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结论
✦
正文
✦
1
大型银行资本补充的政策出台,有其客观必要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表示,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其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近年来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让利力度不断加大,利润增速放缓,将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强核心一级资本,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有序实施,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扩表放缓、净息差持续收窄、零售风险反弹,三重压力影响银行盈利表现。2024H1上市银行营收同比下降 1.95%,降幅较Q1 进一步扩大 0.22pct,其中国有行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56%。盈利能力上,2024H1国有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
(1)扩表放缓。2024H1实体有效需求尚未显著恢复,受此影响大部分上市银行规模扩张放缓,与此同时,2024Q2打击手工补息等严监管政策也挤出了部分此前虚增的信贷“水分”。分客群来看,零售客户提前还贷现象加重,也影响到银行的信贷有效增长。根据央行《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4)》披露,2023年9-12月房贷月均提前还款额3870亿元,按此推测年化提前偿还额约为4.64万亿元,占目前房贷存量余额的12.3%,我们认为2024年以来新发生及存量房贷利率的价差较2023Q4有所扩大,实际提前偿还比例或高于该水平。
(3)零售风险反弹,一定程度上也侵蚀了银行拨备反哺利润的空间。2024H1上市银行不良率为1.25%,总体保持稳定。但零售风险普遍有所反弹,六大国有行零售贷款不良率较2023年均有所提高,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盈利能力。
1.2、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有限
根据我们在报告《资本管理视角理解我国银行特色估值》中的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困难,有分红比例刚性(国有行30%左右)、股权融资渠道受阻(PB<1)、发行可转债并转股难度大等原因。因此,目前我们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基本以内生性的利润留存为主。
2023年G-SIBs银行分组中,农行、建行提升至第二组,交行首次进入。根据FSB 发布的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由第一组变动为第二组,附加资本要求提升0.5个百分点至1.5%;交通银行首次入围G-SIBs,分类至第一组,适用1%的附加资本要求。
可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仍将维持较强的支持实体力度,如“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速度仍会较高,伴随着金融衍生品、海外金融等业务拓展,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中的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这将使得大行可能面临更高的资本附加要求。近年来随着支持实体力度增加,大行核心一级资本缓冲空间压缩,考虑资本附加要求后,交行、邮储均不到200BP。
1.4、前瞻性抵御风险和支持股权投资政策等方面
抵御风险角度,前瞻性资本补充也有必要。根据传统监管理论,预期损失可以用计提拨备来抵补,而非预期损失更多靠资本来抵御。银行业具有典型的盈利前置而风险后置的特征,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之后,以房地产、零售长尾客群为代表的客群领域风险有所释放,为应对后续可能得风险冲击,我们认为本次对大型银行补充资本也体现了监管政策的前瞻性。
2
大行补充资本,或使其净息差收窄的容忍度提高
2.1、从资本平衡角度,净息差存在理论底线
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点:内生资本留存与资本消耗速度匹配。当风险加权资产(RWA)的增长速度即资本的消耗速度,可以匹配上资本补充速度时,银行的资本使用状态达到理论平衡。我们假设资本补充没有外源融资,即全部依靠利润留存,为了维持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可以推测出ROE与净息差的理论底线。
推测ROE的平衡水平,我们假设:
(1)商业银行因支持实体,维持稳定的资产扩张。一个传导链条为: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匹配—总资产增速与社融增速匹配—RWA增速与总资产增速匹配,如果我国经济维持 5%左右的增长以及 2%左右的 CPI 水平,RWA 增速至少要 7%才能实现(实际运行中银行的资本可能有其他消耗,并不能全部支持信用投放,比如固定资产、抵债资产的占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消耗等等)。据此,风险加权资产 (RWA) 增速g设置为7%。
(2)资本充足率满足10.5%的监管底线要求。
(3)上市银行分红率维持在30%左右。
(4)净资产/风险加权资产约为10%。
资本充足率=净资产/RWA*(1-分红率)*ROE/g=7%* ROE/g
结果:① ROE匹配g为7%时的资本平衡点约为10.5%。
由于ROE=ROA*权益乘数,进一步我们近似可以拆解为:
ROE=(生息资产占比*净息差+手续费/佣金及其他非息收入/总资产平均-业务及管理费/总资产平均-资产减值损失/总资产平均-税等其他/总资产平均)*权益乘数。
推测净息差的平衡水平,我们根据2023年上市银行财报数据,假设:
(1)生息资产占比为90%;
(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非息收入)/总资产=0.5%
(3)业务及管理费+税等其他/总资产=0.66%;
(4)资产减值损失/总资产=0.43%;
(5)权益乘数平均为12.8。
结果:② 10.5%的ROE对应的净息差平衡点约为1.57%。
同理,我们可以推测当RWA增速分别为6%、5%的时候,其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点分别为1.44%、1.31%,也就是说如果资本消耗速度减缓,净息差是可以容忍继续收窄的。
当然,本测算中息差资本平衡点展示的为全行业的情况,假设也都是静态状态。动态变化上也存在着一些破局之处,比如:外部有效资本补充(为银行注资)、扩张速度下降(2024年的现状)、监管要求放松(资本新规)、分红比例下降等,都会使得相应资本平衡带来的息差要求降低。
2.2、当前大行净息差水平较难满足其RWA可持续扩张需要
大行因其资本充足率相对富裕,更能形成约束的是核心一级资本,为了推测六家大行达到资本平衡的息差底线,我们将上述假设调整为2023年财报各家银行的情况,并按G-SIBs所要求的核心一级资本底线形成约束,据此将六大行的资本平衡点展示如下:
2.3、本次大行资本补充方案,将使其支持实体能力增强
假设每家银行1000亿注资,静态可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4-1.16pct,同时也可放宽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线5-14BP。
3
资本管理视角:我国银行估值提升角度的再思考
此前,我们曾对比过中美银行估值的差异,并指出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估值落后的原因可能有:
(1)资本结构不同。中资银行资本结构层次偏低,核心一级资本短缺,二级资本占比高。
(2)资本工具发行效率不同,国内银行资本工具非银机构参与度不高。
(3)资本回报率贡献因子不同,美国四大行综合化、轻型化优势突出。
由资本管理重构的我国银行价值重估之路可能是:
(1)银行经营由重变轻,依赖于土地信用的高扩张转向轻型化、综合化,RWA增速有望更好匹配。
(2)资本监管改革效能释放,资本资源的分配或将更加合理。
(3)资本工具发行更市场化,低利率环境有望促进常态发行。
详见报告《资本管理视角理解我国银行特色估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本次即将落地的资本补充政策支持,一方面代表监管鼓励银行持续加大支持实体力度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也给银行提供了轻资本转型的重要机遇,如何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盘活低效资本占用更为关键。
4
5
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反映在实体企业贷款需求较弱,银行面临更大的资产荒压力,扩表速度放缓的同时新发贷款利率继续下降;部分企业经营情况恶化,导致贷款偿还能力不足,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团队介绍
刘呈祥
银行业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曾任职于民生银行总行、方正证券、西部证券,对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流动性、资本管理、金融监管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紧跟行业动态,擅长从银行经营角度开展深度分析。
丁黄石
银行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招商银行总行、长安银行总行、中银国际证券,聚焦个股及银行资产质量方向研究。
朱晓云
银行业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聚焦金融监管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研究,对银行资本管理、自营投资具有较为深入理解。
吴文鑫
银行业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主要聚焦商业银行经营、行业监管政策以及银行理财动态等方面的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0日
开源银行团队· 欢迎关注我们
银行经营视角的专业深度研究
相关阅读
【行业深度】
【公司深度】
【公司点评】
【金融数据点评】
【行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