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银行】2024H1上市银行业绩综述—压力延续业绩仍具韧性,静待经济稳步复苏

文摘   财经   2024-09-12 08:32   北京  



分析师 | 刘呈祥  S0790523060002
分析师 | 丁黄石  S0790524040004









核心结论



经济修复筑底中,银行经营压力延续

当前经济环境仍在波动,居民收入预期下降,企业投资动力减弱,上市银行经营仍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从经营指标看,上市银行营收增长普遍承压,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延缓银行规模扩张、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加剧息差收窄压力,量、价两端均承压,息收入降幅持续扩大;另一方面非息收入贡献有限,手续费收入延续负增对国股行影响大。但受益于对公业务资产质量改善,对冲了零售端风险上行的压力,上市银行资产减值损失持续少计提反哺盈利,拨备对业绩贡献边际上升,故盈利指标边际略有改善,上市银行规模净利润增速较Q1 由负转正。

内外因素共振,银行扩表增速放缓

上半年上市银行存、贷增速边际均放缓,信贷增长主要靠对公业务拉动,零售贷款投放动能下降。外部因素中,有效需求不足影响最显著,尤其是对于客群基础不具优势,资产投放能力偏弱的银行,其信贷增长将持续承压,派生存款能力亦受影响;此外伴随央行“盘活存量、减少空转”的信贷调控思路,以及金融业季度GDP核算方式由规模指标转为收入指标,监管层面的影响行亦削弱银行盲目规模扩张的动力。从内因看,风险收益等因素促使银行主动压降客户:例如部分大型企业客户自身议价能力强,银行向其投放贷款虽扩张了规模,但对息差是负向影响;同时受经济周期下行影响,银行加大了对潜在高风险客户的规模压降,收紧了授信政策,自主退出部分客户的竞争。这些因素虽对在当期导致银行规模扩张承压,但却促使银行业未来竞争趋向良性,银行业经营环境或优化改善。

零售及对公不良趋势分化,年内个贷风险或仍反弹
在上市银行不良率平稳的外表下,零售及对公业务风险呈现分化。尽管当前经济形式下部分企业现金流承压,但对公企业抵抗系统性风险能力仍强于个人,此外由于前期对房地产及城投冲击的担忧,上市银行对公业务前瞻性的多计提了拨备,故即使形成损失,当期所受影响依旧有限。零售端由于个人还款能力及还款意愿的下降,各类零售贷款不良率边际均有上升,若居民收入预期无法扭转,则部分银行个人经营贷、信用卡资产质量年内压力或延续。此外,农商行信贷拨备大幅多计提,或突显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年内经营仍呈较大压力。
投资建议:1、营收、盈利正增长,零售业务风险可控的国有行,受益标的农业银行;2、股息红利策略扩散的优质银行,受益标的中信银行、沪农商行;3、对公业务具有优势的城、农商行,受益标的江苏银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江阴银行;4、关注经济复苏下,银行业核心资产的估值修复逻辑,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房价下降超预期、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外溢。


目录


✦    图表目录

   ✦




正文













1

营收增长仍然承压,拨备正向贡献业绩


1.1、营收延续负增、盈利边际改善

营收增长普遍承压,股份行降幅略收窄。2024H1上市银行营收同比下降1.95%,降幅较Q1进一步扩大0.22pct。按类型看,国有行和股份行营收增长明显承压,上半年营收同比分别下降2.56%、2.92%,其中股份行降幅较Q1收窄0.32pct;城、农商行营收虽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分别较Q1放缓0.97pct和1.33pct,反映Q2上市银行收入压力普遍加剧。

归母净利润增速转正,农商行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上市银行2024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37%,增速较Q1由负增0.61%转正。各类银行中,仅城商行盈利增速较Q1放缓0.88pct至6.24%,其余类型银行盈利增速边际均改善,其中国有行同比仍下降0.96%,但降幅较Q1放缓1.07pct;农商行同比增6.16%,增速较Q1大幅上升4.98pct。

青岛及江浙区域城农商行业绩突出。2024H1,个股营收增速前三分别为瑞丰(14.86%)、常熟(12.03%)和青岛银行(11.98%),盈利增速前三分别为杭州(20.06%)、常熟(19.58%)和齐鲁银行(16.94%)。相较国有、股份行营收盈利双承压,青岛及江浙区域城、农商行业绩突出,营收及盈利增长仍在上市银行中居前。

1.2、规模贡献主要业绩,拨备贡献边际上升

规模扩张仍是业绩主要贡献。上市行2024H1业绩主要贡献因子中,规模增长仍为主驱动力。注意到国有行、城商行规模对业绩的贡献显著高于股份行及农商行,同时各类行规模贡献度较Q1普遍上升,源于季报缺少生息资产披露数据,故采用测算值时或有误差。结合规模增速放缓,实际规模贡献或略下降。

息差仍为主要拖累项。在资产收益率下行的环境下,银行通过压降负债端成本及结构摆布对冲收益率下行压力,但NIM收窄态势仍持续。2024H1各类行息差对盈利的拖累幅度均超10%。此外股份行息差对盈利的拖累幅度较Q1略有下降,其余各类行息差负向贡献边际扩大。

城、农商行非息收入贡献亦显著。2024H1非息收入对城、农商行业绩分别正向贡献5.08%和7.77%,贡献幅度仅次于规模,主要源于在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环境下,城、农商行债券交易、久期等策略较国股行更加灵活,投资相关其他非息对业绩形成驱动。

拨备对盈利贡献度边际上升。2024H1各类行中,仅农商行业绩受拨备拖累,但拖累幅度较Q1放缓,其余类型银行拨备均对业绩正贡献,且贡献度较Q1边际上升。年内零售贷款不良上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压力,但对公资产质量改善对冲了零售端的风险上行,整体看拨备仍对盈利形成反哺。

个股盈利贡献分化。个股间贡献分化最显著的因子为拨备,2024H1部分银行拨备对业绩贡献幅度超13%,例如浦发、平安、杭州和苏州银行;此外亦有银行拨备负向贡献超10%,例如郑州、西安、西安、紫金和瑞丰银行。

2

规模增长整体放缓,城商行存、贷增长突显优势


大类资产结构中,信贷及金融投资占比提升,同业资产占比下降。2024H1上市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重较Q1略有上升,其中国股行占比均超50%,显著高于城商行;农商行占比分化明显,部分江浙区域农商行贷款占比超60%。此外,金融投资占比亦有提升,城商行金融投资占比较高,部分城商行金融投资占比与贷款接近,杭州银行金融投资占比高于信贷。同时,对于同业资产,国有行压降幅度明显,或源于期末时点数据影响。

2.1、信贷投放对公强、零售弱,增速整体放缓

贷款增速放缓,江浙区域城商行信贷投放动能强。2024H1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7.17%,贷款同比增8.97%,增速较Q1放缓1.16pct,信贷增速持续下降。需求偏弱环境下,城商行仍有较强扩表动能,贷款同比增13.11%,江浙区域城商行受益于区域经济活跃,贷款增速在上市行中居前。

股份行贷款投放承压明显。2024H1股份行贷款增速仍显著低于其余类型银行,2024H1贷款同比增长4.60%,民生、平安、华夏银行信贷投放动能相对更弱。环比看股份行贷款规模较Q1基本持平,9家股份行中有5家贷款规模环比缩水。股份行信贷投放乏力的现象年内或将延续:第一,部分股份行在零售战略加持下,其零售业务优势明显,个贷占比在各类行中最高,形成信贷扩张通过零售拉动的路径依赖。但随着房价下行、居民收入预期下降等因素叠加,居民加杠杆意愿趋弱,按揭、消费贷等投放受阻,股份行信贷扩张放缓;第二、各类行客户竞争日益激烈,国有大行在信贷投放端具有定价优势,城、农商行深根当地具有较好的客群基础,而股份行当地分行经营时受两端挤压,外部压力较大。

信贷增长主要靠对公拉动。2024H1上市银行对公贷款同比增11.98%,仍延续两位数增长;个贷同比增4.04%,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对公个贷增长分化下,公司贷款占比高的城商行受益明显,2024H1上市城商行对公贷款同比增18.23%,较2023年增长略有提速。此外,各类行一般对公贷款占比均有上升,随着下半年财政发力,国债、地方政府债发行加速衍生配套贷款资金需求,我们认为对公强、零售弱的信贷投放趋势年内仍将延续。

城商行对公信贷结构相对均衡。2024H1,各类行中房地产贷款占比最高为股份行(11.77%),基建贷款占比最高为国有行(53.32%),批发与零售、制造业占比最高的均为农商行(占比分别为12.69%、24.15%)。对公贷款结构受银行类型及业务模式影响,城商行基建类贷款占比未过半,其余行业分布相对均衡,合理分散了行业风险。

个贷中按揭占比持续下降。2024H1按揭占个贷比重最高为国有行(64.88%)、最低为农商行(32.06%),各类行按揭占个贷比重均持续下降。一方面,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削弱居民加杠杆购房意愿,持币观望情绪延缓了购房需求,增量按揭需求不足;另一方面,LPR下调对存量房贷影响有限,按揭存量与新增贷款间存在天然利差,客户通过经营贷置换或提前偿还避免过高利息支出,使得存量按揭规模缩水。

2.2、金融投资增速较Q1保持平稳

金融投资增速平稳。2024H1上市银行金融投资增速为10.32%,较Q1保持平稳,未延续Q1增速放缓趋势。其中,城、农商行金融投资增速较Q1略有上升,国有、股份行增速略缓。我们认为年内金融投资规模仍将稳步扩张:一方面,宏观经济尚未看到明显复苏信号,降息降准仍有空间,低收益率环境仍将延续,银行仍有通过交易盘买卖提升投资收益的动力;另一方面,尽管债券投资收益率低于贷款,扩大配置盘规模将进一步压低息差,但受制于信贷增长乏力,银行将原计划配置于信贷的资本重配至债券上时,仍会对营收产生正贡献。

交易盘占比稳定。2024H1上市银行金融投资中,交易盘(FVTPL)占比为14.20%,较Q1保持平稳。各类行中,城商行交易盘占比28.95%为各类行最高;股份行占比较Q1略升,其余类型银行占比均边际下降,或源于股份行息收入压力最大,故增加交易盘提升投资收益弥补营收。

2.3、存款增长放缓、定期化延续

存款增长整体放缓,城商行增速逆势提升。2024H1上市银行存款同比增4.48%,增速较Q1放缓3.48pct。一方面信贷增长放缓,存款派生效应减弱;另一方面存款挂牌利率持续调降,严禁手工补息等政策使得存款价格进一步下行,原本配置存款的资金部分流向理财,致使存量存款减少。此外,各类银行中,仅城商行存款同比增速提升,较Q1上升1.96pct至11.37%,主要源于城商行对公信贷投放动能相对强,对公企业派生存款留存丰厚。

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2024H1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占比较2023年末下降1.36pct至37.95%,各类行占比均下降,农商行占比降幅最大为2.23pct,存款定期化趋势仍延续。活期存款下降主要源于对公活期占比下降1.42pct,这一方面源于禁止手工补息后企业活期存款转为理财,另一方面源于居民购买能力及意愿的下降,致使居民现金流向企业放缓,例如当前房企销售回款不足,致使房企现金流压力突显。

3

息差收窄压力持续,国有行利息收入降幅扩大


3.1、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降幅扩大

国有行净利息收入降幅扩大,其余各类行降幅放缓。上市银行2024H1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3.45%,降幅较Q1扩大0.40pct,行业净利息收入增长仍承压,但各类行边际变化略有分化:第一、绝对水平来看,股份行同比降幅为5.57%,在各类行中降幅最大,量价两端均拖累息收入,而城商行同比降幅为0.34%,面临压力相对较小;第二、边际来看,国有行降幅较Q1扩大1.11pct,压力主要来自规模,而其余各类行降幅均边际放缓,股份、城商和农商行降幅较Q1分别放缓1.06、0.58和0.14pct。

3.2、资产收益率持续下降,息差仍有收窄压力

行业净息差收窄趋势延续。2024H1上市银行净息差为1.53%,较2023年下降14bp,各类行下降均超10bp且降幅接近,其中国有行下降15bp压力显著。个股中,关注到交通银行2024H1净息差为1.29%,较2023年不降反升1bp,主要源于银行资负两端结构调整积极,同时合理摆布外币资产,对冲了国内业务息差下行的压力。单季看,测算上市银行2024Q2单季净息差为1.43%,环比Q1下降4bp,其中股份行环比上升1bp,其余各类行较Q1均下降,重定价因素在Q2影响有限,信贷需求偏弱在Q2对息差影响更大。

弱需求下银行以量补价难持续。一方面,信贷总量需求不足,拖累生息资产规模增长受限,若未来需求仍未复苏迹象,则银行以量补价策略难延续;另一方面,资产结构的变化亦负向影响息收入:第一、房地产市场仍未回暖,房价下行压力下销售低迷,叠加消费意愿下行致使居民主动降杠杆,故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按揭贷款占比下降;第二、信贷投放不及预期,资本对信贷的配置规划与实际产生缺口,故将原本配置于信贷的资本,重配至投资、同业等资产,进一步降低资产端整体收益率。

资产收益率下行拖累息差。资产荒背景下的大类资产收益率持续走低,叠加LPR持续下调,重定价对收益率的影响在年内逐步体现,2024H1上市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为3.46%,较2023年下降19bp,各类行降幅接近。其中,贷款收益率较2023年下降29bp至3.82%,下行幅度更大。各类行中,股份行下降31bp降幅最大,城商行下降20bp压力相对小。同时关注到,2024H1常熟银行贷款收益率为5.77%,较2023年仅下降4bp,年内资产端收益率下行压力相对小,或源于公司进一步下沉小散客户形成较高的风险溢价,以及银行主营小微带来的定价端优势。

负债成本改善对冲息差下行成效有限。2024H1上市银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为2.05%,较2023年下降5bp,其中存款成本率压降幅度更大,较2023压降8bp至1.86%,城、农商行改善幅度略高于国股行。存款成本过高反映了银行吸收存款时激烈的业态竞争,监管层面持续出台限制高息揽储的政策,疏导存款在银行之间的常态流动路径,如对手工补息的叫停,以及持续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但在低收益率的大环境下,客户储蓄行为的变化,使得存款成本压降成效大打折扣:伴随追求高收益的目标,客户将低息活期存款转存为高息定期存款,结构的变化抵消了挂牌利率调降的效能,故负债端成本率下行对缓解息差收窄的成效有限。同时,关注到部分国有行负债成本率仍保持刚性,2024H1工行、中行负债成本率较2023分别持平、上升1bp,主要源于外币市场利率上行,大行海外业务带动外币负债付息率上行。

4

非息收入中手续费降幅扩大,
投债收益支撑其他非息

非息收入增速略升、占比较Q1下降。2024H1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08%,增速较Q1提升0.47pct。其中手续费收入延续负增长,且降幅较Q1扩大,非息增长主要受投资相关其他非息高增推动。各类行中,国有行同比下降1.28%,降幅较Q1收窄1.92pct;城、农商行非息增速显著快于国股行。此外,上市银行非息收入占比较Q1略降1.07pct,但较2023年占比仍上升。各类行中,国有、股份行手续费收入占比高,分别为14.2%和15.2%;城、农商行其他非息收入占比高,分别为15.7%和21.9%。股份行非息/营收仍持续高于其余银行。

4.1、国股行手续费收入降幅扩大

国股行手续费收入占比高,降幅持续扩大。2024H1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12.03%,降幅较Q1扩大1.72pct。一方面资本市场震荡下,权益型理财规模增长乏力,代销基金规模亦下降;另一方面伴随基金管理费、保险费率的下调,价格端亦制约中收增长。其中,农商行受牌照限制,手续费收入占比少,故受上述因素影响较小;国股行综合化经营能力突出,手续费收入占比高,2024H1国有、股份行手续费同比分别下降9.90%和17.12%,降幅持续扩大。

4.2、其他非息收入仍高增,或难长期延续

国有行其他非息收入增速提升。2024H1上市银行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20.47%,增速较Q1略升0.91pct,主要源于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下行,推动投资相关其他非息收入提升。国有行之外,其余各类行其他非息增速均较Q1放缓,其中农商行放缓幅度为20.82pct在各类行中最高,或反映当前债市收益率已至较低点位,银行通过交易价差获取高投资收益的策略较难长期持续。

中小银行营收增长依赖金融投资。2024H1,上市城、农商行金融投资对业绩贡献普遍超30%,显著高于国股行。部分中小行(如南京)金融投资业务收入占比营收超50%,反映当前金融市场业务对城、农商行重要程度的提升

5

零售业务风险上升,农商行信贷拨备计提承压

5.1、逾期率上升及不良认定放松反映当前资产质量压力仍存

上市银行不良率保持平稳。2024H1上市银行不良率为1.25%,环比Q1持平;不良额环比增长1.07%,增速较Q1放缓2.53pct。分母端,贷款规模增长稀释不良率,缓解不良指标压力;分子端,不良生成压力仍存,且主要集中于零售贷款。分类型看,城商行不良率环比Q1持平,国有行、股份行、农商行环比分别下降/上升/下降1bp。此外,江浙区域农商行资产质量持续优异,不良率整体低于1%。

逾期率上行,不良认定放松。2024H1上市银行逾期率1.40%,较2023上升11bp至1.29%,国有、股份、城商行分别上行9bp、15bp和12bp,农商行仅上升3bp幅度较小,此外农商行90天以内逾期贷款增速较2023年大幅下降10.66pct至8.87%。我们认为逾期率上升或反映当前小微及个体工商户经营压力仍大,而农商行90天以内逾期贷款增速下降主要源于2023年末数据受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影响形成较高基数。此外,各类行90以上逾期/不良普遍上升,部分银行2024H1读数超100%,亦反映在不良额增长的压力下,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有所放松

5.2、对公资产质量整体改善

对公房地产对资产质量冲击趋弱。2024H1上市银行对公房地产不良率较2023年末整体呈下降趋势,部分股份行、城商行不良率边际改善超1.00pct。此外,我们观察到如下特点:第一、国股行房地产贷款规模、占比均上升,而城、农商行分化明显。我们在《上市银行涉房业务再审视:风险评估与情景测算》报告中提到,受年内经营性物业贷可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影响“全国性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规模在2024年或有所上升,但不应将其视作银行资产质量的压力”,中报数据与我们判断相符;第二、部分股份行、城商行不良额大幅减少,而国有行仅建行和中行不良额略降,其余均上升,这亦印证我们“国有行对公资产质量压力仍集中在房地产行业”的判断。

对公贷款资产质量整体改善。2024H1,仅个别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较2023年末略有上升,其余银行均有较大幅度改善。国有行中,邮储银行对公不良率环比略降1bp,其余国有行改善幅度均超10bp;股份行中,浦发、民生和华夏银行不良率降幅较明显;城、农商行中改善显著的为重庆、厦门、瑞丰及常熟银行。我们认为这主要源于:一方面,受房地产、城投冲击影响,银行前期对对公信贷风险政策趋紧,压降了许多存量风险客户,同时也限制了潜在风险客户的准入,降低了客户的平均违约率;另一方面,在经济复苏偏弱的过程中,对公企业尤其是央、国企等大型企业,抗击系统性风险能力显著强于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故相对零售客户其违约概率相对偏低。

5.3、零售信贷风险有所反弹

零售业务风险普遍上升。2024H1,仅个别银行零售带来资产质量略有改善,其余银行零售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国有行中,农行及邮储银行不良率上升幅度较小;股份行中浙商银行零售不良率环比下降,招行、兴业、平安零售不良压力相对小;个别城、农商行零售不良增幅明显,重庆、贵阳、苏州、厦门银行零售不良率环比上升均超30bp。

信用卡不良率在零售贷款中最高。国股行信用卡贷款总量及占比均高,且信用卡贷款具有金额小、客群分散的特点,因此易产生逾期,致使信用卡不良率在各类零售贷款中最高。2024H1部分国有行信用卡风险边际上升,工行、交行信用卡不良上升幅度均超40bp,而农行和邮储相对稳定,中行大幅改善。股份行中,招行仍维持较低的信用卡不良率,且边际变化平稳,浦发、民生信用卡压力加剧。我们认为信用卡不良上升体现了居民还款能力及意愿均有所下行,若未来居民收入端修复缓慢,则国股份行信用卡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

按揭风险上升但仍可控。按揭属于商业银行优质资产,具有收益率高,风险低的特点。2024H1上市银行按揭不良整体上行,部分银行上升幅度超20bp,但我们认为按揭贷款风险仍处可控范围:第一、部分客户收房价下降影响产生断贷动机,但相比于消费贷及信用卡,按揭贷款抵押品充足,且当前不良率仍处低位;第二、政策端亦有加码空间,未来若LPR持续调降,以及存量按揭利率若有调整,则将大幅缓解居民端还款压力,虽造成银行收益端的下行,但降低了形成损失的风险;第三、按揭不良率上升亦和居民提前还贷及按揭投放需求不足有关,银行无法通过做大分母来稀释不良率,因此指标压力上升。

个人经营贷隐含风险受基础客群影响。2024H1上市银行个人经营贷不良变化分化明显,部分银行风险略有降低,但另一部分银行,例如建设银行、重庆银行、苏州银行,经营贷不良环比分别上升61 bp、95 bp和76bp,上升幅度较大。我们认为不同银行经营贷潜在风险大小取决于客群基础,具有真实经营需求的偿贷客户,其还款能力及意愿显著强于以经营贷置换存量按揭的客户。故需关注部分城、农商行,其面临国有行普惠金融业务竞争时,或存在风险偏好上升,客户进一步下沉,而忽视信贷用途真实性的风险。

5.4、江苏区域农商行信贷拨备同比大幅多计提

上市银行贷款拨备指标保持平稳。2024H1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44.38%,环比上升0.98pct;拨贷比为3.05%,环比Q1持平,拨备指标较前期整体平稳,存量拨备依旧充足,抵御风险能力仍强。各类行中,城、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及拨贷比环比均下降,而国股行环比均上升。

拨备持续贡献盈利。2024H1上市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减少7.97%,较Q1降幅扩大4.15pct,营收承压的环境下,银行通常通过少提拨备的方式反哺盈利。

农商行信贷拨备计提压力上升。我们观察到,尽管减值损失同比整体下降,但贷款减值损失各类行分化明显,即国股行贷款减值损失同比仍少计提,但城、农商行信贷拨备计提比例上升, 2024H1农商行贷款减值损失同比上升24.10%,在各类行中压力最大,同时,部分江苏区域农商行,贷款减值损失同比超100%。我们认为这主要源于国股行对公客群中大企业占比相对高,尤其是央、国企客户抗风险能力强;而城、农商行,客群集中于个人、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客户结构使其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抗击系统性风险能力弱,故农商行面临信贷拨备计提压力较大。

6

资建议:关注经济复苏主线优质银行估值修复

关注营收、盈利正增长,零售业务风险可控的国有行。在国有行业绩承压的环境下,农业银行营收盈利均正增长突显韧性。公司经营网点布局广,具有客群下沉基础,普惠金融、县域金融的优势持续推动公司规模和业绩增长。同时公司零售资产质量边际变化平稳,经营贷、按揭及信用卡不良率边际上升均小于5bp,零售风险整体可控。国有行中受益标的为农业银行

关注股息红利策略扩散的优质银行。低收益率环境下,高股息策略或具持续性。一方面基本面尚待修复,未来降息降准政策仍有空间;另一方面机构行为并未受监管因素调整,债市做多情绪仍占据主流,债券收益率未来或仍下降。故分红比例高且稳定的银行仍具配置价值。此外,部分大型投资机构会把高分红的标的放在OCI账户里,仅分红会对当期损益表产生影响,股价波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因此进行中期分红的银行,其分红将在投资者当年报表中体现,故提升了配置需求。国有行以外,分红比例高的其他类型银行更值得关注。受益标的为中信银行沪农商行

关注对公业务具有优势的城、农商行。第一、规模增长承压下,部分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商行,依靠对公业务推动信贷高增。此外,城商行零售风险虽普遍上升,但对公资产质量的改善仍使拨备反哺盈利。第二、农商行信贷拨备同比大幅多计提,但江阴银行拨备仍持续少提贡献业绩,公司个贷占比低,客群以对公客户为主,抗风险能力相对强,安全边际较高。受益标的为江苏银行、长沙银行、成都银行、江阴银行

关注经济复苏下,银行业核心资产的估值修复。经济复苏尚未看到拐点,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仍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政策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押注经济复苏主线的胜率或持续上升。客群基础好,零售业务具有优势的银行,在经济修复中获益更明显。这类银行过往估值高,为银行业的核心资产,关注这类银行未来估值修复逻辑的演绎。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

7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8月制造业PMI持续回落,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下,高频数据仍反映有效需求处于修复阶段,但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仍在不断积累中,未来经济修复或仍需政策出台加持。若后续政策出台落地不及预期,则经济指标或仍有波动。

房价下降超预期。当前银行涉房业务风险集中在房地产对公贷款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个人经营贷款,2024H1对公地产风险边际改善,但按揭及个人经营贷风险有所上升。未来若房地产价格进一步下行,则抵质押品价值下降,授信额度缩减或形成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海外经济不确定性外溢。海外主要经济体增长持续放缓,外需不足将对出口行业经营形成压力。8月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大幅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概率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汇率或进入升值通道,进一步加剧出口企业压力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团队介绍


刘呈祥

银行业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曾任职于民生银行总行、方正证券、西部证券,对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流动性、资本管理、金融监管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紧跟行业动态,擅长从银行经营角度开展深度分析。



丁黄石

银行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招商银行总行、长安银行总行、中银国际证券,聚焦个股及银行资产质量方向研究。



朱晓云

银行业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聚焦金融监管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研究,对银行资本管理、自营投资具有较为深入理解。



吴文鑫

银行业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主要聚焦商业银行经营、行业监管政策以及银行理财动态等方面的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2024H1上市银行业绩综述—压力延续业绩仍具韧性,静待经济稳步复苏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9月11日


报告发布机构:源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 刘呈祥 首席分析师 S0790523060002
          丁黄石 S0790524040004




开源银行团队· 欢迎关注我们

银行经营视角的专业深度研究


相关阅读

【行业策略】
【开源银行】上市银行2024Q1业绩前瞻:压力中有韧性,配置价值不变修复逻辑可期
【开源银行】2月银行业投资策略:把握信贷供需新特点,关注优质区域行
【开源银行】1月银行业投资策略:看好银行开门红行情,关注股息红利策略
【开源银行】景气修复与价值重估——银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
【开源银行 | 行业投资策略】“三底”递进下的银行股投资窗口
开源银行│2023年秋季投资策略】关注优质银行修复,来自政策、估值、业绩的演绎
【开源银行】2023H1业绩前瞻:业绩曙光渐进,看好优质区域行韧性
【开源银行】“中特估”未完待续,绩优行修复可期--2023年银行中期投资策略

【行业深度】
 表内资负: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③梳理:存款口径及差异化功能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②厘清:定价自律与EPA考核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①结构性存款复盘与补息整改对标
【开源银行】盘点推敲:2023年银行自营投资有哪些新变化?
【开源银行】2024年初,为何中小银行存款难增?
【开源银行】探秘FTP--揭晓债贷比价与利率拐点之谜
【开源银行】第三方穿透后,基金销售和资产配置的应对策略
【开源银行】 解码资负规划:结构调整与季末行为探索
【开源银行】 “穿透”资本新规: 银行买基金的现在与未来
【开源银行】基于银行资负行为的同业存单利率研究框架
【开源银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之后的银行经营演绎
【开源银行】存贷降息之际,再评估银行的“利率风险”
【开源银行】资本管理如何给我国银行“提估值”?
【开源银行】自营投资研究攻略:全景透视与逻辑详解

资产质量:
【开源银行】涉房业务再审视:风险评估与情景测算
【开源银行】勘测丨“风险新规”后,银行资产质量的安全边际
【开源银行】深度丨中小银行兼并重组,源起、进程与影响

表外理财和财富管理:
【开源银行】深度丨理财委外公募基金的近况与远望
【开源银行】债基审批放缓,理财委外或小幅受限
【开源银行】逻辑重塑:新监管约束下的理财投资行为——2024H1理财半年报解读
【开源银行】估值方法再度趋严,理财迎“真净值化”时代——信托收盘价估值整改点评
【开源银行】中小银行理财“退场”的影响
【开源银行】“信托平滑”停用后的理财变化思考
【开源银行】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三):高息存款整改,如何影响理财净值与配置策略
【开源银行】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二):刨根问底“短债理财”
【开源银行】多重约束下的理财增长:缩久期、稳收益、拓渠道——2023年银行理财回顾
【开源银行】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一):一文破解,现金类理财的“底层密码”
【开源银行】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系列专题一:模式之辩、机遇之思
【开源银行】规模收缩,低波资产更受青睐——2023H1理财半年报解读

【公司深度】
【开源银行】光大银行首次覆盖:经营质地稳中向好,竞速财富管理新赛道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首次覆盖:新时期、新打法,集团协同注入新动力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首次覆盖:外谋扩张,内求变革,花开姑苏尚可期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首次覆盖:厚植政金、深耕县域,湘土蕴良机

【公司点评】
【开源银行】盈利平稳增长,资产质量持续优异——苏州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
【开源银行】营收降幅缩窄,中期分红确定性增强——光大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
【开源银行】信贷平稳投放,盈利、资产质量稳健——长沙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
【开源银行】息差回升,营收维持正增——中信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
【开源银行】营收增速稳定,扩表动能强劲——长沙银行2023年报及2024Q1季报点评
【开源银行】营收增速回暖,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苏州银行2023年报及2024Q1季报点评
【开源银行】基本面稳中向好,业务支撑更趋多元——0417中信银行跟踪更新
【开源银行】光大银行2023年报点评: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分红比例高位稳定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2023年报点评:零售势能加速释放,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中报点评:存贷量价双优,业绩保持高成色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2023年中报点评:资产质量优异,盈利维持高增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2023年三季报点评:利润高增,资产质量持续优异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三季报点评:“万亿城商行”存贷高增、资产质量稳健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度业绩快报点评:盈利能力稳中有升,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2023年度业绩快报点评:经营提质增效,资产质量稳步改善

【金融数据点评】
【开源银行】6月金融数据点评:需求主导的货币信贷新节奏
【开源银行】5月金融数据点评:“挤水分”延续,银行扩表更高效
【开源银行】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仍待拐点,资负扩张或趋量价平衡
【开源银行】3月金融数据点评:融资需求尚待修复,关注特别国债发行进
【开源银行】2月金融数据点评:企业中长贷有一定支撑,居民需求尚待修复
【开源银行】12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延续回升,看好银行开门红行情
【开源银行】11月金融数据点评:政府债持续发力,贷款有望翘尾收官
【开源银行】10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筑底回升,政府债券同比增量创新高
【开源银行】9月金融数据点评:政府债支撑社融平稳,居民信用大幅改善
【开源银行】8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筑底回升,信贷回暖信号显现
【开源银行】7月金融数据点评:实体信用收缩,“稳增长”待发力
【开源银行】6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边际回暖,优质银行修复可期
【开源银行】5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有望落地稳预期,银行估值修复可持续

【行业点评】
【开源银行】大行卖长买短及同业存单定价怎么看
【开源银行】大小行存贷增速差延续分化
【开源银行】央行2024Q2货币政策例会点评:政策积极信号延续,关注优质银行复苏
【开源银行】简析:银行压降融出,增持短债的原因
【开源银行】淡化规模情节,理顺利率传导
【开源银行】“补息”取消后的存贷跟踪
【开源银行】理财分级监管渐近,行业走向新格局
【开源银行】测算:取消“手工补息”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
【开源银行】2024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注重存贷增长质效,严防资金空转
【开源银行】简评“手工补息”
【开源银行】5Y-LPR降息25BP点评:降息幅度超预期,助力信贷结构优化 
【开源银行】0124国新办发布会点评:政策接续发力,息差压力缓解
【开源银行】信贷节奏平滑与金融机构化险
【开源银行】稳增长与防风险并进,定调2024年预期改善
【开源银行】支持实体效果愈佳,量价平衡趋势明朗
【开源银行】引导信贷均衡投放,明确地产和城投化险导向
【开源银行】汇金入市提振信心,银行价值加速重估
【开源银行】央行2023Q3货币政策例会点评:政策定力彰显,扩内需、促经济方向明确
【开源银行】降准兑现,关注银行负债成本改善——央行9月全面降准25BP点评
【开源银行】息差环比企稳,关注下阶段存贷利率走势——2023Q2银行业监管数据点评
【开源银行】保持合理利润,更好支持实体——2023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开源银行】主要上市银行特色存款利率概览
【开源银行】聚焦: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的影响

祥谈金融
银行像位神秘人,我们重新认识他→ 致力于做最深入的银行经营研究,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