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银行】再论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点

文摘   财经   2024-10-10 11:06   北京  



分析师 | 刘呈祥  S0790523060002
分析师 | 朱晓云  S0790524070010









核心结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表示,将对6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加核心一级资本,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有序实施,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背景:银行盈利放缓、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有限、大行的G-SIBs附加要求等

(1)2024H1 受实体需求偏弱、净息差收窄、零售风险反弹等影响,上市银行盈利增速出现下滑,2024H1国有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

(2)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有限。主要有分红比例刚性(大行30%)、股权融资渠道受阻(PB<1)、发行可转债并转股难度大等原因;

(3)未来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名提升,可能使大行面临更高资本附加要求。目前考虑资本附加要求后,交行、邮储的核心一级资本缓冲空间均不到200BP。

(4)抵御风险角度,前瞻性资本补充也有必要。此外,股权投资支持政策的落地也需要资本资源支持。
理论:资本平衡视角,净息差存在边界值
据我们测算,基于一定假设,当风险加权资产增速为7%时,ROE与净息差对应的资本平衡点分别为10.5%与1.57%,当前大行净息差水平较难满足其RWA可持续扩张需要。若外部有资本补充(为银行注资)、扩张速度下降(2024年的现状)、监管要求放松(资本新规)、分红比例下降等,会使得相应资本平衡带来的息差要求降低。

影响:本次大行资本补充方案,将使其支持实体能力增强

假设六大行每家银行注资1000亿元,静态可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4-1.16 pct,同时也可放宽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线5-14 BP。

思考:资本管理将重构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重估之路

(1)银行经营由重变轻,依赖于土地信用的高扩张转向轻型化、综合化,RWA增速有望更好匹配。
(2)资本监管改革效能释放,资本资源的分配或将更加合理。

(3)资本工具发行更市场化,低利率环境有望促进常态发行。详见报告《资本管理视角理解我国银行特色估值》。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本次即将落地的资本补充政策支持,一方面代表监管鼓励银行持续加大支持实体力度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也给银行提供了轻资本转型的重要机遇,如何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盘活低效资本占用更为关键。

投资建议:关注大行价值重估及轻型化银行优势。国有大行资本补充落地后将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信贷投放及风险抵御能力,关注其因此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受益标的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此外,资本管理精细化、轻资本转型领先的上市银行将占有转型先发优势,受益标的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正文













1

 大型银行资本补充的政策出台,有其客观必要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在会上表示,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其主要监管指标处于健康区间,近年来主要依靠自身利润留存的方式来增加资本,但随着银行让利力度不断加大,利润增速放缓,将对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增强核心一级资本,按照统筹推进,分期分批有序实施,持续督促大型商业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资本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能力。

1.1、2024H1上市银行盈利增长普遍承压,六大行净利润同比-1.0%

扩表放缓、净息差持续收窄、零售风险反弹,三重压力影响银行盈利表现。2024H1上市银行营收同比下降 1.95%,降幅较Q1 进一步扩大 0.22pct,其中国有行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2.56%。盈利能力上,2024H1国有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

(1)扩表放缓。2024H1实体有效需求尚未显著恢复,受此影响大部分上市银行规模扩张放缓,与此同时,2024Q2打击手工补息等严监管政策也挤出了部分此前虚增的信贷“水分”。分客群来看,零售客户提前还贷现象加重,也影响到银行的信贷有效增长。根据央行《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4)》披露,2023年9-12月房贷月均提前还款额3870亿元,按此推测年化提前偿还额约为4.64万亿元,占目前房贷存量余额的12.3%,我们认为2024年以来新发生及存量房贷利率的价差较2023Q4有所扩大,实际提前偿还比例或高于该水平。

(2)净息差持续收窄。简单理解,净息差是商业银行作为资金中介面向客户的定价能力。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2024H1 商业银行净息差1.54%,同比下降0.19pct。我们测算上市银行单季度息差,2024Q2较Q1仍然有小幅收窄态势,即在实体需求偏弱与负债成本相对刚性的制约下,银行面向客户的有效定价能力仍然偏弱。

(3)零售风险反弹,一定程度上也侵蚀了银行拨备反哺利润的空间。2024H1上市银行不良率为1.25%,总体保持稳定。但零售风险普遍有所反弹,六大国有行零售贷款不良率较2023年均有所提高,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盈利能力。

除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外,大型银行近几年还承担着让利实体的重任。我们测算,在9月24日出台的多项金融支持政策中,存量房贷降息50Bp,在不考虑负债端对冲情况下,将拖累上市银行2025年净息差约5.4BP,其中国有行息差下滑幅度更明显或达6BP。因此我们认为,盈利增长放缓带来的当前和预期压力,客观上使得银行的内生资本能力下降,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

1.2、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渠道有限

根据我们在报告《资本管理视角理解我国银行特色估值》中的探讨,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困难,有分红比例刚性(国有行30%左右)、股权融资渠道受阻(PB<1)、发行可转债并转股难度大等原因。因此,目前我们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基本以内生性的利润留存为主。

1.3、未来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名提升,可能使大行面临更高资本附加要求

2023年G-SIBs银行分组中,农行、建行提升至第二组,交行首次进入。根据FSB 发布的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由第一组变动为第二组,附加资本要求提升0.5个百分点至1.5%;交通银行首次入围G-SIBs,分类至第一组,适用1%的附加资本要求。

可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型商业银行仍将维持较强的支持实体力度,如“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速度仍会较高,伴随着金融衍生品、海外金融等业务拓展,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中的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这将使得大行可能面临更高的资本附加要求。近年来随着支持实体力度增加,大行核心一级资本缓冲空间压缩,考虑资本附加要求后,交行、邮储均不到200BP。

1.4、前瞻性抵御风险和支持股权投资政策等方面

抵御风险角度,前瞻性资本补充也有必要。根据传统监管理论,预期损失可以用计提拨备来抵补,而非预期损失更多靠资本来抵御。银行业具有典型的盈利前置而风险后置的特征,尤其是在疫情冲击之后,以房地产、零售长尾客群为代表的客群领域风险有所释放,为应对后续可能得风险冲击,我们认为本次对大型银行补充资本也体现了监管政策的前瞻性。

此外,股权投资支持政策的落地也需要资本支持。9月24日新闻发布会中,李云泽书记还提及扩大大型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通常来讲银行股权投资较传统信贷等业务更消耗资本,也需要一定资本资源来支持政策落地。

2

大行补充资本,或使其净息差收窄的容忍度提高


2.1、从资本平衡角度,净息差存在理论底线

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点:内生资本留存与资本消耗速度匹配。当风险加权资产(RWA)的增长速度即资本的消耗速度,可以匹配上资本补充速度时,银行的资本使用状态达到理论平衡。我们假设资本补充没有外源融资,即全部依靠利润留存,为了维持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可以推测出ROE与净息差的理论底线。

推测ROE的平衡水平,我们假设:

(1)商业银行因支持实体,维持稳定的资产扩张。一个传导链条为: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匹配—总资产增速与社融增速匹配—RWA增速与总资产增速匹配,如果我国经济维持 5%左右的增长以及 2%左右的 CPI 水平,RWA 增速至少要 7%才能实现(实际运行中银行的资本可能有其他消耗,并不能全部支持信用投放,比如固定资产、抵债资产的占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消耗等等)。据此,风险加权资产 (RWA) 增速g设置为7%。

(2)资本充足率满足10.5%的监管底线要求。

(3)上市银行分红率维持在30%左右。

(4)净资产/风险加权资产约为10%。

资本充足率=净资产/RWA*(1-分红率)*ROE/g=7%* ROE/g

结果:① ROE匹配g为7%时的资本平衡点约为10.5%。

由于ROE=ROA*权益乘数,进一步我们近似可以拆解为:

ROE=(生息资产占比*净息差+手续费/佣金及其他非息收入/总资产平均-业务及管理费/总资产平均-资产减值损失/总资产平均-税等其他/总资产平均)*权益乘数。

推测净息差的平衡水平,我们根据2023年上市银行财报数据,假设:

(1)生息资产占比为90%;

(2)(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其他非息收入)/总资产=0.5%

(3)业务及管理费+税等其他/总资产=0.66%;

(4)资产减值损失/总资产=0.43%;

(5)权益乘数平均为12.8。

结果:② 10.5%的ROE对应的净息差平衡点约为1.57%。

同理,我们可以推测当RWA增速分别为6%、5%的时候,其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点分别为1.44%、1.31%,也就是说如果资本消耗速度减缓,净息差是可以容忍继续收窄的。

当然,本测算中息差资本平衡点展示的为全行业的情况,假设也都是静态状态。动态变化上也存在着一些破局之处,比如:外部有效资本补充(为银行注资)、扩张速度下降(2024年的现状)、监管要求放松(资本新规)、分红比例下降等,都会使得相应资本平衡带来的息差要求降低。

2.2、当前大行净息差水平较难满足其RWA可持续扩张需要

大行因其资本充足率相对富裕,更能形成约束的是核心一级资本,为了推测六家大行达到资本平衡的息差底线,我们将上述假设调整为2023年财报各家银行的情况,并按G-SIBs所要求的核心一级资本底线形成约束,据此将六大行的资本平衡点展示如下:

2.3、本次大行资本补充方案,将使其支持实体能力增强

本次资本补充方案或通过特别国债注资、中央汇金发债增持及市场化定增等方式落地,不排除结合各家情况,单行单议。考虑到银行股PB<1的限制,我们认为本次资本补充方案较大概率以特别国债发行并通过财政部注资的方式落地,其他可能得方案包括中央汇金公司发债定向增持及市场化定增等。

假设每家银行1000亿注资,静态可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4-1.16pct,同时也可放宽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线5-14BP。


3

资本管理视角:我国银行估值提升角度的再思考


此前,我们曾对比过中美银行估值的差异,并指出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估值落后的原因可能有:

(1)资本结构不同。中资银行资本结构层次偏低,核心一级资本短缺,二级资本占比高。

(2)资本工具发行效率不同,国内银行资本工具非银机构参与度不高。

(3)资本回报率贡献因子不同,美国四大行综合化、轻型化优势突出。

由资本管理重构的我国银行价值重估之路可能是:

1)银行经营由重变轻,依赖于土地信用的高扩张转向轻型化、综合化,RWA增速有望更好匹配。

(2)资本监管改革效能释放,资本资源的分配或将更加合理。

(3)资本工具发行更市场化,低利率环境有望促进常态发行。

详见报告《资本管理视角理解我国银行特色估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本次即将落地的资本补充政策支持,一方面代表监管鼓励银行持续加大支持实体力度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也给银行提供了轻资本转型的重要机遇,如何提升资本使用效率、盘活低效资本占用更为关键。


4

投资建议:
关注大行价值重估及轻型化银行优势

国有大行资本补充落地后将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信贷投放及风险抵御能力,关注其因此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受益标的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此外,资本管理精细化、轻资本转型领先的上市银行将占有转型先发优势,受益标的如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


5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反映在实体企业贷款需求较弱,银行面临更大的资产荒压力,扩表速度放缓的同时新发贷款利率继续下降;部分企业经营情况恶化,导致贷款偿还能力不足,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手工补息”禁令落地不及预期,部分银行“水分”未完全挤干,导致存贷套利现象仍然存在,息差仍有较大的下降压力。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团队介绍


刘呈祥

银行业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曾任职于民生银行总行、方正证券、西部证券,对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流动性、资本管理、金融监管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紧跟行业动态,擅长从银行经营角度开展深度分析。



丁黄石

银行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招商银行总行、长安银行总行、中银国际证券,聚焦个股及银行资产质量方向研究。



朱晓云

银行业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聚焦金融监管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研究,对银行资本管理、自营投资具有较为深入理解。



吴文鑫

银行业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主要聚焦商业银行经营、行业监管政策以及银行理财动态等方面的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再论净息差的资本平衡点--行业深度报告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0日

报告发布机构:源证券研究所
首席分析师  刘呈祥  S0790523060002
      分析师  朱晓云  S0790524070010




开源银行团队· 欢迎关注我们

银行经营视角的专业深度研究


相关阅读

【行业策略】
【开源银行】2024H1上市银行业绩综述—压力延续业绩仍具韧性,静待经济稳步复苏
【开源银行】上市银行2024Q1业绩前瞻:压力中有韧性,配置价值不变修复逻辑可期
【开源银行】2月银行业投资策略:把握信贷供需新特点,关注优质区域行
【开源银行】1月银行业投资策略:看好银行开门红行情,关注股息红利策略
【开源银行】景气修复与价值重估——银行业2024年度投资策略
【开源银行 | 行业投资策略】“三底”递进下的银行股投资窗口
开源银行│2023年秋季投资策略】关注优质银行修复,来自政策、估值、业绩的演绎
【开源银行】2023H1业绩前瞻:业绩曙光渐进,看好优质区域行韧性
【开源银行】“中特估”未完待续,绩优行修复可期--2023年银行中期投资策略

【行业深度】

 表内资负:
【开源银行】自营投资基金及SPV情况跟踪&免税贡献测算
【开源银行】深度丨银行配债演进与资本新规实效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③梳理:存款口径及差异化功能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②厘清:定价自律与EPA考核
【开源银行】存款研究连载①结构性存款复盘与补息整改对标
【开源银行】盘点推敲:2023年银行自营投资有哪些新变化?
【开源银行】2024年初,为何中小银行存款难增?
【开源银行】探秘FTP--揭晓债贷比价与利率拐点之谜
【开源银行】第三方穿透后,基金销售和资产配置的应对策略
【开源银行】 解码资负规划:结构调整与季末行为探索
【开源银行】 “穿透”资本新规: 银行买基金的现在与未来
【开源银行】基于银行资负行为的同业存单利率研究框架
【开源银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之后的银行经营演绎
【开源银行】存贷降息之际,再评估银行的“利率风险”
【开源银行】资本管理如何给我国银行“提估值”?
【开源银行】自营投资研究攻略:全景透视与逻辑详解

资产质量:
【开源银行】涉房业务再审视:风险评估与情景测算
【开源银行】勘测丨“风险新规”后,银行资产质量的安全边际
【开源银行】深度丨中小银行兼并重组,源起、进程与影响

表外理财和财富管理:
【开源银行】深度丨理财委外公募基金的近况与远望
【开源银行】逻辑重塑:新监管约束下的理财投资行为——2024H1理财半年报解读
【开源银行】估值方法再度趋严,理财迎“真净值化”时代——信托收盘价估值整改点评
【开源银行】中小银行理财“退场”的影响
【开源银行】“信托平滑”停用后的理财变化思考
【开源银行】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三):高息存款整改,如何影响理财净值与配置策略
【开源银行】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二):刨根问底“短债理财”
【开源银行】多重约束下的理财增长:缩久期、稳收益、拓渠道——2023年银行理财回顾
【开源银行】理财持仓全景扫描系列(一):一文破解,现金类理财的“底层密码”
【开源银行】商业银行财富管理系列专题一:模式之辩、机遇之思
【开源银行】规模收缩,低波资产更受青睐——2023H1理财半年报解读

【公司深度】

【开源银行】光大银行首次覆盖:经营质地稳中向好,竞速财富管理新赛道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首次覆盖:新时期、新打法,集团协同注入新动力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首次覆盖:外谋扩张,内求变革,花开姑苏尚可期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首次覆盖:厚植政金、深耕县域,湘土蕴良机

【公司点评】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盈利平稳增长,资产质量持续优异
【开源银行】光大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营收降幅缩窄,中期分红确定性增强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信贷平稳投放,盈利、资产质量稳健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息差回升,营收维持正增
【开源银行】营收增速稳定,扩表动能强劲——长沙银行2023年报及2024Q1季报点评
【开源银行】营收增速回暖,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苏州银行2023年报及2024Q1季报点评
【开源银行】基本面稳中向好,业务支撑更趋多元——0417中信银行跟踪更新
【开源银行】光大银行2023年报点评:资产质量保持稳健,分红比例高位稳定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2023年报点评:零售势能加速释放,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中报点评:存贷量价双优,业绩保持高成色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2023年中报点评:资产质量优异,盈利维持高增
【开源银行】苏州银行2023年三季报点评:利润高增,资产质量持续优异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三季报点评:“万亿城商行”存贷高增、资产质量稳健
【开源银行】长沙银行2023年度业绩快报点评:盈利能力稳中有升,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开源银行】中信银行2023年度业绩快报点评:经营提质增效,资产质量稳步改善

【金融数据点评】

【开源银行】8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回落,增量政策可期
【开源银行】7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仍待修复,政策或有加码空间
【开源银行】6月金融数据点评:需求主导的货币信贷新节奏
【开源银行】5月金融数据点评:“挤水分”延续,银行扩表更高效
【开源银行】4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需求仍待拐点,资负扩张或趋量价平衡
【开源银行】3月金融数据点评:融资需求尚待修复,关注特别国债发行进
【开源银行】2月金融数据点评:企业中长贷有一定支撑,居民需求尚待修复
【开源银行】12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延续回升,看好银行开门红行情
【开源银行】11月金融数据点评:政府债持续发力,贷款有望翘尾收官
【开源银行】10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增速筑底回升,政府债券同比增量创新高
【开源银行】9月金融数据点评:政府债支撑社融平稳,居民信用大幅改善
【开源银行】8月金融数据点评:社融筑底回升,信贷回暖信号显现
【开源银行】7月金融数据点评:实体信用收缩,“稳增长”待发力
【开源银行】6月金融数据点评:信贷边际回暖,优质银行修复可期
【开源银行】5月金融数据点评:政策有望落地稳预期,银行估值修复可持续

【行业点评】

【开源银行】测算:一揽子金融政策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
【开源银行】规模增长放缓,息差阶段企稳——2024Q2银行业监管数据点评
【开源银行】规模增长重质效,利率传导更有效——2024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开源银行】大行卖债:实操可能、久期分布与限制因素
【开源银行】债基审批放缓,理财委外或小幅受限
【开源银行】存款降息配合落地,银行息差获支撑——大行0725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点评
【开源银行】降息促实体需求,LPR同步换锚——央行0722降息点评
【开源银行】大小行存贷增速差延续分化
【开源银行】央行2024Q2货币政策例会点评:政策积极信号延续,关注优质银行复苏
【开源银行】简析:银行压降融出,增持短债的原因
【开源银行】淡化规模情节,理顺利率传导
【开源银行】“补息”取消后的存贷跟踪
【开源银行】理财分级监管渐近,行业走向新格局
【开源银行】测算:取消“手工补息”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
【开源银行】2024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注重存贷增长质效,严防资金空转
【开源银行】简评“手工补息”
【开源银行】5Y-LPR降息25BP点评:降息幅度超预期,助力信贷结构优化 
【开源银行】0124国新办发布会点评:政策接续发力,息差压力缓解
【开源银行】信贷节奏平滑与金融机构化险
【开源银行】稳增长与防风险并进,定调2024年预期改善
【开源银行】支持实体效果愈佳,量价平衡趋势明朗
【开源银行】引导信贷均衡投放,明确地产和城投化险导向
【开源银行】汇金入市提振信心,银行价值加速重估
【开源银行】央行2023Q3货币政策例会点评:政策定力彰显,扩内需、促经济方向明确
【开源银行】降准兑现,关注银行负债成本改善——央行9月全面降准25BP点评
【开源银行】息差环比企稳,关注下阶段存贷利率走势——2023Q2银行业监管数据点评
【开源银行】保持合理利润,更好支持实体——2023Q2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点评
【开源银行】主要上市银行特色存款利率概览
【开源银行】聚焦: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的影响

祥谈金融
银行像位神秘人,我们重新认识他→ 致力于做最深入的银行经营研究,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