠杆率保持120%不变;(4)杠杆成本按隔夜资金成本2%计算;(5)综合费率为0.40%不变。静态测算,短债理财收益率或下降16BP至2.9%。由于现金管理类产品中的协议存款占比和短债理财基本接近,故下降幅度也较为类似。

1.2、基于理财前十持仓,厘清各类存款占比

1.2.1、超自律上限——通知存款,超授权上限——同业存款、协议存款

厘清理财涉及的存款类型:除了一般性存款、大额存单、同业存款外,理财可绕道资管产品(主要是保险资管产品)投资协议存款和通知存款,另外也可配置结构性存款和外币存款。也就是除了协定存款外,其余存款理财几乎均可配置。

细拆各类存款占比:由于理财产品的季度投资报告通常仅披露“现金及银行存款”一项的规模和占比,未披露存款的具体类型,因此我们仅能从前十持仓披露的存款名称进行手动分类。因多数理财公司未穿透披露,需结合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占比,来推测通道类通知存款、协议存款的真实占比(假设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的底层80%为存款)。统计2024Q1末全市场理财的持仓数据得出:

理财中存款约占1/4,存量规模约7万亿元(若以截至2024-06-07理财规模29万亿元计算),其中:

未披露类型的存款(18%)>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10%)>同业存款(3.5%)>一般存款(2.5%)>穿透披露的协议存款(0.5%)>穿透披露的通知存款(0.04%)。

穿透后,同业存款和协议存款占比或最大。理财产品久期通常较短,较少配置一般性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更多配置一年期以内的同业存款,我们推测“未披露存款类型”的存款或多为同业存款。此外,理财通过保险资管产品配置具有无条件提前支取权的协议存款,可规避短久期理财产品对定存的上限比例限制,兼顾流动性和收益性,是理财相较于基金做高收益的一大“利器”。受此影响,理财不太通过一般性存款补息,而更多配置同业存款+协议存款实现“高息”。

采用同样的分类方式,我们可把每一类理财产品的存款占比细拆出来。以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例:2024Q1末前十持仓中直接披露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共计38.55%,远高于市场整体(24.33%):未披露类型的存款(28%)>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9%)>同业存款(7%)>一般存款(3%)>穿透披露的通知存款(0.11%)>穿透披露的协议存款(0.01%)。多数存款占比高于市场整体,反映现金管理类产品对于存款的依赖度较高,或受此次手工补息取消的影响较大。

1.2.2、理财涉及手工补息的存款占12%,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占20%

(1)假设穿透后的比例:由于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多数未穿透披露,因此假设其中10%为通知存款,60%为协议存款,10%为其余存款;

(2)假设涉及手工补息的比例:由于通知存款需借道保险,保险因资金量较大而通常具有较大的议价权,因此假设理财底层所有的通知存款均涉及“手工补息”(超自律上限);再假设同业存款和未披露类型的存款中,均有50%涉及“手工补息”(超授权上限)、协议存款中有25%涉及“手工补息”(超授权上限)。基于2024Q1末全市场理财前十持仓数据:

理财中“手工补息”存款约占12%,存量规模约3.5万亿元(以截至2024-06-07全市场理财29万亿元计),其中:现金管理类(20%)>开放式固收类(13%)>市场整体>封闭式固收类>混合类>权益类>商品类

也即现金管理类+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对于存款最为依赖,这和我们的推测较为一致,手工补息禁止对于短久期产品的收益率影响最大。

2

存量理财产品:手工补息取消后对产品和机构影响分化

2.1、分产品:短久期产品受拖累最大

2.1.1、测算结果:现金类-13BP、开放式固收类-9BP

短久期产品如现金管理类、开放式固收产品收益率或下降13BP、9BP。假设手工补息取消后,通知存款、同业存款和协议存款利率分别下降60BP/30BP/30BP,则理财产品收益率或下降8BP,其中现金管理类和开放式固收类分别下降13BP、9BP,为降幅最大的两类。这意味着现金管理类产品相较于货基的收益率优势或几乎消失。

2.1.2、银行主动压成本、理财费率调高也成为负向因素
货基收益率持续下降,并非是手工补息的影响,而是银行主动控成本的影响。年初以来,货基收益率连续4个月下降,也就是在手工补息禁令出台前便已有下降趋势,主要是息差承压、降息趋势仍在延续的背景下,银行主动控制负债成本的诉求增强。货基配置的存款主要为同业存款,由于同业存款的期限为1年以内,年初以来不少银行更加偏好短期限同业存款(6M以内),以此加快重定价节奏,通过不断“滚续”来压降成本率。此外,相同期限和等级的同业存款,报价也较往年有所下降,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货基收益率下降。
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首次跌至2%以下。2024年4月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95%,环比下降22BP,首次跌破2%,我们认为主要是受到了手工补息禁令的直接影响。不同于货基,理财配置的存款除了同业存款外,还有协议存款和少量通知存款,这两部分存款原先的补息幅度较大(超自律上限或授权上限),受手工补息禁令的影响更大。

但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手工补息取消不是单一原因,也有费率调高的原因。比如招商银行朝朝宝底层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招银理财招赢聚宝盆8号,7日年化收益率从4月初的2%左右下降至6月初的1.7%左右,除了手工补息取消的原因外, 2024-04-17公告显示将销售服务费率从10BP调高至20BP,故对于费后收益率有10BP的负向影响。此外,不少理财产品在2023年末及2024年初推出阶段性费率优惠,随着优惠到期,也将使得产品费后收益率有一定的下降。

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下降,但产品吸引力仍存,持续吸引表内存款“出表”。由于货基和现金管理类理财是“活期替代”品种,产品吸引力取决于和同类存款利率的“比价”,其中同类存款包括7天通知存款和短期限定存。事实上,不少现金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便是7天通知存款利率(中小行最新上限为1.55%),因此可认为1.55%是现金类产品的“下限”。另外根据融360统计,2024年4月3M整存整取定存利率平均为1.56%,与通知存款利率较为接近。因此我们认为1.55%或为该类产品收益率的“底线”,目前尚存20~30BP的安全边际,因此产品收益率的下降并不直接导致理财资金的流出,理财相较于存款的吸引力仍较高。

2.2、分机构:国股行理财子受影响较大
受手工补息取消的影响更大的或为国股行理财子。与手工补息存款的供给方主要是国股行类似,需求方也主要是国股行理财子。2023年末国股行理财子“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多在30%~40%,普遍高于城农商理财子。对比各家理财公司(剔除未单独披露该项占比的公司),占比较高的为华夏理财、广银理财,均超45%,占比较低的为恒丰理财、上银理财和渝农商理财,占比均低于12%。手工补息取消后,预计国股行理财子受到的影响较大。

3

 增量理财资金:流动性充裕下的资产荒难题

3.1、资金出表之后:银行负债压力总体可控

补息禁令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或不超过5万亿元,大部分仍会被动接受。我们曾在《存款定价监管跟踪观察——简评“手工补息”》一文中测算,涉及手工补息的存款规模约20万亿元。出于流动性和安全性考虑,大部分存款还是会被动接受更低的利率,对银行负债端的影响或不超过5万亿元(相当于手工补息存款的25%),根据M1下降、理财规模上升的数据来看,4月已反映了约2万亿元,剩下约3万亿元中一部分在5月反映,一部分或在6月20日结息后根据补息禁令落地情况逐步释放。

长期看,银行负债缺口压力如何?后续资金面展望,“非银钱多”对DR007利率影响不大,存款将更多通过同业存款、同业存单的形式回到表内,银行负债缺口压力趋于缓释,长期利好银行负债端成本的压降,DR007和R007收窄的现象有望缓解。

理财规模增速较快,并不完全因为手工补息的影响。4月初至5月最高点,理财规模增长近3万亿元,我们认为这并不全是手工补息取消的影响。从时点来看,手工补息为4月8日取消,而4月1日至7日理财已增长了1.64万亿元,这部分与手工补息禁令无关,属于季末回表资金的重新“出表”,是每个季度末都会出现的正常现象。因此3万亿增量资金中,仅不超过1.34万亿元的增长与手工补息禁令有关,这也符合我们之前的判断,即目前从表内流失的补息存款仍只占小部分。

3.2、理财增长之后:季末回表或放大债市波动

3.2.1、严监管下的理财与债市关联度提高

由于客群风险偏好较低,理财曾数次试图“脱钩”债市。资管新规以前,理财的资金池运作方式将信用风险转嫁给银行,理财对于债市价格的敏感度较弱,因此当时理财的投资行为不易对债市价格产生瞬时影响。净值化转型后,理财试图让投资者接受“自负盈亏”的理念,但2022年底债市波动导致理财赎回形成“负反馈”,理财被迫再次转向迎合“低波稳健”稳健资产——存款、收盘价计价债券、保险和信托等资管产品,以降低债市波动对其净值的影响。

“防空转”监管趋严,低波资产选项骤减,理财被迫转向债市。2024年初以来,协议存款新规、手工补息取消、信托平滑机制取消等防资金空转的监管政策渐次落地,再加上理财分级监管“质先于量”的导向,理财可用的“低波”工具越来越少,似乎又“被迫”转向债券类资产。再考虑到降息环境下,国内的非银流动性或将持续充裕,似乎再次成为“债市放大器”。特别需关注理财季末回表对于各资产的价格影响。
出表的企业存款,可通过对公理财产品间接投资同业存款、同业存单、中短债。2023年初至今,企业专属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位于2.2%~2.7%,甚至高于某些时段的票据融资利率、超短融发行利率。手工补息取消后为对公理财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假设补息存款的10%转向理财,那么理财将迎来增量资金2万亿元左右,这对于基数较小的对公理财来说已是不小的数字。而企业通过理财产品可间接投资同业存款、同业存单和中短债,是手工补息存款的较好替代

大型国央企还可通过财务公司增配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财务公司是监管发放的一种金融牌照,我国目前存续200多家财务公司,主要隶属于大型国央企,帮助企业进行投融资。财务公司的现金管理一般遵循“低风险、中收益”的原则,2021年末存放同业款项余额约3万亿元,占财务公司资产端的36%。手工补息取消后,拥有财务公司的大型国央企有望增加对同业存款和同业存单的需求。

3.2.2、6月末理财回表资金或达1.5万亿元

历史复盘来看,3月和6月末回表通常超万亿元。理财规模通常在季末最后一周迅速下降、季初迅速回升,这与银行表内资金回表有关。银行表内存款考核最严格的时点为每季度末,为满足存款规模要求以及部分流动性指标的要求,客户经理通常会引导客户将短久期理财产品赎回而存入存款。

理财季末回表的“工具”主要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由于现金管理类产品可每日申赎(T+1到账),流动性几乎和活期存款一样,所以为回表最常用的工具。但回表对于投资者来说,通常意味着损失几天的理财利息,故回表的时间不会太长,通常在季末的最后一周进行,到下个月的第一周又会立马回流至理财。

预计6月末回表规模达1.5万亿元,同业存单、中短债的价格波动或加大。我们回溯理财周度现券交易数据发现,每到季末,由于存单流动性较高、交投活跃,理财通常会净卖出同业存单。而政金债、短融等券种虽未被抛售,但配置力度会明显减弱。而且监管对于高流动性资产如国债、政金债等利率债有一定的下限要求,因此季末抛售这些券种的可能性不大。由于2024年初以来理财规模增长较快,结合往年6月末的回表规模来看,本次6月末的回表规模有望达1.5万亿元。

3.3、债市拥挤度或持续提升
3.3.1、同业存单&信用债是最大的可选项

同业存单价格短期看银行供给,中长期看非银需求。手工补息取消,看似同时加大了同业存单的供给和需求,但两者发生的时点有差异。

供给:银行提价发行存单的因素偏短期。手工补息取消后,伴随企业存款流失的预期,国股行负债端稳定性降低,因此压降同业融出规模、提价发行存单,预期管理下,当期头寸出现缺口压力,弥补负债缺口的诉求较强。因此4月下旬国股行集体提价发行存单。

需求:理财更看重同业存单的流动性,对收益率的敏感性并不高。理财规模上升后,由于理财久期较短,一般需要快速完成配置,所以更多选择流动性较强的同业存单,因此对于同业存单的利率敏感性相对较低,通常在理财规模上升较快的时候会迅速增配存单(季度初、存款监管出台之后),而在理财规模骤降时迅速减配存单。所以理财规模的起伏较大,也将造成同业存单价格波动较大。

理财在信用债上具有品种优势,偏好持有到期,对债市交易的影响有限。我们曾在《起底短债理财》一文中提到,理财受益于母行表内严密的授信风控体系,可在一级市场获取性价比较高的信用债。相较于货基和短债基金,现金理财和短债理财可配置私募债、PPN、ABN、PRN等四类信用债品种,由于私募债等品种不具有公开活跃的交易市场,监管规定可使用收盘价或成本价计价,这也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此外,理财对于信用债偏好于持有到期而不是交易,因此理财增配信用债对债市交易的影响有限。

3.3.2、拉久期&加杠杆并非优先选项

手工补息取消后,理财通过拉久期做高收益的意愿较弱。和银行表内投资不同的是,理财资金的风险偏好并不是理财公司自己决定的,而是投资者(个人为主)决定的,呈现短久期、低风险偏好的特点。截至2024-06-02的数据来看,31家已开业的理财公司产品平均超7成是短久期产品(现金管理类+开放式固收类产品),对于流动性要求较高,且十分考验产品净值的稳定性。若净值回撤较大,易再现2022年底“赎回潮”。因此多数理财产品无法拉久期,一是与产品期限不匹配,二是若债市回调易出现集中赎回。

此外,由于对债市波动较为敏感,理财加杠杆的意愿的也不够强。理财产品主要是开放式产品占大头,杠杆率上限本来较低,再加上目前债市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理财自身加杠杆或通过资管产品、基金加杠杆做交易的可能性较低,主要是出于对净值波动的担忧。

4

投资建议

“手工补息”取消对理财的影响将持续到何时?1)短期: 若6月底平稳过渡,我们认为“非银钱多”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非银偏好的短久期品种(同业存单、中短债)和价格波动较小的券种(私募债等可用收盘价或成本计价的债券)占优;(2)中期:关注后续央行态度,存款挂牌利率或继续下调,目前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虽有下降,但还是较存款有一定的收益优势,居民存款流入理财的可能性仍然较大,“非银钱多”现象或将持续;(3)长期:挤出虚增水分,若银行逐渐“缩表”,那么债券利率长期或下行,理财收益率也倾向于下降,理财规模扩张力度或有所减弱,最后形成新的平衡,理财规模增长对债市的影响在长期逐渐缓释。

取消手工补息若严格落地,那么其他“替代负债”可能有恢复:(1)不在自律上限管控中的同业存款、真保险协议存款等;(2)同业存单等市场化负债,或提价其他一般性FTP。其中同业存单价格如何展望?当前处于“供需双强”的局面,逐渐还会演变成需求力量占主导,6月底随着理财回表或迎来较好配置机会。

投资建议存款监管更为精细,银行存款成本有望切实下降,更为利好存款成本压降空间较大的银行,推荐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受益标的有农业银行、交通银行

5


风险提示

经济增速不达预期,理财底层资产风险暴露:若经济增速不达预期、信用风险有所扩大,相关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质量将受影响,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有所加大;
金融监管趋严,资产端可选范围缩窄:严监管趋势下,资管产品的发行节奏和投资范围或将受到影响,难以匹配传统客群的投资需求;
理财子牌照发放收紧,未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业务受限:目前尚未获批成立理财子公司的银行,或面临着理财存量规模受限、增量产品无法发行等风险。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团队介绍


刘呈祥

银行业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曾任职于民生银行总行、方正证券、西部证券,对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流动性、资本管理、金融监管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紧跟行业动态,擅长从银行经营角度开展深度分析。



丁黄石

银行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招商银行总行、长安银行总行、中银国际证券,聚焦个股及银行资产质量方向研究。



朱晓云

银行业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聚焦金融监管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研究,对银行资本管理、自营投资具有较为深入理解。



吴文鑫

银行业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主要聚焦商业银行经营、行业监管政策以及银行理财动态等方面的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高息存款整改,对理财净值与配置策略的影响——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三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6月14日

报告发布机构:源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 

刘呈祥 首席分析师 S0790523060002

联系人 

吴文鑫  S0790123060009




开源银行团队· 欢迎关注我们

银行经营视角的专业深度研究


相关阅读

【行业策略】
【开源银行】高股息仍具性价比,关注复苏主线切换—2024年中期投资策略
【开源银行】上市银行2024Q1业绩前瞻:压力中有韧性,配置价值不变修复逻辑可期
【开源银行】2月银行业投资策略:把握信贷供需新特点,关注优质区域行
【开源银行】1月银行业投资策略:看好银行开门红行情,关注股息红利策略
【开源银行】景气修复与价值重估——银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
【开源银行 | 行业投资策略】“三底”递进下的银行股投资窗口
开源银行│2023年秋季投资策略】关注优质银行修复,来自政策、估值、业绩的演绎
【开源银行】2023H1业绩前瞻:业绩曙光渐进,看好优质区域行韧性
【开源银行】“中特估”未完待续,绩优行修复可期--2023年银行中期投资策略

【行业深度 | 表内资负】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③梳理:存款口径及差异化功能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②厘清:定价自律与EPA考核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①结构性存款复盘与补息整改对标
【开源银行】盘点推敲:2023年银行自营投资有哪些新变化?
【开源银行】2024年初,为何中小银行存款难增?
【开源银行】探秘FTP--揭晓债贷比价与利率拐点之谜
【开源银行】第三方穿透后,基金销售和资产配置的应对策略
【开源银行】 解码资负规划:结构调整与季末行为探索
【开源银行】 “穿透”资本新规: 银行买基金的现在与未来
【开源银行】基于银行资负行为的同业存单利率研究框架
【开源银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之后的银行经营演绎
【开源银行】存贷降息之际,再评估银行的“利率风险”
【开源银行】资本管理如何给我国银行“提估值”?
【开源银行】自营投资研究攻略:全景透视与逻辑详解

【行业深度 | 表外理财和财富管理、银行业态变迁】
【开源银行】银行业态变迁系列(一):银行合并重组的源起、进程和影响
【开源银行】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二):刨根问底“短债理财”
【开源银行】多重约束下的理财增长:缩久期、稳收益、拓渠道——2023年银行理财回顾
【开源银行】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一):一文破解,现金类理财的“底层密码”
【开源银行】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系列专题一:模式之辩、机遇之思
【开源银行】规模收缩,低波资产更受青睐——2023H1理财半年报解读

【公司深度】
【开源银行】光大银行首次覆盖:经营质地稳中向好,竞速财富管理新赛道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首次覆盖:新时期、新打法,集团协同注入新动力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首次覆盖:外谋扩张,内求变革,花开姑苏尚可期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首次覆盖:厚植政金、深耕县域,湘土蕴良机

【公司点评】
【开源银行】营收增速稳定,扩表动能强劲——长沙银行2023年报及2024Q1季报点评
【开源银行】营收增速回暖,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苏州银行2023年报及2024Q1季报点评
【开源银行】基本面稳中向好,业务支撑更趋多元——0417中信银行跟踪更新
【开源银行】光大银行2023年报点评: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分红比例高位稳定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2023年报点评:零售势能加速释放,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中报点评:存贷量价双优,业绩保持高成色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2023年中报点评:资产质量优异,盈利维持高增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2023年三季报点评:利润高增,资产质量持续优异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三季报点评:“万亿城商行”存贷高增、资产质量稳健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度业绩快报点评:盈利能力稳中有升,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2023年度业绩快报点评:经营提质增效,资产质量稳步改善

【金融数据点评】
【开源银行】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仍待拐点,资负扩张或趋量价平衡
【开源银行】3月金融数据点评:融资需求尚待修复,关注特别国债发行进
【开源银行】2月金融数据点评:企业中长贷有一定支撑,居民需求尚待修复
【开源银行】12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延续回升,看好银行开门红行情
【开源银行】11月金融数据点评:政府债持续发力,贷款有望翘尾收官
【开源银行】10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筑底回升,政府债券同比增量创新高
【开源银行】9月金融数据点评:政府债支撑社融平稳,居民信用大幅改善
【开源银行】8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筑底回升,信贷回暖信号显现
【开源银行】7月金融数据点评:实体信用收缩,“稳增长”待发力
【开源银行】6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边际回暖,优质银行修复可期
【开源银行】5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有望落地稳预期,银行估值修复可持续

【行业点评】
【开源银行】5月金融数据点评:“挤水分”延续,银行扩表更高效
【开源银行】理财分级监管渐近,行业走向新格局
【开源银行】测算:取消“手工补息”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
【开源银行】2024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注重存贷增长质效,严防资金空转
【开源银行】简评“手工补息”
【开源银行】2024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注重存贷增长质效,严防资金空转
【开源银行】5Y-LPR降息25BP点评:降息幅度超预期,助力信贷结构优化 
【开源银行】0124国新办发布会点评:政策接续发力,息差压力缓解
【开源银行】信贷节奏平滑与金融机构化险
【开源银行】稳增长与防风险并进,定调2024年预期改善
【开源银行】支持实体效果愈佳,量价平衡趋势明朗
【开源银行】引导信贷均衡投放,明确地产和城投化险导向
【开源银行】汇金入市提振信心,银行价值加速重估
【开源银行】央行2023Q3货币政策例会点评:政策定力彰显,扩内需、促经济方向明确
【开源银行】降准兑现,关注银行负债成本改善——央行9月全面降准25BP点评
【开源银行】息差环比企稳,关注下阶段存贷利率走势——2023Q2银行业监管数据点评
【开源银行】保持合理利润,更好支持实体——2023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开源银行】主要上市银行特色存款利率概览
【开源银行】聚焦: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的影响

祥谈金融
银行像位神秘人,我们重新认识他→ 致力于做最深入的银行经营研究,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